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09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 1.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含标点符号)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2.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约(qì)        迟(dùn)        溅(bìng)        血气方(gāng) B . 负(gū)        修(qì)        凛(liè)        忧心忡(chōng) C . (huái)        闲(xía)        持(jīn)        语无次(lún) D . (kàn)        悔(càn)        钦(pèi)        如重负(shì)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的鸟类____反嘴鹬、红嘴鸥和灰雁居多。它们在湖面上时而逍遥____地游弋,时而冲天而起,像喷泉的水花一样在空中翻飞起舞。这来自大自然的舞蹈____着人的心绪,足以____心头所有的烦恼。

    A . 由    悠闲    拨弄    洗刷 B . 由    散漫    撩拨    洗刷 C . 以    散漫    拨弄    冲散 D . 以    悠闲    撩拨    冲散
  • 4.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遇到挫折时,要不断激励自己 , 尽量少考虑眼前得失。②在挫折面前降低自己一时难以达到的目标,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③在某方面目标受挫时,要以另一个是否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不要灰心丧气。④只有不断修炼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开成功之花,繁殖成功之森林,结成功之果。

    A . ①句中加点词语“挫折”是名词,“不断”是动词。 B . ①②句中画线短语“激励自己”和“取得的成绩”都是动宾短语。 C . ③句有语病,应将“是否”删去。 D . ④句有语病,应将“开成功之花”与“繁殖成功之森林”互换位置。
  • 5.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 (1)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字务观,号放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C . 《骆驼祥子》中虎妞难产而死后,虽然小福子愿意与祥子过日子,但祥子因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狠心拒绝了她。 D . 《革命烈士诗抄》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诗词选集,其中诗词体多样,旧体诗和新诗、格律诗和自由诗并存。
    2. (2) 子瞻中学开展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树理想”专栏,征集推荐名著中的“人物名片”。请你补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                                                                                              

      人物

      人物出处

      典型事件

      人物点评

      尼摩船长

      《海底两万里》

  • 6. 古诗文填空
    1. (1) 念天地之悠悠,
    2.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 (3) 浩荡离愁白日斜,
    4. (4) ,阴阳割昏晓。
    5. (5) 无丝竹之乱耳,
    6.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7. (7) 追梦无止境,我们正当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重任在肩,要有杜甫《望岳》中“”的雄心和气概。
    8. (8) “春有百花秋有月”,春天万物复苏,花开遍野。请写出带有“花”字的连续两

      句古诗: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楼望水

    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一登峰,一登楼,都是借景抒怀,《登飞来峰》抒发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登楼望水》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B . 《登飞来峰》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登楼望水》后两句运用实写,写出一叶扁舟载着他回到故乡。 C . 《登楼望水》首句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二句用了“掷却风光”说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 D . 《登飞来峰》后两句蕴含哲理,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 8.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旣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技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有改动)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②荷钱:生的荷叶,状如铜钱,故称“荷钱”。③迨(dài):及,到。④徂(cú)往,到。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水陆草木花                何陋有(《陋室铭》) B . 通外直                    见其发矢十八九(《卖油翁》) C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        一板自布字(《活板》) D . 亭亭独立                    亭亭净植(《爱莲说》)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4. (4) 请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写莲花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②【乙】文写莲生长的不同阶段,突出莲的那两方面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9.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门以某市为样本,随机选择农村中学45所,农村中心小学41所,对其相关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

    较为充足

    基本达标

    较为缺少

    严重缺少

    美育设施设备

    11.9%

    21.43%

    38.1%

    28.57%

    美育经费投入

    4.76%

    29.76%

    42.86%

    22.62%

    美育师资数量

    8.33%

    25%

    35.72%

    30.95%

    美育课程开设

    5.94%

    15.48%

    33.33%

    45.25%

    (图表来源于网络)

    【材料二】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

    (节选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是美育的摇篮,有责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推广美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庭的熏陶与化育,公共空间的艺术呈现,都能让美进入日常生活,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葆有创新意识、开放精神,善用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积极突破传统美育的时空隔阂,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强化美育育人实效,在春风化雨中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就能助力广大少年儿童在成长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在未来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3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校都非常重视美育课程的开设。 B . 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 C . 学校是美育的摇篮,应加强美育与第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 D . 推广美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
    2. (2) 新时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将传统文化融入美育的可行性建议。小美同学提出了“皮影艺术进校园”的建议,请你根据材料三,再提出两条。
  • 10.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②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④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

    ⑨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城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⑪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⑫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他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⑬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带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带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⑭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⑮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滴。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望着母亲愣住了,一动不动……

    ⑯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2022第7期有删改)

    1. (1) 文章围绕着“第一支钢笔”,叙述了“我”梦想得到笔到终于得到笔的心路历程, 其间母子有三次冲突。阅读选文,完成下列表格。                                                                                                                                                  

      冲突次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第二次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第三次

      推车上坡时,我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

    2. (2)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⑪段画线句子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4. (4) 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第①段和第⑫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

      ②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5. (5) 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⑮段划线句子,写出“我”当时的内心独白。

      我望着母亲愣住了,一动不动……

    6. (6) 选文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7. (7) “平凡铸就伟大。”我们的母亲像文中的母亲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但为了让我们过的更好,她们想方设法,辛苦劳作。母亲节过去不久,让我们为母亲唱一首赞歌:

      母亲,您,只为了我能

      ,只为了我能

      ,只为了我能

      感谢您,我的母亲,愿您喜乐安康,幸福绵长!

四、写作。(50分,含卷面5分)
  • 11.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

    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钢琴、游泳,摄影,旅游,篮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或许是刺激的,或许是放松的,或许是在别人看来很无聊的,无论怎样,自己的爱好都能让自己放松下来,使自己身心愉悦。

    请以《我是如此地热爱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择22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注意:本次考试单设作文卷面书写5分,请同学们努力做到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字迹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