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8-07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 1. 亚历山大远征时期,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性通婚,他带头迎娶了东方女子罗克珊娜,并在苏萨举行了马其顿士兵与东方女性的大型婚礼。由此可知亚历山大远征( )
    A . 完成了政治统一 B .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 促进了文化交流 D . 实现了社会转型
  • 2. 15世纪开始,与阿拉伯人固守传统的作法相反,葡萄牙人接受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船,并创造出新式多桅帆船,增大船身的同时,让船体操纵更灵活,使航行变得更为经济实用。这一技术进步( )
    A . 使阿拉伯帝国瓦解 B . 助推了地理大发现 C . 促进西欧产业革命 D . 阻碍了东西方交流
  • 3. 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航海家中,迪亚士在好望角海域葬身大海,达·伽马在印度果阿感染疟疾逝世,麦哲伦死于与菲律宾当地部落的冲突中。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机遇与风险并存 B . 航海安全毫无保障 C . 医疗条件的落后 D . 远洋探险生活艰苦
  • 4.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在1501年致函教皇时,在自己的葡萄牙和阿尔加维国王的头衔上添上了新的封号:“在埃塞俄比亚、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通商者、航海者和征服者的领主”。这反映了( )
    A . 教皇与葡萄牙分割世界 B . 葡萄牙已成为世界强国 C . 亚非各国卷入世界市场 D . 欧洲海外扩张拉开序幕
  • 5. 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指出,罗马之所以长存是靠着坚守朴素、纪律和高贵品德的罗马军队和人民,这些一旦消失,意味着国家的衰败和堕落。这一观点( )
    A . 旨在复兴罗马的政治传统 B . 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C . 消除了政治学的宗教影响 D .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基础
  • 6. 启蒙思想家休谟认为,商业精神和物质繁荣,以及国民财富的充足富裕,有益于国家文化艺术的提高,也有益于社会文明风气、道德时尚的彰显。这反映了( )
    A . 理性主义的全面确立 B . 西方社会的民主转型 C . 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 D . 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
  • 7. 法国大革命期间,政府将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大量出售给农民。据统计,大革命前,农民约占有全国25%—35%的土地,到督政府时期,农民占有全国近一半的土地,土地所有者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一现象体现了法国大革命( )
    A . 代表农村地主利益 B . 缺乏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 适度满足农民诉求 D . 彻底摧毁国内封建势力
  • 8. 在光荣革命中成为英国国王的威廉三世,他的外交权力与此前专制君主的权力没有差别。在1698—1700年签订瓜分西班牙帝国的条约时,威廉甚至没有征询内阁大臣与议会的意见。材料说明英国( )
    A . 君主权力并未受到限制 B . 光荣革命成果极为有限 C . 制度演变具有渐进特征 D . 内阁制度尚未正式确立
  • 9. 1839年,德意志建成铁路13公里,到1850年,铁路里程已接近6000公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毋宁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材料可以证明( )
    A . 交通进步必然推动国家统一 B . 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成果突出 C . 工业革命促进了德意志统一 D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扩展
  • 10. 巴黎围城和公社既一道又分头,以各自的方式让旧世界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围攻巴黎为其核心与高潮的普法战争,颠覆了自拿破仑一世垮台以来存在于欧洲的整个权力平衡。巴黎公社带来的根本性改变是( )
    A . 无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 B . 鼓舞了全世界工人阶级 C . 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 D .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11. 1837年,英国“土著保护协会”成立,目标是“帮助保护手无寸铁的人,促进未开化部落的发展",为此,非洲人成为了英国人的“拯救”对象。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 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B . 参与列强瓜分非洲 C . 为殖民活动寻找借口 D . 彻底消灭奴隶制度
  • 12. 马克思在论述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时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马克思做出这一论断是由于英国( )
    A . 统治印度更加人道 B . 为印度引入了新的生产方式 C . 致力印度社会进步 D . 推动印度文化融入西方文明
  • 13. 法国公布《人权宣言》后不久,法国海员就立即将它带到海地广为散发,海地也将“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民族独立后的国家格言。材料用来可以说明( )
    A . 启蒙思想推动了民族独立 B . 海地起义的民族民主性质 C . 拉美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 D . 法国仍对海地进行着控制
  • 14. 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维承了《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其目的是( )
    A . 发动民众推翻殖民统治 B . 重现历史恢复封建制度 C . 发展印度民族资本主义 D . 积极宣传召开国民大会
  •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宣传机构采用“匈奴”“类人猿”“野人""冷血无情的杀手”等词语,构建德国军人的形象。这一做法( )
    A . 有利于国内的战争动员 B . 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C . 改变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D . 使战争陷入了长期僵持
  • 16. 列宁曾经提出,在苏维埃俄国没有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支持且自身大工业体系没有恢复的背景下,要保卫十月革命胜利成果,巩固苏维埃政权,就需要“实现自己专政的或者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苏俄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 B . 农业集体化 C . 计划经济体制 D . 新经济政策
  • 17. 荷兰人马林协助创立了印尼共产党;英国的“苏联之友会”协助马列书籍传入缅甸;马克思主义也通过法国向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传播。材料说明( )
    A . 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文化影响 B . 东南亚共产党缺乏自主性 C . 共产国际注重输出社会主义 D . 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 18. 在《罪人》(1940)一书中,作者指责政府的缓靖政策将英国带入灾难。该书出版不久就被发行商列入黑名单,但仍卖出了20多万册并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公众纷纷要求将张伯伦逐出战时内阁。材料说明英国( )
    A . 社会各界反对战时内阁 B . 图书出版受到严密控制 C . 绥靖政策缺乏群众基础 D . 政府放弃大陆均势政策
  • 19. 图1内容如右侧表1,是1944年第四次莫斯科会议期间丘吉尔和斯大林之间的秘密协定的纸张,丘吉尔建议英国和苏联在东南欧各国划定势力范围。材料体现了( )

