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厦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10.0</strong>分)
  • 1.  【探访古人】古诗词中诗人常常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思。请根据提示将古诗文填完整。 

    诗文中有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①  ”表达登高远眺,独立于悠悠天地的孤寂。杜甫《望岳》中登顶泰山,欣赏“造化钟神秀,②  ”的美景,用“③  ,一览众山小”抒发俯瞰群山的豪情。刘禹锡《陋室铭》中用“④  ,⑤  ”抒发没有世俗纷扰、烦杂的恬静。 

    诗文中有思: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⑥  ”感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陆游《游山西村》中“⑦  ,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山西村淳朴的乡土风俗;同时“⑧  ,⑨  ”领会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终将豁然开朗。周敦颐《爱莲说》中借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⑩  ”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6.0</strong>分)
  • 2.  【阅读经典】古今中外,作家文人不仅从陆地中品读自然物语,也从深海中展开遐想。
    1. (1)  请结合自己阅读《海底两万里》的体验,完成下面表格。 

      作品

      人物

      情节

      性格

      《海底两万里》

      ①  

      在船长因为救采珠人受到鲨鱼攻击时,他一叉刺中鲨鱼要害,将其杀死。

      ②  

      阿龙纳斯

      乘坐“林肯”号参加追踪怪物行动,后来发现它实际上是一艘叫做③  (名称)的潜艇。

      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2. (2)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请结合《海底两万里》相关情节,分析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strong>3</strong>小题,共<strong>42.0</strong>分)
  • 3.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一碗“雪花面”

    马海霞

    ① 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我在火上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正发愁时,我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一碗。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 

    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 但我哪里 容得他拒绝,直接 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 , 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④我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位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 

    ⑤父亲见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 

    ⑥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⑦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 

    ⑧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⑨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等买上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⑩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 

    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 

    ⑬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⑭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选自《意林》2021年第21期)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我”把做多了的面条端给修鞋的瘦大叔吃的做法,略有不妥。 B . 文章结尾强调“情义”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真诚地尊重受助者。 C . 文中第⑧段存折号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父亲跟“我”叙说的往事。 D . 文章语言华丽典雅,有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和极强的感染力。
    2. (2)  文中⑨⑩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赏析加点词)

    4. (4)  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有什么妙处?
    5. (5)  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说说《一碗“雪花”面》和《驿路梨花》表现的主旨有何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 4.  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耐烦

    ①楼下小店门口有个象棋摊,老李和老张常在那儿切磋棋艺。老李性子急,棋至中盘,见老张走了几步“闲着”,就沉不住气了,一心想将对方“将死”,在猛冲猛打中反丢一子,这让老李更加心浮气躁,结果接连出“昏着”,最终落败。其实老李棋艺要比老张强一点,他是输给了自己的“烦”。很多竞赛中落后的人,不是因为智慧不够,而是因为比别人少了一点耐烦。 

    ②能成大事的人,都耐得住“烦”。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给曾国藩推荐了三个人才。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而是将三人留在厅堂,自己站在暗处悄悄观察他们。半个时辰过后,已有两人开始东张西望,渐渐等得不耐烦了,只有一个人静静地站着,神态自然。曾国藩对李鸿章说:“这三人当中,唯有一人可用。”李鸿章问其原因,曾国藩答道:“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能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人耐得住烦。”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非常准确。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③耐“烦”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气度,还有智慧。《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坠入榛莽坑堑哉!”杨绛先生一生历经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无论时光流逝,人世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那句广为人知的“不要紧”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忍耐”的人生哲学?人这一辈子,难免境遇起伏,坎坷不平。耐得住命运反复,扛得过世间风雨,便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④王阳明也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行渐行渐悟的过程。耐得了烦,受得了煎熬,经得起琐碎,保持心态的安静平和,任他喧嚣万千,我自岿然不动,这样,才能完成自我修行。那些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是最强的,却一定是最有耐心、耐力的。 

    ⑤生活中,我们渴望诸事顺遂,然而,麻烦常常会不期而遇,让不少人的心态出现了变化,变得心浮气躁,患得患失。于是,“等不及”“嫌麻烦”“不耐烦”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遇问题没耐心,火急火燎,粗暴武断。遇大事难事,躲避推诿,自乱阵脚;遇小事易事,好高骛远,夸夸其谈。只知道抬头看天,不知道低头看路,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避免这样的结果,就需要我们修得“美成在久”的境界。“耐烦”做人,才能把人做好。 

    ⑥人活着,再多的“能耐”,都不如能“耐”。人生烦事无数,耐住便是晴天。 

    【注释】①榛莽坑堑:比喻道路坎坷,处境艰难。榛莽,丛生的荆棘;堑,壕沟。 

    (摘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7期)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文章开头列举生活实例,既引出议论的话题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二段讲述曾国藩看人的故事,论证了“曾国藩具有非凡的判断力”的观点。 C . 第三段引用《菜根潭》的话,用反问句强调“耐”字对人生的重要性。 D . 文中“美成在久”的意思是美好的事业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完成。
    2. (2)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五段的作用。
    3. (3)  期末考在即,压力倍增,有时难免心浮气躁,你应以怎样的心态迎接期末考?请依据本文,表达观点并概括两点理由。
  • 5.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老师引导班级同学搜集材料,开展“学雷锋,献爱心”主题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ㅤㅤ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材料二】 

