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1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6</strong>小题,共<strong>48.0</strong>分)
  • 1.  秦律规定以“五善”考核官吏,吏有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这说明秦朝(  )
    A .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B . 选官强调德才兼备 C . 延续法律至上传统 D . 高度重视吏治建设
  • 2.  东汉时,裁罢(郡)都尉,其职并入太守。原来作为监察区划的州(部),逐渐演化为郡之上的行政单位,州刺史内掌民政,外统兵马。这一举措(  )
    A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 . 完善了地方管理制度 C . 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 . 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
  • 3.  王羲之用笔画线条来表现内心:《兰亭集序》的自足、《丧乱帖》的沉痛、《快雪时晴帖》的欣然,这些不同情怀写下的文字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思想解放的时代气象 B . 艺术风貌呈现地域差别 C . 书法重视个性与法度 D . 书法融合了宗教与玄学
  • 4.  唐朝前期,粟、麦为全国的主要食物。唐么宗下令,在今河南地区大开水田,大面积种植水稻。随后,在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水稻种植也陆续获得成功。这说明唐代(  )
    A .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B . 重农抑商政策日趋强化 C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 . 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 5.  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时期,在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24种。蹴鞠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中也非常流行,宋徽宗就是一位蹴鞠爱好者。据此可知,宋代蹴鞠(  )
    A . 使市民阶层获得全面发展 B .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 . 促进体魄和军事能力提升 D .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 6.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的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基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 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 . 改善四川百姓的生活 D . 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
  • 7.  从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一些近代市政工程设施,如电灯、白来水、煤气、卫生设备、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开始建设,电话、电报、电车、汽车、新式道路等也陆续在通商口界城市出现。这反映出(  )
    A . 城市化推动城市功能扩展 B . 城市市民居住条件大为改普 C .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D . 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 8.  从1927年11月到1928年夏,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一些地区发动和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后一些地区还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如赣东北弋阳、横峰,广东的潮丰、陆丰、琼崖等地。这反映出当时中共(  )
    A . 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B . 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C . 开始确立武装夺权方式 D . 坚持共产国际指导方针
  • 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业余教育和开展扫官活动。1952年,业余中学和业余小学的在校学生分别达到24.9万人和137.5万人;三年间,全国有400多万人通过:参加冬学和识字班摘掉了文盲帽子。据此可知,业余教育和扫盲活动(  )
    A . 弥补了中西教育差距 B . 解决了技术人员的不足 C . 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 D .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了全方位对外交往,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举措(  )
    A . 利于摆脱外交孤立状态 B . 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C . 意在构建多极世界格局 D . 实现了全球治理的现代化
  • 11.  鉴于气候因素,苏美尔早期居民们不得不挖渠和灌溉,这些工程需要一个远远超过一个家庭或部落的群体进行通力合作,而且工程将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展开,这样就会促使城邦产生。这说明苏美尔地区(  )
    A . 农业灌溉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 . 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C . 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 D . 河流不定期泛滥造成了威胁
  • 12.  中古时期,日耳曼部落中处在较高阶层的人可以发誓己方陈述属实,从而免罪。而普通人则需要通过“神明裁判”,如被控者被要求从滚沸的锅炉里拿出石头,如果被控者的手恢复,那他就无罪。如果没有恢复,那就有罪。这反映了日耳曼人的法律(  )
    A . 建立在习惯法的基础上 B . 根据基督教神学来制定 C . 具有比较明显的阶级性 D . 没有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 13.  1242年,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中心,建立钦察汗国。其疆土大体分为两部分,游牧区由蒙古人直接控制,农耕区则留给原有诸王公,蒙古贵族与钦察草原各游牧部族贵族融合,改操突厥语,改信伊斯兰教。据此可知,蒙古西征改变了(  )
    A . 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 B . 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 C . 亚欧大陆传统贸易通道的困境 D . 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址
  • 14.  阿兹特克人笃信鬼神,盛行活人献祭之风。为此,他们不得不常年与外族交战,获得足够的战俘以作牺牲,遂与周边臣属部落交恶;后来,西班牙殖民者对此加以利用,摧毁了阿兹特克帝国。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
    A . 采用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 B . 崇拜与生活相关的自然神 C . 遭到西方殖民者野蛮屠杀 D . 缺少部落间的团结与认同
  • 15.  19世纪的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些民族是“世界历史性”的民族,注定要对世界历史作出更大的贡献;欧洲民族的政治发展体现了世界理性的最高阶段。他主张由普鲁士王国来统一德国。这说明黑格尔(  )
    A . 渴望德意志民族的复兴 B . 支持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 . 主张由德国来统一欧洲 D . 肯定人民群众历史地位
  • 16.  1948年,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基础上,产生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催生了许多新的科技领域,如空间技术、高分子合成、新材料、新能源等。这表明(  )
    A . 科学技术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 B . 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新发展 C . 社会信息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D . 颠覆性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52.0</strong>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平定了东、西突厥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富有历史意义的民族政策。在政治方面,通过羁縻府州制度,即在少敬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对民族地方进行管理,州县的都督、刺史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优待各民族上层人士,任用少数民族优秀人才。通过与少数民族首领多次联钢的方式,改善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在经济方面,朝廷积极恢复生产,降低少数民族赋税标准,创造相对稳定的生产条件,重新连通西域商路,实现了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物质交换需求。在文化方面,尊重民族文化,鼓励民族文化交流学习,提倡儒学教育,发展唐朝文学艺术。 

