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8-15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 1. 活动一:追根溯源知莲:请你阅读第一小组整理的关于莲的历史文化资料,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完成下列小题。

    春秋至战国,皇宫别苑中的莲

    古人的庭园布局非常讲究。山、水、花、石【甲】这些都是庭园布局的重要元素。莲花作为一种水生观赏植物,很早的时候就被园林设计师引入宫廷别苑。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种植莲花,供臣子们欣赏和采摘。战国时期,咸阳的东南边____一座宜春苑,苑中风景别致,池塘中种植的就是莲花。

    两汉至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莲

    汉代流行采莲民歌,男男女女在荷田里一边劳作,一边歌唱,东边唱罢西边和。汉乐府中描述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流传下来的最早描述采莲的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莲种植技术成熟,田间随处可见大片莲田。这个时候围绕莲开展的游乐活动____,留下了很多民歌。其中《西洲曲》唱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歌词描绘了莲花生长茂盛的样子和采莲女弄莲的姿态。

    唐朝至两宋,诗歌古文中的莲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政通人和,涌现出许多文人雅士赞咏莲花的名篇佳作【乙】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描绘出荷塘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的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两宋后期,战事频繁,又有礼教束缚,采莲活动逐渐淡化。这个时期的文人或以莲花隐喻社会状态,或自喻志趣。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用“淤泥”暗指朝政的浑浊,用“不染”“花之君子”表达自己品性高洁。

    1.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读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苑”在此处的意思是“古代君王的园林”,读作“yuan”。 B . “供”在此处的意思是“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读作“gong”。 C . “和”在此处的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读作“hé”。 D . “缚”在此处的意思是“约束、限制”,读作“fù”。
    2. (2) 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分别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修建②蔚然成风 B . ①修葺②蔚然成风 C . ①修葺②靡然成风 D . ①修建②靡然成风
    3. (3) 在【甲】【乙】两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    【乙】! B . 【甲】,    【乙】。 C . 【甲】,    【乙】! D . 【甲】、    【乙】。
  • 2. 活动二:品味诗文赏莲:下面是第二小组收集整理古诗文中蕴含美好寓意的莲,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甲】

    曹植在《洛神赋》中说道:“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菜出渌波。”洛神犹如从清水生长出的莲花一样美丽动人,莲花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气质。

    【乙】

    并蒂莲是莲花的一种,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也称之为并头莲、合欢莲。晋乐府中唱道:“____,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花并蒂,藕连丝,象征夫妻的爱情缠缠绵绵,恩爱有加。王勃在《采莲曲》中写到:“牵花恰并蒂,____。”

    莲盘上多个莲子,寓意连生贵子,也寓意兄弟手足和睦有序,因此是民间常用的吉祥象征。

    【丙】

    李白曾经说过:“③天然去雕饰。”莲花也叫青莲,与“清廉”谐音,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即有此意。古人除了用莲花比喻为官清正廉明,大义无私,还常用青莲和白鹭组成画,表示自己不同流合污。

    1. (1) 在【乙】段波浪线处填写过渡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莲花除了象征并蒂而开,也象征民间吉祥。 B . 莲花不但象征夫妻恩爱,而且象征民间吉祥。 C . 莲花既是夫妻恩爱的象征,也是民间吉祥的象征。 D . 莲花既是民间吉祥的象征,也是夫妻恩爱的象征。
    2. (2) 依据【乙】【丙】语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青荷盖绿水

      B.①清水出芙蓉

      C.①折藕爱连丝

      D.①青荷盖绿水

      ②清水出芙蓉

      ②折藕爱连丝

      ②青荷盖绿水

      ②折藕爱连丝

      ③折藕爱连丝

      ③青荷盖绿水

      ③清水出芙蓉

      ③清水出芙蓉

    3. (3) 根据语段意思,在【甲】【乙】【丙】三处填写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和美幸福【乙】菡萏美人

      B.【甲】菡萏美人【乙】和美幸福

      C.【甲】菡萏美人【乙】洁身自好

      D.【甲】和美幸福【乙】洁身自好

      【丙】洁身自好【丙】洁身自好【丙】和美幸福

      【丙】菡萏美人

  • 3. 活动三:书写感悟咏莲

    莲以她独特的魅力被人们所喜爱。莲文化经过历史文化的长河慢慢积淀下来,化为一篇篇美文佳作。我们不仅感叹古人咏莲的智慧,在生活实践中,更能用喜闻乐见的行动,传承莲文化。