     

    【材料三】 

    ㅤㅤ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雷锋精神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ㅤㅤGE_daqiu:雷锋精神打从小时候记事起就开始响应号召学习了,那时所理解的雷锋精神,是助人为乐,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时代进步了,学雷锋活动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所创新。 

    ㅤㅤ野风:学雷锋与追求时尚不矛盾,学雷锋也没有固定形式,从身边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人心向善、相互协助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ㅤㅤansoncui:要使雷锋精神真正传承和发扬,就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是常态化、长期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出成效,不能热衷于“一日式雷锋”。

    1. (1)  下列是小锋同学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学习雷锋要把握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B . 志愿服务原因中“增加社会阅历”项,2022年比2020年有大幅度提高。 C . 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大部分体现雷锋精神的精髓人心向善、相互协助。 D . 学雷锋与追求时尚不矛盾,初中生可讲究穿着、追求名牌,展示个性。
    2. (2)  如何在学生中弘扬雷锋精神?请你依据材料一、三,给学校提三点建议。
    3. (3)  你想参加“学雷锋,献爱心”志愿者活动,但是妈妈担心影响学习,不同意你参加。请你结合材料二,写一张便条,劝说妈妈同意。 

      便条亲爱的妈妈: 

      ㅤㅤ您好! 

      ㅤㅤ  

      您的孩子:x x x 2023年 x 月 x 日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22.0</strong>分)
  • 6.  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书咏兰诗后白居易

    兰为国香,东南山泽涧多产之,当春深时,幽岩曲涧,窈然自芳。然往往有虫之,自其华初生时,辄已被啮而萎。即幸而能自发荣,亡何又啮辄萎。其幸得脱者,仅十二三焉。 

    岁已未,余读书山中,每晨起,辄捕虫投之涧水,漂没以去,于是兰遂大盛,每卧苔藉兰, 盖幽香未尝不入吾怀也。而兰产于遐荒绝壑,不遇好事者爱惜,而制于毒虫恶物,以沮其天者,少也夫!余既为诗以志之,而复为书其说如此。 

    【注】①本文写于白居易尚未入仕又渴望入仕时。他寒窗苦读,睹兰发思,感慨成才路艰。②亡何:不久。③藉:枕靠。④好事者:热心助人的人,此处褒义。⑤沮:阻碍,破坏。

    1. (1)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这首诗的诗题“己亥”点明了作诗的年份,诗中的“落红”进一步点明是在暮春时节。 B . 诗歌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C . 诗歌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渴望化作春泥培育呵护来年花朵,但壮志难酬,情感消沉。 D . “白日斜”三字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之情。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

      【查字典法】①茂盛。②众多。③繁衍。

      A.蕃  

      者何人

      【成语联系法】予取予求

      B.予  

      然往往有虫

      【字源推断法】会意字,从口,从齿。

      C.啮  

      少也夫

      【课内迁移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岂  

    3. (3)  用“/”给【丙】文划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盖/幽香未尝不/入吾怀也 B . 盖/幽香/未尝不入吾怀也 C . 盖幽/香未尝/不入吾怀也 D . 盖幽香/未尝不入吾/怀也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自其华初生时,辄已被啮而萎。

    5. (5)  【甲】诗和【乙】文的作者都以花明志,请分析甲诗中,作者如何用花来表达情怀?
    6. (6)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写作手法分析【乙】【丙】两文的相同之处。
五、作文(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60.0</strong>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破晓微光划破黑暗,让我们看到希望;萤火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力量。伟大出自平凡,世间每一点微小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被铭记。主持人大赛康辉评价选手说:“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

    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请以《微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六、其他(本大题共<strong>1</strong>小题,共<strong>10.0</strong>分)
  • 8.  【雅言雅行】小语以“景物载情”为主题写了一篇作文,下面是其中摘录,请你帮她润色。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丙 。在这种观念的甲 下, 文人墨客放眼观赏青山绿山和泉水清音。他们亲近自然,在文章和诗歌中将自然之景与精神志趣完美契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在王维眼里翠竹萋萋、明月皎皎,他将灵魂妥① 地安放于自然,将心灵升华到空明纯美的禅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经历了乙 之后,归于淡泊,归于闲② (xiá),刘禹锡借助《陋室铭》构建了一个恬静的“君子居之,陋室何陋”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归宿。

    1. (1)  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  (A.tiè B.tiē) 

      ②  (A.暇B.瑕)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A.滋润 B.浸润) 

      乙  (A.颠沛流离 B.流离失所)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 (4)  下列填入丙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①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宇宙天地、自然万物。 

      ②人类把自己看作天地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受自然滋养,摸索宇宙规律,探寻生命智慧。 

      ③而“人”就是指生存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的人类。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③② D . ③②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