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一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5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荀子·富国》中提到“……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荀子·王制》中强调“分莫大于礼”;为了达到“明分使群”,使不同等级各安其分,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他又主张以法入礼,规范秩序,由此可见荀子的思想(  )
    A . 有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 B . 有利于恢复礼乐秩序 C . 开启了法律儒家化过程 D . 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 2. 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颁布“榷酒酷”,规定由官府控制酒的产销,官酿官卖,不准私人自由酿酷。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朝廷明确规定了酒的价格,“榷酒”政策被废除,改行酒税制度。这一转变(  )
    A . 有助于加强财政集权 B . 有利于节制过度的粮食消费 C . 抑制了商业自由发展 D . 源于统治者治国策略的调整
  • 3. (2022高三上·河北月考) 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 ……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   )
    A . 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 B . 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 C . 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 D . 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
  • 4. (2022高三上·河北月考) 宋代不仅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亲昵粗野的调笑、开怀尽兴的消受,使人们实现了往日难以实现的自我表现。而且这种种的肆无顾忌的行为,在文化上完全展示了一个非官方、摆脱政治禁锢的另一个世界,或社会生活的另一个方面。这反映出当时(   )
    A . 官方意识形态弱化 B . 门第观念的淡化 C . 个人主体意识觉醒 D . 市民文化的发展
  • 5. 《明会典》记载凡进苏木、胡椒、香蜡等香料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由此可知(  )
    A . 明朝政府对香料贸易严格管理 B . 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活跃 C . 明朝政府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D . 明朝政府限制香料进口
  • 6. 《瀛寰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出版,最初所得评价不高,甚至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攻击。直到同治五年,总理衙门重新印制发行,才使之得到广泛传播。《瀛寰志略》的两次发行(  )
    A . 表达了政府自救的愿景 B . 体现了对传统政治的反思 C . 折射出时局的发展变化 D . 说明学习西方重心的转变
  • 7. (2021高二下·兰陵期中) 日本学者实藤惠秀曾说:“(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方面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史,另一方面更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史。”这表明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   )
    A . 成为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B . 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C . 学习了日本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 D . 在日本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8. 1937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又确定了“三三制”原则。这些措施(  )
    A . 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 . 体现了解放区人民政权的性质 C . 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D .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 9. 1953年,党中央强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私有制,要使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党的八大前后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和“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思路。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尝试 B .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尚未成熟 C .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 原有经济体制弊端逐渐显现
  • 10. (2022高二上·辽源期中)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
    A . 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B . 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 . 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 D . 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11. 据学者研究,修昔底德记述历史的标准之一便是看所闻之事是否合乎常人之常情。他在著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时,曾不辞辛苦地奔赴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战争中所涉及的山丘、河谷等都做了具体而准确的描述。这表明修昔底德的史学观念(  )
    A . 蕴含着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 B . 开创了西方传统史学之先河 C . 揭示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D . 突出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 12. (2022高三上·扬州月考) 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这些法律规定(   )
    A .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 . 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C . 促进了英国民主的发展 D . 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
  • 13. 巴黎公社的许多重要决议和措施,常常是群众首倡的。比如,1871年4月16日公社根据选民的建议颁布了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厂移交给工人生产协会的重要法令,4月30日公社根据第19区选民的倡议通过了建立社会治安委员会的决议。这说明巴黎公社(   )
    A . 巩固了工农联盟 B . 坚持民主集中制 C . 消灭了阶级剥削 D . 践行了人民民主
  • 14.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这反映了(  )
    A . 经济发展推动了立法体系的完善 B . 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C .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D . 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
  • 15. 1941年春,美国与日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定,中国驻美大使获悉此事后,代表中国政府对美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又惊动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最终放弃对日妥协的打算。美国的这一选择(  )
    A . 直接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 B . 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 . 表明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 D . 反映了英美利益的一致性
  • 16. 表 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1.0

    -3

    上表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 . 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 D . 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唐、宋、清时期的武状元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吴黎、马丽娜《中国历代武状元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武状元时空分布的时代性”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和珍与“三一八惨案”

    刘和珍,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深受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熏陶,1924~1925年成功发动“驱杨运动”。1926年2月,英国宣称要进攻中国;3月12日,日舰炮攻大沽口,并纠集《辛丑条约》当事各国公使向中国抗议通牒;3月17日,各国军舰二十余艘云集大沽口,当日下午,北京各爱国团体与各学校学生去国务院请愿时多人受伤,18日上午,北京各爱国团体与各学校学生数千人集会于天安门,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刘和珍积极参与上述所有学生活动。同年3月18日中午1时许,请愿学生进入国务院,守卫开枪射击学生,刘和珍等47人牺牲。随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召开驱段、反段大会,鲁迅、朱自清、闻一多、梁启超等撰文谴责段。同年4月9日,段祺瑞下台;7月,北伐战争兴起。

    “段祺瑞早已不是中国人民的执政者,现在又变成臭名昭著的卖国凶犯。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敬告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集体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打倒惨杀爱国同胞的段祺瑞!肃清一切卖国军阀!取消《辛丑条约》,以雪最后通牒之耻!建立人民政府,谋全国真正和平!”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1926年3月20日

    “本政府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职志,誓当领导民众,以为国民除此残贼,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尤望全国人民及与人民合作之军队,主张正义,一致奋起,以驱逐段祺瑞及一切卖国军阀,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是。”

    ——广州国民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对时局的宣言民国日报》1926年3月29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记念刘和珍君》1926年4月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三一八惨案”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刘和珍的牺牲有何价值。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两图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1977~1991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

    材料二 1992年以来出版的人物传记,按题材范围、传主的身份统计,共计26 702种。其中,欧洲人物3 906种、美洲人物2 784种、历史人物2 616种……马恩列斯毛邓等领袖人物772种、军事人物685种。此阶段传记出版除了常规的历史人物、政治人物、高企外,财经、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等人物喷涌而出,明星类传记也非常突出。涉及世界他国的人物题材数量极其丰富,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传记人物数量达7 335种,占整个传记书目抽样数据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王宏波《传记出版与社会变动》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2年以来人物传记类出版物的主要特点。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著作的目录(局部)

    单元

    单元标题

    课标题

    第3单元

    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

    欧洲人对世界各大洲的探险

    近代早期亚洲的贸易和冲突

    全球性的交流

    第4单元

     

    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

    集权国家的形成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与启蒙运动

    第5单元

    新世界

    美洲的殖民社会

    欧洲人在太平洋

    1. (1) 请根据单元、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第4单元添加合适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 (2) 如果让你编著1914年以来的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录,指出你的单元标题并阐明理由。(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8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