    主题学习活动结束,班长发起“走进莲文化”书签制作活动。请你在书签上书写对莲的认识,并将制作好的书签送给同学。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 4. 默写。
    1. (1)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3) 《陋室铭》中,写陋室主人德行美好的句子是:
  • 5.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气象,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 颔联生动写出了山野小径,溪水潺潺,山路陡转,感觉无路可走时,花明柳暗掩映下的农舍,明晃晃地出现在眼前,让人猝不及防。 C . 颔联表达了在困难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D . 颈联写村民们欢庆社日时热闹非凡的场景,突出山西村的民风古朴。
    2. (2)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与赵师秀《约客》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都写“闲”,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借“闲”表达的不同情感。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异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裂,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就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质柔易刻,而费日损工。是编参酌旧制9,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代《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提要,有删改)

    ①权舆:(事物)开始。②周章:周折;苦心。③旧制:旧的制作方法。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持就火炀之

      C.未为简易

      D.有奇字素无备者

      贮字之盘

      删繁就简

      易以木版

      红装素裹

      持之以恒避重就轻易如反掌

      素不相识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正确一项是(  )

      【甲】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在上面。

      理解: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在铁板上,是为了排版时和字印融合在一起,用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印刷完毕,字印脱落不沾污渍。

      【乙】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翻译:毕昇的堂兄弟和子侄们得到字印,一直珍藏到今天。

      理解:因为泥活字非常珍贵,所以毕昇的群从用尽心力保护,才能珍藏到今天。

    3. (3)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印刷术的发展

      活字原料

      优点

      不足

      获得启示

      胶泥

      制作迅速,

      坚固,不沾污

      不精整,易破裂,

      备料繁重周章

      贮字设转轮快捷

      质柔易刻

三、名著阅读(5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先民用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民族艺术特色的文化。今天,我们积极传承非遗就是让它从古老的岁月中苏醒,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这样的传承,才会历久弥新。

    2022年12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选取了11个特色非遗项目的街区,用沉浸式体验和真实互动,全景展现深厚绵长的非遗文化之脉和繁华蓬勃的非遗创新应用景象。这样的创新,才会生机勃勃。____和____相融合,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材料二

    《非遗里的中国》邀您一起走进多彩云南,领略非遗传承之美,见证非遗创新活力。在这场极具云南特色的非遗盛宴中,有讲述彝族人民用叙事长诗,融合国际化音乐,唱响彝人传奇的故事;有参与体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吹枪、打陀螺,年轻的运动员们在现代竞技体育场上赛出了民族团结精神;有观看银白之间熠熠生辉的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在令人惊叹的传承故事里,在趣味十足的体验互动中,在叹为观止的非遗技艺里,我们见证了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

    材料三

    近年来,科技赋能非遗,促进非遗传播和传承,大量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加时尚、新潮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非遗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体现着中国智慧与发展,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感触颇深:“积极拥抱现代科技,让非遗保护传承有了____、____、____。”

    这几年,赵伟斌积极探索,通过与动漫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开发了VR、AR醒狮小程序和数字藏品,还孵化了全球首款拥有人机一体操作技术的醒狮体感机器人。佩戴着刘备、关羽、张飞醒狮酷炫外形的电竞机器人,不但可以“毫秒级”响应操作者的指令,连打鼓和舞狮的高难度动作也不在话下。在生活场景中、大小屏幕里、舞台广场上、虚拟与现实空间内,非遗活力四射。赵伟斌介绍,赵家狮的海外销售量一直呈递增趋势,就在近期,新加坡等地新订大批新款醒狮产品。

    1. (1) 阅读材料一,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每空两个字。

       

    2. (2) 阅读材料三,在横线处填写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更多施展舞台            ②更大想象空间            ③更广国际影响 B . ①更大想象空间            ②更广国际影响            ③更多施展舞台 C . ①更大想象空间            ②更多施展舞台            ③更广国际影响 D . ①更多施展舞台            ②更广国际影响            ③更大想象空间
    3. (3)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这些非遗传承创新方式,助推中华文明的传播发展。
  • 9. 阅读《延安的绿》,完成下题。