    ——摘编自李照磊《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启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税收收入结构比较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年份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1842

    29575722

    76

    4981845

    13

    /

    /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1903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6252692

    17

    30530699

    32

    1911

    48101346

    27

    46312355

    26

    43187097

    24

    43139287

    23

    ——曾国祥主编《赋税与国运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税收收入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又被称为“白金”,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非洲东部。 16世纪,哥伦布和达•伽马的成功探索,使棉花贸易从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欧洲的棉花产业衰落。17世纪初,印度纺织品的贸易落入英国人手中。欧洲商人受益于欧洲国家对越来越广的印度领土的政治控制。强迫纺织工人以低价为他们的公司工作,同时垫断市场,从贸易者逐渐变成了统治者。 珍妮纺纱机问世之后,家庭纺织作坊被摧毁,人们被迫进工厂谋生。新棉花帝国的劳工队伍包括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劳工、欧洲和北美纺织厂的工人,以及其他地区的各式劳工。在此过程中,英国在全球棉纺织业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强化。美国废除奴隶制后,英国不能再依靠北美的奴隶生产棉花,因此印度、埃及、巴西等国的乡村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棉花种植区,并成为其棉纺织品消费市场。当无产阶级觉醒之后,他们组织起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产环境。20世纪20年代印度圣雄甘地发起“手纺车”运动,抵制洋布,唤起民族意识。如今,西方的棉花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印度等国成为全球棉花生产和制造的中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通广泛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山文化发展的分期

    中国古代

    泰山早在华夏文明初肇,就渐同国家政权发生联系,发展为帝王封禅告祭之所,秦汉唐宋皆有帝王封禅。魏晋南北朝,泰山固有信仰与新兴宗教相互融合。隋唐至宋金,以“士”为主体的文人群体竞相登山抒怀,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华章。明清时期,君主不再封禅泰山,但随着碧霞元君(泰山娘娘)信仰普及全国,民众涌入泰山进香,庙会甚为繁荣。

    中国近代

    19世纪末,泰山上下“断井颓垣,老弱乞人拦游客呼号索钱,无复当年康乐景象矣。”民国时期,许多人对泰山“独尊”的地位提出质疑,全面否定泰山信仰和泰山文化。1930年阎锡山部队进驻泰安,与马鸿逵的第十五路军作战,泰山上下文物集中的盘道一线成为战场。1938年,日军侵占泰安,登上泰山并决定刻石留念。国民党在泰安的统治垮台前夕,其特务曾窜到玉皇顶大肆破坏。泰山上还建有近代不同阶段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献身的烈士之墓和纪念碑。

    中国现代

    泰山如今它已成为人民的博物馆兼山岳公园,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行列。宗教活动在泰山虽仍有延续,但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主流已是旅游观光的人群。新的泰山文化正在形成之中,它必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思索、奋斗、重新崛起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忠实代表。

    ——摘编自周郢《泰山与中华文化》、韩光辉《泰山文化的历史分期及特点》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选择任意一个阶段,围绕泰山文化的发展特点提出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