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3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 30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ìn)             沟(hè)      两(qī)        级而上(shè) B . 褓(qiǎng)     追(sù)       水(fú)      苍有力(jìn)   C . 猎(shòu)      卑(bǐ)        样(mó)    风雪途(zài) D . 杂(yǒng)      腐(shí)       暗(huì) 长途迁(xǐ)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弛骋       怅惘         狡辩       周而复始         目眩神迷 B . 喧哗       告诫         喧嚷       接踵而至         名付其实 C . 旷野       褪色         雕零       不修边幅         自圆其说 D . 帷幕     潮汐       钟爱       震耳欲聋       纷至沓来
  • 3. 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蝉声凄切之后,山茶花开了,三尺高的红枫像燃着一团火。秋天里优雅闲寂的情趣,却荟萃在我家的庭树上了。假若我是诗翁蜕岩,我将吟咏:“独怜细菊近荆 扉”。屋后有一株银杏,每逢深秋,一树金黄,朔风乍起,落叶翩翩,恰如仙女  玉扇坠地。一夜雨声,早起开门一看,满庭灿烂。屋顶房檐的落叶,把黄金翠锦都铺到院子里了。

    A . 画线句末尾的句号应移至引号里面。 B . “优雅闲寂”“黄金翠锦”都是并列短语。 C . “三尺高的红枫像燃着一团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 “房”字是半包围结构,第七笔的笔画是撇。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学法、用法、懂法、  守法。 B .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C .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  威胁。 D . 北京冬奥会凝聚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一起向未来”的澎  湃力量。
  • 5. (2022·贺州)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立夏有三候,初候     ;二候      ;三候     。这个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①蚯蚓出

    ②王瓜生

    ③蝼蝈鸣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B . 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其特色。 C .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 7 月 15 日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当天下午他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 . 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 7.   默写。
    1. (1)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贺敬之《回延安》)
    2. (2) ,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3. (3) 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4)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5) 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6. (6) 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卖炭老人虽衣着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加寒冷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7.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  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
    8. (8)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最能表现梅花高尚节操的诗句是:
  • 8.   阅读名著节选,完成后面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1) 这段激动人心的文字出自苏联作家的小说《》。
    2. (2) 结合小说情节说说片段中的主人公是在什么情况下引发的感想。   
  • 9. 综合性学习。
    1. (1) 语文老师正在通过课堂上讲授“和”文化的知识。请你运用积累的有关“和”文化的故事、俗语、名言等,仿照示例写出对“和”的理解。
    2. (2)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小明和小东因琐事发生争执并打斗,请你用所学的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思想来劝导两人。
    3. (3) 为宣传“和为贵”的主张,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请创作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二、阅读(共 40 分)
  •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 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  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 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 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1. (1) 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 等景物,渲染的氛围。
    2. (2)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 含蕴深广”, 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 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① 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② 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③ 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欹:(qī)横斜;②斫:(zhuó),砍削;③鬻:yù,卖。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马也                                     问今何世(陶渊明《桃花源记》) B . 才美不外见                            下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C . 虽有名马                              人不独亲其亲(《礼记·大道之行也》) D . 以夭梅病梅业以求钱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魏学洢《核舟记》)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策之不其道                  能径寸之木(《魏学洢《核舟记》》) B . 鸣之不能通其意     乃记之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C . 真无马邪                     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 北冥有鱼》) D . 有千里之能                  有至道(《礼记·虽有嘉肴》)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4. (4) 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而乙文则用“”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甲文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古人去哪里找“ 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 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 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 八百多万字。  A 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 220 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 大部分都失传了。   B   到了明朝, 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注意,此处没有之一。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  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 1403 年开始编纂,直到 1408 年才最后完成。全书22937 卷, 11095 册, 3.7 亿字, 汇集图书近 8000 种, 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摘自《知识窗》2020 年第 4 期,有改动)

    1. (1) 结合第③段内容, 请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类书。
    2. (2) 下面这句话放在 A、B 两处的哪一处更适合? 为什么?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3. (3) 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为了准备辩论赛,你需要到古籍图书室去查阅下列语句的相关资料。为提高检索效率,你应该到“经史子集”哪一类去查找?

