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8-09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睡虎地秦简的《封诊式》中记载了两例父亲控告儿子的案例,因亲子“不孝”,父亲请求政府将其子杀死 和断足流放,政府则予以照办。同一时期的《法律答问》中也有类似的案例。这反映了秦朝( )
    A . 注重宗法伦理 B . 法律体系较为完备 C . 追求严刑峻法 D . 道德沦丧现象突出
  • 2. 唐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 意义。下表所示的这些诗句( )                                          

    人物

    诗句

    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李白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A . 说明唐朝边患危机严重 B . 反映出唐朝对外战争的频繁 C . 体现了唐代的尚武风气 D . 折射出唐朝民族关系的紧张
  • 3. 魏源曾在《海国图志》中谈及英国的新闻报纸时说:“刊印逐日新闻纸以论国政,如各官宪政事有失,许 百姓议之,故人恐受责于清议也。 ”据此可知,魏源( )

    ①揭示了新闻报纸的政治功能    ②以中国语境解读西方政治现象

    ③抛弃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④广泛关注国际政治舆情的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4. 下表所示为 1947 年中共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环河崖村进行土地改革后各阶层人数变动情况。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                                                                                                                                               
     

    地主人敬

    富农人数

    中农人数

    贫农人数

    雇工人数

    抗战前

    5

    10

    77

    14

    19

    土改后

    0

    3

    120

    1

    2

    A . 社会贫富差别已不存在 B . 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巨变 C . 土地改革遭到地主抵制 D . 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5.  1953 年 12 月 31 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 年 4 月,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大会圆满举行。这些做法( )
    A .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B . 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 . 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 . 标志着西方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 6. 有学者指出,阿拉伯帝国实际上是由许多个习俗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的民族所组成的,统治者必须了解和 利用这些异域文化才能促进其统治。对此,阿拉伯帝国统治者( )
    A . 组织翻译其他民族的典籍 B . 强化伊斯兰教的地位 C . 推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D . 积极推行世俗化改革
  • 7. 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掌握了冶铁技术。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5 世纪, 冶铁技术通过已经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材料可用于说明古代 非洲( )
    A . 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 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C . 是冶铁技术的重要发源地 D . 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 8.  1637 年,在美洲西班牙人统治区的墨西哥城、普埃布拉和安特奎拉,有超过 14 000 名工人从事丝织业, 他们用中国的生丝作原料,并对中国的生丝产生了依赖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 欧洲价格革命的开展 B . 中国丝织业的发展 C . 西属美洲的族群融合 D . 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 9. 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核心是上帝选民论。他认为只要是笃信上帝的清教徒,不管他原来的地位如何,只要勤 勉地劳动,以获取日常事务的成功,就可以避免被罚入地狱的命运,成为上帝的选民。 由此可知,加尔文 教的主张( )
    A . 旨在提升信徒的德行 B . 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价值追求 C . 强调内心信仰的纯净 D . 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10.  1884 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取消农村与城镇选区的划分,依据人口比例重新划定选区,实行单一选区 制,即每个选区产生一名议员;取消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并对选举中的舞弊、贿赂行为进行严厉打 击。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颁布( )
    A . 促进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B . 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 . 加速了英国城乡人口的流动 D . 复刻了雅典直接民主的模式
  • 11.  1832 年,著名的《萨德勒报告》揭示了童工的悲惨境况,这引起了英国社会的普遍震惊。在棉纺织行业, 童工的数量甚至占到劳工总数的 2/3 ,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这从本质上说明( )
    A . 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要求降低 B . 工业革命引发社会问题 C . 童工问题尚未引发全社会关注 D . 童工更便于控制和管理
  • 12. 近代以来,非洲各个殖民地都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供出口的农业经济作物或矿产品,如加纳的可可和黄金、苏丹和乌干达的棉花。在许多殖民地,现代工业几乎等于零。殖民地人民被迫生产他们所不消费的产品,而消费他们所不生产的产品。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 )
    A . 畸形殖民政策的推行 B . 地理环境的限制 C . 非洲被卷入世界市场 D . 三角贸易的出现
  • 13. 下表所示为卡德纳斯改革前后的农村状况。由此可推知,卡德纳斯改革( )                                                                                                         

    年份

    村社控制的可耕地占比

    村社数量

    无地农民

    1930

    15%

    66.8万个

    247.9万人

    1940

    47.7%

    160.6万个

    191.26万人

    A . 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庄园制经济的发展 C . 造成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破坏 D . 继承了 1917 年墨西哥宪法的精神
  • 14. 随着日、欧两强与中国、南斯拉夫等国在两大阵营中形成离心之势, 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霸高潮兴起,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步演化为美苏两国的全球霸权之争。可以说,冷战时代的两极均势是各种力量的交叉、弥散与界线的模糊。这说明( )
    A . 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B . 两极均势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 . 美苏冷战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D . 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
  • 15. 下表所示为 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支出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部分年份) 。 表中数据的变化缘于美国( )

