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 . 消灭了封建主义残留 B .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C . 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 D . 起到国家临时宪法作用
  • 2. 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从漫画中我们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揭露美帝国主义对华阴谋 B . 增强了中国人民反美勇气 C . 标志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 D . 反映了美国对欧洲的政策
  • 3. 近代中国遗留下来的不多的工厂,有70%集中于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 个大型项目有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部和西部。这说明”一五”计划( )
    A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 使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D .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 4. 据统计,在制定1954年宪法的过程中,有1.5 亿人先后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4。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 .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 . 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D . 是中国国情结合国际经验的产物
  • 5. 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工作内容是绝密的,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20余载。他们扎根戈壁荒原,奋战深山峡谷,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与担当,铸就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这体现出科学家具备的精神实质是( )
    A . 不畏牺牲、英勇反抗 B . 科学严谨、锲而不舍 C . 积极乐观、助人为乐 D . 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 6.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铜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据

    此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B . 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的精神 C . 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推动社会发展 D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 7. 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初,海尔集团采用了”动态转换”“竞争上岗”“海豚式升迁”等用人机制。上述做法的目的是( )
    A . 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 B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 . 推动企业与政府分离 D . 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 8. 下表中三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会议

    主要内容

    中共十二大

    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根本性的问题

    中共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A . 首先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强化计划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C . 决定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D . 不断深化对市场作用的认识
  • 9.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这反映了邓小平理论( )
    A . 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C .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 D . 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 10.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人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发展到注重质量 B .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入 C . 中国适应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新情况 D . 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都符合国情
  • 11. 1985-1987年,中国一方面裁军100万减少军费支出,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技术。另外,军队还直接承担了架桥筑路、开发矿山、治理江河等许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这些举措( )
    A . 提升军队的科技化水平 B . 促进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 .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 . 助推国家工作着重心转移
  • 12. 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
    A . 收回了外国在华所有权益 B . 激化了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C .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D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 13. 1971年的”乒乓外交”是以中美乒乓球队互访为形式,以中美两国领导层对话为实质。它传递了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战略决策的重要信息,打破了两国之间远隔太平洋的坚冰,从而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深远影响。这表明( )
    A . 中国与美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B .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国与美国结束了敌对的关系 D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14. 外交理念是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 )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80年代

    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 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 B . 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C . 外交政策体现意识形态色彩 D . 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 15.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此决定( )
    A . 是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B . 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 C . 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 . 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二、辨析改错(12分)
  •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经历了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让人动容。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  ](1)1957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国家和集体具有土地的所有权,农户家庭具有土地的使用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自然有所提高。

    ——摘编自《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及优缺点》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两幅年画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1到图2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生产方式最先实行的地区。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应遵循的规律。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处祖国西南 边陲的云南省,拥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云南那么多少数民族人口为何能亲如一家?》

    材料二:

    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坚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统一方向前行。

    ——摘编自刘结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香港地区经济整体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地区在1997年以来保持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国家统一的认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实行对外开放并没有伤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观念视野。

    ——摘编自门洪华《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一一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的若干总结》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首次实践,以及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 (2) 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