      甲:嗟乎,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

      乙: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甲:                        乙:丙: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各 题。

    春到壶口
    刘江

    ①第一次去壶口是天旱水瘦时节。还没走到壶口岸边,先被脚下那黝黑的河床石惊呆了。那河床石被泥沙打磨得棱角全无,光滑圆润,闪烁着铜浇铁铸一般的光泽。再往河边走,河床石变得愈发狰狞起来,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足有两尺多深,一道道顺着河流的走向排列,短的三五米,长的十多米,犀利而又静默。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坚硬的河床成了这般模样?

    ②后来当了电视台的记者,隆冬时节,我们去拍壶口。四五百米宽的晋陕峡谷之间一片冰阵,就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造山运动,擎山拓谷,跌宕起伏。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被冬之神定格,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而壶口也因十里龙槽与龙王辿之间失去了落差,没有了往日排山倒海的气势,只有一股水雾喷发,像是有一只巨兽深潜在冰下,吞吐吸纳,蓄势待发。

    ③待到惊蛰之际我们再去拍壶口,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搁浅在岸边的冰阵被泥沙覆盖,有的像古城堡的断垣残壁,有的则像巨兽一般张牙舞爪。我们上下攀缘,冷风中出了一身热汗,终于可以望见瀑布了。朋友说,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大地回春,冰块都开始发酥了,我们现在站的冰块下方是石岸,还在实处,再往前,下面就是龙槽。

    ④站在这里看壶口,就像一个活火山口,只不过它升腾的不是岩浆而是水雾。整整一个冬季,那水雾一层一层地落在四周的冰面上,结成了冰,正对着壶口的那一面就形成了一座冰的悬崖,喷薄的水雾使悬冰下冰挂如林,远远望去酷似一尊金须飘飘的龙首。注目中忽听轰隆一声巨响,对面十米高的冰岸地崩山裂般地塌下,冰块砸下去,水浪冲天而起,彩虹飞扬。这是地与天的呼应!惊蛰到,地回春,龙抬头,河开了!

    ⑤此时再向那冰封的十里龙槽望去,才发现正中间顺着大河的走向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深深的冰隙,仿佛真有一条巨龙刚刚从这里告别了地母,顺天意应时势,  冲破一切重负和羁绊冲天而去,这一川的冰凌正是它抖落的一身鳞片。

    顺流向前,孟门以下的主河道已被流凌冲开一条路,激流涌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打着旋儿不断地削砍着夹道的冰岸,那数丈高的冰岸渐渐崩塌,扑入大河的怀抱,反而壮大了这开河的生力军。这是一场水与冰、春与冬的较量。大河以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之势一路向前。据黄委会的数据,凌汛期河水的秒流量可增加到一千立方米以上,最高时可达八千立方米。这,便是桃花汛来了!

    ⑦我这才明白了壶口的河床为什么会是那般模样,那是水的亲吻,那是冰的磨砺。

    ⑧春天来了,暖阳升起,沉睡了一冬的壶口醒了,冰岸崩塌如春雷震地,晋陕峡谷两岸桃花盛开,风吹落英像天女散花,彩虹飞舞似霓裳翩翩。桃花汛消融了生铁一般狰狞的流凌,荡起一河炽热的春水,奔向蓝色的海洋。

    1. (1) 黄河春天的凌汛为什么被称作“桃花汛”?
    2. (2) 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顺流向前,孟门以下的主河道已被流凌冲开一条路,激流涌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打着旋儿不断地削砍着夹道的冰岸,那数丈高的冰岸渐渐崩塌,扑入大河的怀抱,反而壮大了这开河的生力军。

    3. (3) 选文标题是《春到壶口》,第①节与标题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有同学建议删去第①节,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4. (4) 作者在描写惊蛰之际看壶口时也采用了我们学过的课文《壶口瀑布》定点换景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请你结合本文做具体分析。
三、作文(50 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2022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年少时与爷爷去割草,一场狂烈的大风阻挡了他们的归途。莫言被风刮倒在地,不敢前行。此刻看到年迈的爷爷即使双腿颤抖,衣服被风撕破,也毫不畏惧,未曾倒退半步,与大风勇敢对峙。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他的脑海中,给予了他无限勇气与力量。

    一件事,一个人,听起来足够平淡也足够平凡,但恰恰是这样简单的人和事却拥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莫言的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 600 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