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崇明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 1. 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每日需摄入足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 原子 B . 分子 C . 元素 D . 单质
  • 2. (2014·南京)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水蒸气
  • 3.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蒸馏水 B . 肥皂水 C . 食盐水 D . 矿泉水
  • 4.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 . 面粉 B . 麻油 C . 牛奶 D . 蔗糖
  • 5. 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 石墨 B . 活性炭 C . 木炭 D . 炭黑
  • 6. 能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
    A . 二氧化碳 B . 二氧化硫 C . 臭氧 D . 一氧化碳
  • 7. 不会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A . 温度的高低 B . 溶质的质量 C . 压强的大小 D . 溶剂的性质
  • 8.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 计算→称取、量取→溶解 B . 计算→溶解→称取、量取 C . 称取、量取→计算→溶解 D . 溶解→计算→称取、量取
  • 9.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氢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属于非金属单质 B . 点燃前需要检验其纯度 C . 氢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D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
  • 10.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 点燃前需要检验其纯度 C . 氧气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D .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口罩滤芯
  • 11.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转移蒸发皿 C . 取用稀盐酸 D . 装固体粉末
  • 12. 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胆矾:CuSO4·5H2O B . 硫酸根:SO4 C . 氦气:He2 D . 汞元素:Hg
  • 13. 乳酸(化学式为C3H6O3)可作饮料中的酸味剂。有关“乳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C . 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 . 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式为(12x3+1x6+16x3)
  • 14.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剩余固体中可能含有CaO B . 生成2.0gCO2气体 C . 灼烧前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 . 剩余固体中滴加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
  • 15. 常温下,四种水果及两种饮料的pH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净水显中性 B . 苏打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C . 番茄汁显碱性 D . 水果中酸性最强的物质是西瓜汁
  • 16.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 . 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 . 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17. t℃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下图所示斜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100g水 B .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 . Q点与G点所示的溶液均为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 18. 化学与生活、科技、科学实验息息相关。
    1. (1) ①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填“杀菌消毒”或“使悬浮物沉淀”)。
    2. (2) ②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结束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安全返回地球。

      I.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II.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肼(化学式为N2H4 , 常温下呈液态)和过氧化氢,它们混合时的反应图示如下。

      0.5mol N2H4中约含有 个氮原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③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I.实验一是验证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II.实验二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过滤操作。仪器a的名称是;若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种)。

      III.实验三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微观的角度解释该操作中产生的现象

  • 19. 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4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KNO3

    13.3

    20.9

    31.6

    63.9

    246

    KCl

    27.6

    31.0

    34.0

    40.0

    56.7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选填“KNO3”或“KCl”)。

    ③40℃时,(填“可以”或“不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

    ④现有含122gKNO3与15.5gKCl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提纯混合物中KNO3的实验步骤:

    流程中ag水适宜的量为多少并说明理由

  • 20. 甲活动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1. (1) ①实验室氧气制取和性质的探究。

      I.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II.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0.2mol氯酸钾理论上得到 g氧气。

      III.从验满的便利性考虑,收集氧气装置C比装置D更为方便,理由是 。

      IV.装置E所示,将收集到的氧气用于硫燃烧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②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探究。

      I.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收集装置通常选择装置D的原因是 

      III.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根据现象,可推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 21. 乙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了系列探究实验。

    1. (1) ①探究一:CO与CuO的反应

      I. 连接装置BC,m处放入CuO,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目的是

      II.CO与CuO的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III.说明CO可以与CuO反应的证据之一是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②探究二:除去CO中的CO2

      方案1:在装置C中,缓缓通入混合气体。

      方案2:连接装置AC,缓缓通入混合气体。

      I.装置C中储气袋的作用是

      II.比较方案1和方案2,写出各自的一条优点

    3. (3) ③探究三:检验N2中的O2

      Cu可形成化合价为+1和+2的化合物,其中+1价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

      I.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

      II.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利用该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装置D所示,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