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武汉(市重点校联考专用)2023年七月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高...

更新时间:2023-08-18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 气体总是能充满容器,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D . 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
  • 2. 质量       的物块       可视为质点       以       的初速度从倾角       的粗糙斜面上的       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出发点       点,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块所受的重力与摩擦力之比为3:2. B . 这个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 C . 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比摩擦力做功大. D . 这个过程中重力冲量与摩擦力冲量之比3:1
  • 3. 质量为m 的翼装飞行爱好者乘飞机到达空中某处后,以速度 v0水平跳出,由于风力的影响,经时间 t,爱好者下落至跳出点的正下方时,其速度大小仍为v0 , 但方向与初速度相反,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在此段时间t内( )
     
    A . 风力一定沿水平方向. B . 飞行爱好者机械能减少  . C . 风力对爱好者的冲量大小为  . D . 风力对爱好者的冲量大小为 
  • 4. 已知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可认为与地球半径相等,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n倍,P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和      P点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 . 同步卫星与近地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  :1. B . 同步卫星与  点的速率之比为  . C . 近地卫星与  点的速率之比为点的速率之比为  . D . 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率之比为 
  • 5. 很多高层建筑都会安装减震耗能阻尼器,用来控制强风或地震导致的振动。台北101大楼使用的阻尼器是重达660吨的调谐质量阻尼器,阻尼器相当于一个巨型质量块。简单说就是将阻尼器悬挂在大楼上方,它的摆动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在建筑物摇晃时往反方向摆动,会使大楼摆动的幅度减小。关于调谐质量阻尼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阻尼器做的是阻尼振动,其振动频率大于大楼的振动频率. B . 阻尼器的振动频率取决于自身的固有频率. C . 阻尼器摆动后,摆动方向始终与大楼的振动方向相反. D . 阻尼器摆动幅度不受风力大小影响
  • 6. 如图所示,一绝缘轻质弹簧两端连接两个带有等量正电荷的小球       、       ,小球       固定在斜面上,小球       放置在光滑斜面上,初始时小球       处于静止状态,若给小球       一沿弹簧轴线方向的瞬时冲量,小球       在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则( ) 

     

    A . 初始小球  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一定处于拉伸状态. B . 给小球  瞬时冲量后,小球  将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 C . 给小球  瞬时冲量后,小球  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D . 给小球  瞬时冲量后,小球  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减小的电势能一定等于小球增加的机械能
  • 7.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一列简谐波沿轴正方向传播,时波形如图所示已知在末,点恰第四次图中为第一次出现在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波的周期是 B . 波传播到点需要 C . 点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是向上的 D . 点在末第一次出现在波谷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 8. 同一均匀介质中有两个振源 、 ,分别位于 轴上的  和 。取振源  开始振动时为 时刻,  时  之间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时坐标原点  处的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 B .  时坐标原点  处的质点的位移为  . C . 稳定时,坐标原点  处的质点的振幅为  . D . 稳定时,振源  、  之间有  个振动加强点
  • 9. 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不相等的物体 , 它们分别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分别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两个物体都将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物体的 图线如图所示,图中线段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水平推力大小 . 

      水平推力大小 . 

      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冲量大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冲量. 

      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冲量小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冲量. 

      则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大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则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A . 若物体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  都正确. B . 若物体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  都正确. C . 若物体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  都正确. D . 若物体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只有  正确
  • 10. 如图,在粗糙水平面与竖直墙壁之间放置木块A和质量为m的光滑球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O为B的球心,C为A、B接触点,CO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 

     

    A . 木块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B . 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C . 若木块右移少许,系统仍静止,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变小. D . 若木块右移少许,系统仍静止,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变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 11.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和  长度不同的同种细线,选用  的细线做摆线; B . 直径为  的塑料球和铁球,选用铁球做摆球; C . 如图甲、乙,摆线上端的两种悬挂方式,选甲方式悬挂;. D . 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次经过平衡位置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除以  做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2. (2) 若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    

       

    3. (3) 若测出单摆的周期  、摆线长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 
    4. (4) 某同学用一个铁锁代替小球做实验。只改变摆线的长度,测量了摆线长度分别为  和  时单摆的周期  和  ,则可得重力加速度    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该同学测量了多组实验数据做出了  图像,该图像对应下面的图。 

       A. B. C. D.

  • 12.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滑下后从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 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在如图乙所示的白纸上建立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轴、竖直方向为轴的坐标系. 

     

    1. (1)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是____. 
      A . 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 . 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 . 试验时应先确定  轴再确定  轴 D . 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
    2. (2) 如图乙所示,根据印迹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在轨迹上取  、  两点, 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  ,测得的竖直间距分别是;重复上述步骤,测得多组数据,计算发现始终满足 ,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 (3) 如图丙所示,若实验过程中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在轨迹上取三点, 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 ,测得的竖直间距分别是 , 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点距离抛出点的高度差为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 结果用表示
    4. (4) 某实验小组上下移动坐标纸,分别从不同位置静止释放小球,发现两球轨迹1、2相交于一点,如题图丁所示,两球交点距抛出点的高度差分别为 , 水平位移为 , 通过理论推导发现,要使两球在交点处的速率相等,则须满足的关系式为  结果用表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3.0分) 
  • 13. 在研究物理学问题时,为了更好地揭示和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们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定的概括和抽象,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建构物理模型。谐振子模型是物理学中在研究振动问题时所涉及的一个重要模型。 
    1. (1) 如图  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块  与  由弹簧连接  弹簧与  、  不分开  构成一个谐振子。初始时弹簧被压缩,同时释放  、  ,此后  的  图像如图  所示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已知  ,  ,弹簧质量不计。 

        在图  中画出  物块的  图像; 

        求初始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 

       

    2. (2) 双原子分子中两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时,这一系统可近似看作谐振子,其运动规律与  的情境相似。已知,两原子之间的势能  随距离  变化的规律如图  所示,在  点附近  随  变化的规律可近似写作  ,式中  和  均为常量。假设原子  固定不动,原子  振动的范围为  ,其中  远小于  ,请画出原子  在上述区间振动过程中受力随距离  变化的图线,并求出振动过程中这个双原子系统的动能的最大值。 

       

  • 14. 如右图,体积为 、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气缸顶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气缸内密封有温度为2.4T0、压强为1.2p0的理想气体.p0和T0分别为大气的压强和温度.已知:气体内能U与温度T 的关系为U=aT,其中a为正的常量;容器内气体的所有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求. 

       

    1. (1) 气缸内气体与大气达到平衡时的体积V1:. 
    2. (2) 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  . 
  • 15. (2023高一下·武汉期末)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M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且动摩擦因数为 , 在M点左侧某位置放置质量为的长木板,质量为的滑块A置于长木板的左端,A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 , 在M点右侧依次放置质量均为的滑块B、C、D,现使滑块A瞬间获得向右的初速度 , 当A与长木板刚达到共速时,长木板恰好与滑块B在M点发生弹性碰撞,碰后立即将长木板和滑块A撤走,滑块B继续向前滑行并和前方静止的C发生弹性碰撞,B、C碰后C继续向前滑行并与前方静止的D发生弹性碰撞,最终滑块D停在水平面上的P点,已知开始时滑块B、D间的距离为 , 重力加速度为 , 滑块A、B、C、D均可看成质点且所有弹性碰撞时间极短,求

    1. (1) 开始时,长木板右端与滑块B之间的距离
    2. (2) 长木板与B碰后瞬间B的速度
    3. (3) 滑块D最终停止的位置P与D开始静止时的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