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8-0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1. 西周初年的何尊是第一个出现“德”字(如图)的器物。之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无论是表示“得到”还是表示“道德”,都是无“心”的“得”字。而之后的铭文,表示“道德”时都有“心”了。由此推知西周时期( )

    A . 汉字开始走向成熟 B . 推行以德治国策略 C . 注重礼乐教化功能 D . 背铜铸造工艺规高
  • 2. 下为中国古代由人殉到俑殉习俗演变趋势图。其中春秋战国到泰汉时期的变化根源于( )

    A . 铁器牛耕的使用 B . 走向统一的大势 C . 人口数量的增加 D . 休养生息的推行
  • 3. 下表是汉武帝在西北地区采取的举措。这些举措( )

    A . 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B . 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 C . 解除了匈奴对内地的威胁 D . 利于保障西域和中原的联系
  •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的五凉统治者大都崇尚佛教,佛学繁荣:东晋政权为门阀世族秉持,玄学盛行:北朝各少数民族政权为稳定社会,纷纷“推重儒家治道”。这一文化格局的形成( )
    A . 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B . 孕育着新的文化活力 C . 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 D . 取决于统治者的喜好
  • 5. 大中六年(852) 三月,唐宜宗想免除其勇郑光的两税,遭到中书门下的反对,理由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随户杂徭,久已成例。”这反映了当时( )
    A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B . 熄族地主走向没落 C . 赋税征收蕴含着公平原则 D . 专制皇权受到冲击
  • 6. 唐代元日(元旦)期间,长安城各家各户纷纷设丰盛的家实,举家同庆。而入宋以后,宋人“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这一转变( )
    A . 打破了坊水的功能界限 B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
  • 7.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到元明才由“小中国”变为“大中国”(如表)。这是因为元朗(   )
    中国 地域意义 人民意义 文化意义 主权行使者
    小中国 中原(九州) 汉人 农耕文化 汉族政权
    大中国 十一行省 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农耕与草原文化兼有 不论民族(可以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联合政权)
    A . 首次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 . 深刻发展了“中国”的内涵 C . 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 D . 贯彻了民族平等的统治策略
  • 8. 雍正时期的《广东迎志》记皱,广东省琼州府轴下的万州“州治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这表明当时广东省的管轴范围包括( )
    A . 钓鱼岛 B . 库页岛 C . 南海诸岛 D . 巴勒喀什池
  • 9.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一沙弥自幼随禅师修行,与世隔绝。一日师徒下得山来,沙弥不识牛马鸦犬,禅师——告知。后见一女子,禅师告之是吃人的老虎。回去后禅师问沙弥当8所见是否有留恋之物,答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这个故事( )
    A . 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B . 提倡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C . 否定了压抑人性的观念 D . 冲破了专制统治的牢笼
  • 10. 《礼记●月令》载:孟春时节,禁止砍伐树木,不要毁鸟巢,不要杀害幼虫、怀胎的母畜、刚出生的小兽、刚会飞的小鸟。《吕氏春秋》《淮南子》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这说明中国文化崇尚( )
    A .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B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C . 以人为本,敬天保民 D . 悲天悯人,普渡众生
  • 11. 汉语里的很多词语来自佛教,如“刹那”“执着”“大千世界“-尘不染”“五体投地”“天花乱坠”,等等。这表明佛教的传入( )
    A . 受到中国社会的同化 B . 冲击了中国的本土文化 C . 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D .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 12. 印加人通过建造梯田(如下图)来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结构坚固的梯田既可扩大耕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调节极端和急剧变化的温度。由此可知,印加人( )

    A . 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B .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C .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D . 主要从事集体耕作
  • 13.  桑巴舞被视为巴西的象征,它源于非洲,通过奴隶贩卖传到巴西,又吸收了来自欧洲、古巴和当地的一些舞蹈因素而形成。这说明桑巴舞( )
    A . 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朵 B . 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C . 毁灭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 D . 使非洲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
  • 14. 爪哇人原来“吃食无匙...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和碗礫。而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初用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
    A . 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取冶彩响力 B . 提商了东南亚人民的生活水平 C .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的落后习俗 D . 推动了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 15. “蒙古人征服的规模无与.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资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义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材料表明( )
    A . 蒙古人非常善于征战 B . 蒙古人的征战带来了双重影响 C . 战争加强了民族交融 D . 蒙古西征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线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三个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其中记忆遗产收录的目的是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下列属于世界记忆遗产的是( )
    A .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 B . 印度泰姬陵 C . 墨西哥土著亡灵节 D . 法国米迪运河
二、材料解析题:本卷包括4小题,共计52分。请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曾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迄今出土文物一万余件,以下是其中部分文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文物所反映的西汉时期的社会状况。
    2. (2) 海昏侯刘贺做过皇帝,在位27天。史载因其荒淫不孝、失帝王礼仪、罪过千余,最终被废为庶人。据以上考古发现,你是否认同上述记载?说明理由。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 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近世说”。该理论认为唐代是中世之终末,而宋代则为近世之发端。政治上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兴起。君主由贵族阶级的共有物,到近世成为全体臣民的共有物、艳对权力的主体。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时代大异其趣:官吏选用制也发生变化,科举制普遍化,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高等官职由天子决定和任命,庶民也获得为官的均等机会。经济_上处于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交替之际。文化性质亦有显著变化,经学、文学、艺术都呈现出庶民性质。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丈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

    ——据(日)内糜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整理

    材料二:中国当代学者对 “唐宋近世说”颇有争议。

    观点 学者
    人们可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王曾瑜
    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变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阎步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宋近世说"的主要历史依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世纪中期, 基辅罗斯与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在政治和经济上,基据罗斯深受拜占庭的影响,一些新词汇也进入到俄语中并被广泛使用,例如十字架、修道士、哲学、逻辑性等。13世纪,一些来自蒙古突厥语系的词语被俄语所吸纳,成为了俊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的与游牧生活有关,如长袍、托运队,有的与国家架构、贸易相关,如国库、商队、可汗。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打开通向欧洲的窗亲自前往西欧学习,随之而来的词汇包括司令部、港口、船舱、船舵等。18、19世記,俄罗斯宫廷崇尚法国文化,法语成为俄国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大量法语词汇融进丁俄语中。其中有的属于生活领域,如长沙发、衣帽间;有的属于艺术领域,如演员、芑蕾:还有政治、法律及军事名词,如行政区、议会、仲裁、侵犯版权、军队。

    ——摘编自王晓华《俄语外来词的多维度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语在吸收外来词上表现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使俄语词汇不断丰富的主要因素。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16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他们将传教与传播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主要传播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火器制造等,还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功。
    有明朝士大夫感叹道:“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土地肥沃,百物繁衍,又遍贾万国,五金山积,我中土之富饶不如也。”
    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伏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卢梭、歌德等人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中国文化。
    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王公及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文明,即欧洲及远东海岸的中国,现在是集合在一起了。”“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美、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一大觉醒。”

    ——摘编自冯天瑜著 《中华开放史》等

    根据材料,联系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时代背景和实际作用,拟定一个论题, 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谨,史实正确,中外关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