    延安的绿

    江子

    ①到延安的动车上,进入延安地界,隔着车窗玻璃,【甲】就能看到远方山头上的绿纷纷跑下山来,而沟壑里的绿努力地沿着车轨往上攀爬,仿佛在向走进延安的客人们打招呼

    ②满天满地的绿,让延安看起来像是一块翡翠。这与人们过去对延安的印象大不相同。我来到延安,是为寻绿而来。我看到历史上黄土弥天的延安,到处都是活泼泼的绿。

    ③在延安的杨家岭,曾经举办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中央办公厅旧址门前,几棵碗口粗的树卖力地向上生长,却又在齐屋檐的地方垂下了枝叶,努力给旧址门前的空地造一团浓荫。

    ④在延川郭家沟村,路遥的故居前,一棵大树似乎要盖住整个小院。我没来得及问朋友是什么树种,但我认识院子里的几棵枣树。枣子不大,还是绿色的。我不知道这几棵枣树在路遥活着的时候是否就在那里。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枣树与路遥,同样是这个院子里的生命,有着相同的风水与气血。摘下一颗咬着,味儿有点青涩,好像路遥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面对人生时的茫然、欣喜与无措。

    ⑤在离开齐桥村的路上,我透过车窗,看到右边的山上,是凛然的、笋尖一样的峭壁。我看见延安的绿,生长在了峭壁之间。那是一些碧绿的树木。【乙】我甚至听见它们紧紧用树根缠住悬崖一样的山体,为了让自己站直在这高山之间,咬牙喘气的声音

    ⑥真是勇敢呀!整个延安之行,我都留意到,有大量这样的树木。它们有着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无孔不入的战斗本领。在整个退耕还林战斗中,它们不让任何一寸土地荒芜。它们就像当年根据地的战士一样坚韧无惧。

    ⑦在从宝塔区到南泥湾机场的路上,我看到路两边每一个山顶上都站着一棵树,好像是抢夺目标的战斗中率先登顶的勇者。按理,它们都该充满了英雄的豪迈才对,可是,它们一棵棵都不算高大,显得有些害羞,好像年轻的小战士率先攻占了山头,却羞愧自己抢了别人的头功。或者是,在庆功会上,拿着讲稿却久久说不出口、只好一个劲地敬礼的不善言辞的功臣。

    ⑧在告别延安的旅途上,延安的绿一路追赶着,依依不舍地相送着。真想搂着它们呀,搂着这些勇猛的、不屈不挠的,同时又是羞涩的宛如少年一样的美好生命。

    1. (1) 请结合文章③-⑦段内容,填写表格。                                                                                                                                                                                   

      行踪

      延安的绿

      特点

      杨家岭

      向上生长,垂下枝叶,造浓荫

      几棵枣树

      枣子青涩,有风水和气血的生命

      离开齐桥村的路上

      生长在峭壁的树木

      从宝塔区到南泥湾机场上

      每个山顶站着一棵树

      不算高大

    2. (2)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任选一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甲】就能看到远方山头上的绿纷纷跑下山来,而沟壑里的绿努力地沿着车轨往上攀爬,仿佛在向走进延安的客人们打招呼。(化静为动)

      【乙】我甚至听见它们紧紧用树根缠住悬崖一样的山体,为了让自己站直在这高山之间,咬牙喘气的声音。(多感官互通)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借“延安的绿”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经营好你的人生》,完成下题。

    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

    不切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⑤要想产出必须投入,这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相等的砝码。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坚持投入才能获得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

    1. (1) 请你在文中勾画的第④段关键语句处做批注。
    2. (2) 下列关于文章①-⑦段结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
    3. (3) 读完文章想一想“经营好你的人生”了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作文(40分)
  • 1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森林里树木的绿色,田野里谷穗的金色,这是生命勃发的色彩;医护天使战袍的白色,消防战士铠甲的橙色,这是责任担当的色彩;辛勤园丁笔迹的红色,莘莘学子奖状的黄色,这是人生奋进的色彩……生活中,总会有你难忘的色彩,请以“最美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作为学生,你觉得未来的教室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有一天,你推开了“未来教室”的门,会上演怎样精彩的故事呢?请你以“那一刻,我推开了未来教室的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一定在答题纸上填涂选择结果,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