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09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俯瞰中国地图,你会发现: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北麓的各拉丹东冰峰下,各拉丹东主峰的冰塔林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纵观冰塔林,晶莹连绵的冰峰矗立于蓝天之下,( )角分明:平坦辽阔的冰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烁烁,让人目( )神迷。坚冰之下的流水,从藏北高原流出,蜿蜒而下,演 yì( )长江的故事。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过草地,穿山涧,裹黄土,一路奔行千余里,到达秦晋峡谷壶口时,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壶口瀑布,声势强( ),威武壮观。听之,似惊雷行空,震耳欲聋;观之,如千军万马,奔腾驰chěng( )。长江与黄河流淌于中华大地上,浩浩乎,彰显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承载中华民族之精神!

    1. (1) 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léng xuàn jìng B . lěngxuànjìng C . léngxuánjìng D . léngxuànjìn
    2. (2) 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演 yì 驰chěng

  • 2. 古诗默写。

    诗人的心是豁达的,面对友人将到蜀州赴任,王勃想到真挚的友谊不受时空限制,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勉朋友乐观面对离别;诗人的心是悲悯的,在集市上看到衣衫单薄的老翁卖炭, 白居易感同身受,用“”(《卖炭翁》)写出老翁此时的矛盾心理;诗人的心是宁静而又善感的,漫步古寺,感受到清幽、恬静、美好的环境,常建不由得用“  , ”(《题破山寺后禅院》)赞美大自然能愉悦生灵,净化人心;诗人的心是高洁傲岸的,被贬黄州寓居定慧院的苏轼用“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理想的情怀。

  • 3.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你的朋友小强最近因为考试失利、父母批评而变得自卑、敏感、自暴自弃。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选取两件事,劝慰小强。

    2)班级开展“致敬经典”名著阅读分享会,小敏说:“我现在还是觉得读名著有点困难,要么读不下去,要么读完还是不理解。”你告诉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和小敏分享“把书读薄”的方法和经验。.

    【读书方法小贴士:精读与跳读、快速阅读、圈点与批注、选择性阅读……】

    示例:我读《朝花夕拾》的部分文章时,会标出段落层次,画出重要词句,圈出并批注疑难不解之处。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引人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然后反复阅读寻找答案。这是通过圈点与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我选: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____ 。____,____ ;____ 。____ , 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①石圭(guī)用来度量日影长短,又称“量天尺”,圭面上刻有水槽和刻度

    ②它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

    ③由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体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组成

    ④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向中心内倾

    ⑤台体呈方形覆斗状

    A . ②③①⑤④ B . ③⑤④①② C . ②③⑤①④ D . ③④①⑤②
  • 5. 八年级一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用自己的话说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
    2. (2) 根据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3. (3) 班委会准备举行以“友善待人,和谐相处”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至少用一句与“和”有关的名言警句或格言俗语,本题目已出现的除外。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6.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落在童年的雨

    李 零

    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

    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

    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

    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

    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

    ⑥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状,左脚想跟进时,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的稻谷捧入箩筐。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在前面,母亲紧其后,我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

    ⑦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

    ⑧“爸爸,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雨还在下,我和儿子站立在楼道里。一个想法急切地跳了出来, “儿子,要不我们冒雨走回家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欣然接受。

    ⑨我拉着儿子的手,漫步走在雨中。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湿透的衣衫紧紧裹着我们的身体,雨水浸透衣服,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清爽却带着一丝凉意。

    1. (1) 作者在文中插叙了哪件往事?请简要概括。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①段进行赏析,并说说本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3. (3) 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在前面,母亲紧其后,我着他们踩过的脚印。

    4. (4) 文章以“落在童年的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4分)
  • 7.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金一南

    ①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②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③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 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④就在国家面临危亡、 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 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⑤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 两个月后就剩一千; 1927年, 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扛多久? 毛泽东的回答就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⑥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⑦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⑧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 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 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⑨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⑩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变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熊大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⑪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说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⑫1949年建国的时候, 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 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⑬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 2%、3%; 2009年,我们上升到 18%; 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 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⑭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⑮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 百年复兴: 从1840年到 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 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⑯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 “复兴”不是一句口号, 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⑰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 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演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 《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 (1) 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 . 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 . 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 . 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2. (2) 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⑪段、⑫段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3. (3) 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为什么?
    4. (4) 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8.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子房:张良, 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②馈饷:军饷。

    1. (1)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 引申为并列。 B .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 C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表转折。 D . “给馈饷”中的“给”在这里读“gěi”,“给馈饷”就是给军饷的意思。
    2. (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3) 这篇文章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4. (4) 从乙文段内容看,高祖是个什么人?乙文段和甲文段有什么联系?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冒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1) 第一段写秋风破屋的情景写得很精彩,请结合内容分析。
    2. (2) 说说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话的理解。
四、作文(50分)
  • 10.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读了《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一文,你有哪些感想? 请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观点明确,感情真挚, 内容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

    2)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以“游     ”为题, 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游踪要清晰,景物描写要生动,联想要自然,感情要真挚。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