    A . 美苏两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 B . 大国强权影响战后国际秩序 C . 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矛盾尖锐 D .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协调合作
  • 20.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把杜鲁门主义等同于罗斯福支援盟国的租借法案,认为“罗斯福的租借法案,是用以隔离武力侵略的瘟疫,而杜鲁门的租借法案,却是用以隔离政治侵略的瘟疫"。这一观点侧面反映了( )
    A .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 美国对苏发动冷战 C .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D . 国民政府支持侵略
  • 21. 1960年7月,日本首相池田勇人上台之初就表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上未必要采取和美国相同的态度。"他表态说自己将尽力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还改变过去在进口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资时强制规定必须出口同等数量物资的做法,改善中日经贸关系。材料说明( )
    A .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 . 日本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C . 第三世界国家兴起 D .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22. 二战结束后,独立的韩国涌现出大量企业家。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原为蔬果商人;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原为米店职员;LG集团创始人具仁会原为土布商人。这些人的成就侧面反映了( )
    A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 B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C .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 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 23. 2023年5月21日,我国审查发现,美国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我国国家安全。我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材料反映出( )
    A . 社会信息化进程放缓 B . 美国科技实力威胁世界和平 C . 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 D . 中国积极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 24. 截至2022年7月19日,俄乌冲突已导致956.7万人离开乌克兰,另有630万人在乌克兰国内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直接造成了欧洲自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材料说明( )
    A . 和平与发展不再是时代主题 B . 通过协商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C . 地区热点问题难以和平解决 D . 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彻底重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25题12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11世纪,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对丝路贸易的维护有力地保障了丝路畅通。丝绸之路贸易网的兴盛带来了10~11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复兴和君士坦丁堡的繁荣。君士坦丁堡经贸的活跃一方面是因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加强;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凭借城市自身手工业的发达,其手工业不仅其门类众多,而且技艺高超,产品远销各地。以丝绸业为例,据说当时在大马士革,一位名医就曾炫耀自己拥有300匹拜占庭丝绸与金织锦。利奥六世在位时颁布的《官员书》作为指导各官员的条例,其内容覆盖丝绸业、金属工业、武器工业乃至建筑承包人和建筑业的专门人员。虽然这一体系限制过多显得死板僵硬,但是却为当时的一大批工匠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车效梅《10~11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与丝路贸易研究》

