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双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艰苦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与民族命运紧密的(衔接/联结)在一起,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家国情怀,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永葆初心【甲】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都能坚忍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论作出何种牺牲,都能无怨无悔。新时代的青年,奋斗正当时,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1. (1) 从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中任选两处,工整、美观地抄写到下面田字格中。

    2. (2)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使用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uó 衔接 B . zhuō 联结 C . zhuó 联结 D . zhuō 衔接
    3. (3) 【甲】处需要填入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4. (4) 参照《古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文中画浪线词语“笃行不怠”一词应解释为

  • 2. 古诗文默写
    1. (1)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 (2)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 (3) 《陋室铭》中刻画了陋室色彩和谐、环境雅致的句子是:
    4. (4) 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这两句与之相似。
二、阅读(45分)
  • 3. 为了更好的理解说明性古文,班级组织了实践活动,请你完成问题。

    活 板 沈括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 (1) 在了解印刷流程时,小军不理解下面加点字的含义,请帮他解惑。

       

        更

       

       

    2. (2) 小军准备向同学们解说排版流程的步骤,请把空缺的两个步骤帮小军填写完整。

      设置铁板 → → 于铁范内密布字印→  → 按平板面

    3. (3) 小军想向同学们解读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帮他整理出三条。
  • 4.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蜀中有杜处士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节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处士:隐士。②搐:收缩,文中是“夹”的意思。③掉:摆动,摇动。

    1.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处士笑而然之。

    2. (2) 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此 画 斗 牛 也 牛 斗 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

    3. (3) 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请结合文章结尾部分,简要回答。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陕 北 柳

    朱景敏

    ①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

    ②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她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

    ③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得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长成了树形。

    ④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这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长到五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

    ⑤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主人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

    ⑥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究竟砍割了多少椽子。她忘记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

    ⑦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

    1. (1) 第⑤段两次写柳树的“颤抖”,第二次的“颤抖”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 (2) 赏析下面句子。

      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

    3. (3) 通读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陕北柳比作“母亲”?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闻一多先生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记得是个姓夏的木刻家所刻),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从拓东路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闻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他教过我们楚辞、唐诗、古代神话。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的东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用毛边纸墨笔手摩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昆中北院的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闻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被称为“现代雕塑之父”)。可惜罗丹早就死了。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现在有一块碑),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注释】1945年抗战胜利。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 (1) 文中第②段,作者说“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闻一多先生课的特色体现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 (3) 下面句子是小军同学用停连符号表示朗读时的停顿与连接,表停顿,表连接,通过这种方法,你从此句中读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情感?
      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
       
    4. (4) 阅读文章①段或⑤段的内容,哪些词句与链接材料中所展现的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相似?选择其中一段来分析。

      【链接材料】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5. (5) 作者在结尾提出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你赞成这个建议吗?说说理由。
三、sup>∨</sup>是一,二<sup>∨</sup>是二,想怎么样,<sup>∧</sup>就怎么样,<sup>∧</sup>心口如一,义无<sup>∨</sup>反顾。
  • 7. 下列对《海底两万里》一书相关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勒·凡尔纳是英国著名的微型小说家,《海底两万里》是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 B . 尼摩船长是全书的核心人物,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C . 凡尔纳科幻小说中的许多科学幻想如今已变为现实,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D . 我们不妨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抓住书中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采用默读为主的方式来读这本小说。
  • 8. 阅读下面选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②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③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④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⑤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节选自《骆驼祥子》

    1. (1) 做批注是记录阅读思考和感悟的重要方式,请仔细阅读选文,仿照示例,就①~③句从内容、感悟两方面各写一个批注。                                        

      下面是据④⑤句写的两个批注示例。

      概括内容:他想要一辆车的心情非常迫切。

      阅读感悟:劳动才能获得独立、自由和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请你就①~③句写两个批注

      概括内容:(2分)

      阅读感悟:(2分)

    2. (2) 依据选文,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祥子的性格特点。
四、综合实践(10分)
  • 9. 班级要开展以“用语文书写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 (1) 【语文,书写在招牌上】

      经过实地踏查,同学们收集了大量有特点的店铺名字,最终评选出了下面三个好店名。你最喜欢哪一个?谈谈理由。

      ①“洗”上加喜(洗车行)②每时每“磕”(坚果店)③宠有所“依”(宠物医院)

      你最喜欢的店名:

      理由:

    2. (2) 【语文,书写在广告中】

      小军同学在收集过程中发现邻居便利店橱窗招牌上的广告有错别字,如下图。如果你是小军,你将怎样礼貌地告诉店主?

    3. (3) 【语文,书写在民居旁】

      小军同学在书中搜集到山东济南后宰门街一民居图。

      ①请你帮助他将上下联漏掉的部分用楷书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一湖千秋画

      下联:百眼四季诗

      ②在读横批时,小军不知该读成“泉甲天下”还是“下天甲泉”,请你帮助他解决问题。

      横批: 理由:

      (一方面即可)

五、作文(50分)
  • 10.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文题1)

    “后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后盾”,或是父母、老师、朋友,或是学校、社会、国家,或是理想、精神、信念……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不畏风雨,健康成长。

    请以“我的坚强后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的故事与感悟。

    文题2)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每个人都有很美好的愿望,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的愿望越大,你的阻力就越大。关键你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你能否超越眼前这堵墙——你自己。不能突破自己,你永远会感觉处处坎坷,困难重重;能够超越自己,外在的困难,就会变成历练、成长的助力。

    作文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⑤不少于5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