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6月...

更新时间:2023-08-02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 . 科举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察举制 D . 内阁制
  • 2.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有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 农业生产发展 B . 商业经济繁荣 C . 对外贸易活跃 D . 经济重心南移
  • 3. 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人全盛时期,史称( )
    A . 开元盛世 B . 贞观之治 C . 文景之治 D . 康乾盛世
  • 4. ”杯洒释兵权”的典故与下列哪一皇帝有关( )
    A . 宋太宗 B . 宋太祖 C . 唐高祖 D . 唐太宗
  • 5.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 . 西汉推进大一统 B . 唐朝”和同为一家” C .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 . 元朝巩固和拓展疆域
  • 6.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

    A . D地 B . C地 C . B地 D . A地
  • 7. 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商朝 D . 西汉
  • 8. 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 . 乡村文化繁荣 B . 海外贸易活跃 C . 夜市已经出现 D . 交子开始使用
  • 9. 明朝引进的高产农作物主要有( )
    A . 玉米、水稻、马铃薯 B . 玉米、葡萄、马铃薯 C . 玉米、甘薯、马铃薯 D . 葡萄、番薯、马铃薯
  • 10. 著有《农政全书》,被后世脊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是( )
    A . 李时珍 B . 宋应星 C . 郭守敬 D . 徐光启
  • 11. 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

    A . 印度洋沿岸 B . 红海沿岸 C . 非洲东海岸 D . 地中海沿岸
  • 12. 1995年11月29日,第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隆重举行。”金瓶掣签”制度开始于( )
    A . 顺治皇帝 B . 康熙皇帝 C . 雍正皇帝 D . 乾隆皇帝
  • 13.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A . 军机处 B . 中书省 C . 锦衣卫 D . 市舶司
  • 14. 据右下表说的是哪一部作品( )

    1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2

    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有插图

    3

    被译成多种文字

    4

    工艺百科全书

    A . 《本草纲目》 B . 《天工开物》 C . 《农政全书》 D . 《手工业技术》
  • 15.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
    A . 《红楼梦》 B . 《三国演义》 C . 《西游记》 D . 《水浒传》
二、辨析改错(8分)
  •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 ) 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1. (1) (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
    2. (2) (    )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天竺,传播佛教。
    3. (3) (    )907年,黄巢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4. (4) (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北京。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隋朝大运河开通后, 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 移原因的再思考》

    1. (1)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其中邗沟连接下列四条河流[黄河、长江、淮水(淮河)、浙江(钱塘江) ]中的哪两条河流。
    2. (2) 依据材料,提炼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 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的名称。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海外贸易。
    3. (3)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的条件有哪些?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 19. 探寻棉纺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提高了剥棉籽和纺纱的效率。有力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明朝时,棉花的种植已经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人教版(1992)《中国古代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宋时期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概况。
    2. (2) 依据材料一,黄道婆对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 (3)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时”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