    材料二 1580年英奥签署贸易协定后,英国商船定期来往于地中海。随着英国与奥斯曼帝国贸易的发展,英国社会对以奥斯曼帝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英国人逐渐摆脱了十字军东征以来形成的对伊斯兰文明的恐惧和敌视,转而在帝国萌芽与形成时期带着自信和优越的眼光看待它。在民族主义和海外探索的推动下,英国逐渐放弃了传统的大陆政策,开始采取“实现不列顺的独立与稳定,追求欧洲大陆势力均衡,伺机海外扩张”的战略。在实现该战略的过程中,与奥斯曼帝国的交往,首先开启了英国在海外设置专业外交机构处理国际事务的先例。

    ——摘编自杨向燕《近代早期英国与奥斯曼帝国贸易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贸易繁荣的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奥贸易对英国的影响。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作为经济顾问随英国代表团参加了巴黎和会的条约审议工作,由于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不满,他愤然离去并称签订该条约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凡尔赛和约》既没有规定任何恢复欧洲经济的具体措施,也没有鼓励德国如何成为一个友好国家,甚至对因战败而解体的传统帝国中的独立新生国家没有作出任何实质性安排。相反,由于英法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极端敌视共产主义,他们对苏维埃俄国采取了经济惩罚、军事围剿和外交孤立等政策。

    ——摘编自王黎《凯恩斯论战后欧洲和平的启示》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资源掠夺,强征众多人口充当炮灰,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以非洲为例,战时苏丹对英国的谷物出口量增加20倍,法国专设"保卫国家殖民地生产利用局",以"调查殖民地产品的供应"。同时忙于战争的帝国主义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商品输出明显减少,经济控制有所放松,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这样,基本上在1919~1927年左右,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再度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汹涌浪潮。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湖的背景与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凡尔赛和约》的消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背景。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民权运动获得成果最多的时代,在暴力冲突发生之前,民权运动的“非暴力”抵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它获得的成果是相当有限的,并且参与抵抗的黑人经常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暴力镇压。而黑人的社会生活状况也令人堪忧,教育、就业、收入、住房与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也愈发的突显;加之社会上白人新闻媒体的偏见报道与肯定性行动的逆向歧视,使得矛盾更加激烈。这就诞生了以马尔科姆·爱克斯与斯托克利·卡迈克尔为代表的暴力抗争思想。这些思想在黑人青年中引起了共鸣,使得他们深信唯有暴力才能解决黑人的平等问题。

    ——摘编自李炳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的暴力冲突原因研究》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年)是苏联政治笑话发展的“鼎盛时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窥见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弊端,更好地理解苏联解体以及苏共败亡的深层原因。举例如下:

    例1:"世界上最有趣的老人之家在哪里?"

    “克里姆林宫。

    例2:一位老将军和他的孙子正在散步。

    "爷爷,我长大后能当上将军吗?"

    "当然能。"

    "那我能当上元帅吗?"

    "那不能,元帅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孙子。"

    例3:外国人说:"你们喝不到白兰地,真遗憾!"

    工人说:"不,我们已经通过政府官员喝到了,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代表呀!"

    ——摘编自李斯霞、冯小伟《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笑话及其对特权阶层的批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暴力冲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政治的弊端。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中国2013年开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经历了从国内萌生到国际倡导、从为少数人士知晓到全球共知、从部分国家接受到被写入国际组织官方文本的持续进程。其具体成就表现为,在理念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在实践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推行务实合作举措、和平对外交往和互利互惠行动。经过十年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相处的新范式、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国际交往的新观念、区域合作的新方案、中国智慧的新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国际利益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更长视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战略定力和政策毅力去化解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摘编自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演进及未来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