    时间

    财政预算支出

    财政预算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1939年

    89亿美元

    9.7%

    1947年

    369.31亿美元

    18.9%

    1979年

    5090亿美元

    30%

    A . 不断扩大局部侵略战争规模 B . 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 C . 试图在军备竞赛上压倒苏联 D . 国家干预经济力度加大
  • 16.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脆弱,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同时,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A . 催生了贸易保护主义 B . 使经济风险日益增强 C . 仍然面临着巨大阻碍 D . 受西方国家全面支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的河南地区尚未大规模种植棉花。明万历六年 (1578 年) ,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 河北四省占比已达 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 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 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 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 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影响晚清时期河南植棉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京汉、汴洛两铁路相继开通后, 中原地区和外部的交流 日益增多,不止棉花的品种得到改良,棉花向外输送也变得便利和快捷。20 世纪以后,国内大型纱厂不断 建立,到 1911 年有十几家纱厂,35 万枚纱锭。英、美、 日等国纱厂也迅速增加,如日本 1892 年有 39 家 纱厂,38 万枚纱锭,年耗棉量就达 88 万担。

    ——摘编自刘西峰《清代河南棉花的种植与运销研究》

    材料三

    1978 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是 900 万亩。1990 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为 1234 万亩,此时新疆的 棉田只有 652.8 万亩。1992 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达到巅峰,棉花种植面积飙升至 1872 万亩。2000 年,新 疆的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3%,河南的棉花产量则为 16%。2008 年,新疆季节性采棉工有 68.6 万人, 最大的省外采棉工团队来自河南省,达 18.1 万人,仅次于新疆本地的 22.8 万人。2010 年,河南棉花种植 面积大约只有 700 万亩。2020 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 69.83%,其中北疆 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 的。

    ——据《河南统计局棉花种植 30 年报告》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河南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河南植棉业兴衰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巴比伦文明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文明之一、这里土地肥沃,有足够的水资源,为农耕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地利基础。它在面临各种入侵时, 展现出了古文明特有的包容性,这些入侵者并没有成为苏美尔地区的异类,相反,由此产生了一连串伟大 的帝国。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是由坐落在苏美尔的 12 个独立城邦构成的,但是为了争夺彼此的土地财富 和食物,这些城邦之间彼此征伐,征战不休。他们开创了文字、法律、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苏美尔人比希腊人更早发明了国家组织并进行政治活动,并把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城邦概念 传给了西方文明,从而对希腊城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宗教上,毫无疑问,美索不达米亚对希腊世 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美尔和亚述宗教在地中海文明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希腊的宗教信仰和 实践必定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这个源头。由于两河流域的军队习惯性使用希腊雇佣军,这使得希腊人 能够将苏美尔人创造的作战技术如方阵技术带入希腊,改进了古希腊军队的作战方式。

    ——摘编自陈恒《美索不达米亚遗产及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简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 1914 年时的预想,也最终让欧洲人从那种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中猛 然惊醒。不过,很多欧洲人还是重新打起了精神。一个永久性的外交圆桌会议在日内瓦设立,这就是所谓 的“国际联盟” 。作为一个以和平为目的的议会,国际联盟可能是截至那时的所有国家历史上最为勇敢的 一次试验。然而,国际联盟虽然背负着全世界自由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厚望,却只成了一个辩论俱乐部。 ——摘编自[澳]杰弗里 ·布莱内《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在自由和平理论指导下,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稳定行动介入冲突后国家的建构,推 动西方式民主政权改造。在二十多年中,从波黑的战后重建到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 方国家对其安全利益认知的变化,稳定行动在目标、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从“征 服者模式”向“殖民者模式”演变的特点。美国、法国等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控制,尤其是通 过控制稳定特派团的安理会决议,将不同的稳定行动模式引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使各时期的联合国稳定 特派团执行不同模式的稳定行动,导致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其安全利益的工具。 ——摘编自何星《稳定行动的演变及其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与国联的差异,并谈谈 你对改进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建议。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英、法、俄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所承担的经济角色与社会主义运动变化趋势

    国别 1830-1860年 1861-1890年 1891-1920年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英国 中心区

    中心区

    法国 边缘区

    俄国 边缘区

    边缘区

    ——摘编自邓超《论社会主义运动兴衰的体系根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与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