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长期以来A(xiǎn)为人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我国第一位B(áo)游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有C(zhuó)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还有“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D(huǐ)人不倦”的教育家叶圣陶。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独裁 取谛 至死不懈 以生作则 B . 深宵 告罄 马革裹尸 千钧重负 C . 贯输 谣言 目不窥园 怏怏不乐 D . 硕果 屏嶂 妇孺皆知 耀武洋威
  •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不认为读书可以成为时尚,并且对一切成为时尚的读书持____态度。读书属于个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非常个人化的。可以成为时尚的不是读书,而是买书和谈书。譬如说,在媒体的____下,某一时期有某一本书特别畅销,谈论它显得特____,插不上嘴显得特____。

    A . 怀疑 影响 时髦 落伍 B . 疑惑 影响 流行 落后 C . 怀疑 指导 时髦 落伍 D . 疑惑 指导 流行 落后
  •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您好,我叫遂宁!一年又一年,奋进与成长,遂宁的名片又更新了,一起来认识最新的我!

    A . 西部水都: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坚持以水润城、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城水相亲、景业相融,让“亲水、乐水”逐渐成为遂宁人民生活新时尚,让八方游客与本地居民共享天伦之乐 B . 东方气都:我拥有全国陆上规模最大的单体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常规天然气产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居全省第一位。推进能源供给体系、天然气综合利用,大力兴“东方气都”,产业发展优势日益凸显,锋芒毕露 C . 生态公园名城:山水环绕、湖岛共生、公园棋布。“一江七河九湖泊”“两山四岛八湿地”的城市生态和公园体系初步形成,全域全生命周期公园体系日趋完善,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绿色出行城市。 D . 养心文旅名城:“古色”意蕴悠长、“红色”情怀炽烈、“绿色”生机无限、“夜色”璀璨迷人。以养心文化为核心、创意旅游为驱动,奋力筑“养心文旅名城”,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稳步提质,实在可歌可泣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腊八粥是用糯米、豆类、红枣、核桃、莲子等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美味佳肴。 B . 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 .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席吴二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D . 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 6.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 . ③⑤①②④ B . ①②⑤④③ C . ⑤②①④③ D . ①⑤③②④
  •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网络。□抖音唐诗三百首□抖音号发布的74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纳认可,甚至成为网红。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8.  下列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解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B . 造化钟神秀,齐鲁青未了。解说: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 C . 大家表示,要保持定力,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前行。解说:“保持定力”“开拓创新”是动宾短语,“奋斗目标”“伟大复兴”是偏正短语。 D . 时光会洞穿世俗的一切,也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光人格化,赋予时光人的行为感情。
  •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撰写对联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下列不适用于称颂鲁迅先生的对联是( )
    A . 怒将匕首投豺虎,甘为人民作马牛。 B . 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C .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D .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 10.  古诗文默写填空。

    古典诗歌是一种悠久的合唱,群体的美声。中华民族是名副其实的“诗歌民族”。

    1. (1) 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诗歌中蕴含着雨水和节气的信息:“。”(赵师秀《约客)
    2. (2) 对仁义礼信的道德中国来说,诗歌中寄托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君子形象:“。”(周敦颐《爱莲说》)
    3. (3) 对万物有灵的生机中国来说,诗歌中舒展着草木珍惜春天争奇斗艳的可爱本色“。”(韩愈《晚春》)
    4. (4) 对兼济天下的儒家中国来说,诗歌中流淌着怀才不遇的孤独眼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5) 对圆融通达的智慧中国来说,诗歌潜藏着豁然开朗的人生启迪:“。”(陆游《游山西村》)
  • 11.  读文学故事,品时代悲哀
    1. (1) 《骆驼祥子》描述了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请完成以下祥子人生起伏图,品味时代悲剧。

    2. (2) 随着故事的发展,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的祥子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性格变化:

      变化原因:

  • 12.  读航空故事,看家国发展

    【材料一】

    人民网酒泉5月30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材料二】
            神舟十六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戴眼镜的博导——桂海潮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的故事在边陲小镇的大山里开始:1986年,桂海潮出生于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的一个小山村,施甸县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行列。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桂海潮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无法提供优渥的人脉资源和教育资源。他的希望在另一位航天员的故事中点亮:2003年,杨利伟飞上太空,懵懂的桂海潮真正想明白了“自己读好书的目的和前路到底在哪里……”那是桂海潮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航天航空事业,也是第一次清晰地认知到,人类也能通过科技的力量踏足于天空。他的梦想在坚持和努力中逐步实现:2005年,作为施甸县高考理科第一名的他填了自己梦想的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18年,他从25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4名预备载荷专家之一。想要成为载荷专家,不但要在学术上出类拔萃,体能素质也要跟得上。为了能成功在太空做科研,他接受了最严苛的体能和技能训练。离心机训练、野外生存训练、8倍重力加速度、72小时睡眠剥夺,保证不睡着的同时,还要维持稳定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两年多的时间里,桂海潮凭借强大的精神力和扎实的体魄,历经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最终成功被选中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

    1. (1) 请简要概括材料内容(不超过30字)
    2. (2) 校团委将邀请航天飞行专家在学校礼堂开展专题讲座,小钱代表校团委拟写了一则通知,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分别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纠正。

      通知

      各位同学:

      我校邀请航天飞行专家于本周五下午三点来校开展“弘扬航天精神,启程星辰大海”讲座,请大家按时参加。

      此致

      敬礼

      爱国中学团委

      2023年6月20日

      内容方面:;格式方面:

    3. (3) 读完桂海潮从农村娃一步步成为航天员的的励志故事,谈谈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4. (4) 班级为激发同学们的航天热情和爱国情怀,准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诗歌朗诵会——感受飞天情怀,致敬航天英雄

      活动二:

      活动三: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 13. 古诗阅读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1) 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 (2)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 14. 文言文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踩踏,践踏。②挞: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 (1) 请用“/”为划线句断句(限划两处)

      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2. (2)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已,罢了) B . 安阳韩性闻而之(异:不同) C . 父怒,挞之,已而如初(复:又) D . 冕小儿,恬不见(若:好像)
    3.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执策映长明灯读

      A . 禽兽变诈几何哉(《狼》) B . 大兄何见事晚乎(《孙权劝学》) C .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 . 安阳韩性闻而异(《王冕僧寺夜读》)
    4. (4)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5.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 . 【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 【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D . 【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学习的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四、 现代文阅读(17分)
  • 1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回忆朱自清先生

    徐知免

    ①记得幼年时候,我在家乡的一所实验小学读书,二年级的级主任沙老师选了一些当代作家的散文让我们阅读,还要背诵,其中就有朱自清先生的作品。那文章开头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另外还选了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这些散文精品油印出来,老师给我们用浅红色绒线订成一个本子。这印象至今依然鲜明不褪。

    ②后来我之所以认识朱先生,大概还是吴达元老师介绍的。40年代初,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朱先生住在昆明北门街西南联大单身教员宿舍——这地方刚好就在我所就读的中法大学斜对面,中间隔着一条叫做丁字坡的石板砌的坡路。这是一座老式戏园模式的建筑,背后就是圆通公园。

    ③当时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我还在一家报刊工作,任兼职编辑。我去向朱先生约稿,但约稿的事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了,反正是拿到稿子招呼一声就回报社了;至今仍留在脑海中的是那篇文章登出来后我去送样刊和稿酬的那一天的事。

    ④这天下午,我兴冲冲地走进联大教员宿舍,朱先生就在大厅的长桌旁边接待我。我把报纸递给了他,他找到他的那篇文章:《人话》。看着看着,他脸红了,不高兴地对我说:

    ⑤“你们怎么随便改动我的稿子呢?”

    ⑥我申辩没改他的稿子。

    ⑦朱先生指着报上的文字说:“怎么没有改呢?这里原来是‘呆’字,不是给改成‘待’字了吗?”他又说,他之所以这样写,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不是随便下笔。这两个字有时虽可代用,但“味儿不一样”。

    ⑧他很生气,甚至有点口吃。我表示歉意,说回去查一下,然后告辞。

    ⑨回到报社,了解过后,才知道这个字确实是编辑部改的。

    ⑩这篇题目为《人话》的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⑪“在北平呆过的人应该懂得‘人话’这个词儿……”

    ⑫果然,朱先生原稿上写的“呆”字被用红笔改成了“待”字。

    ⑬这件事直到五十年后还被提起。1994年,我访法归来,经过北京,去看望老友熊剑英兄(他四十年代时任《大国民报》主编),他拿出一本《朱自清全集》第三卷来,翻到那篇文章,说:“就是这一篇。后来朱先生要编选成集,他身边的那份剪报遗失了,曾托人找我,我抄了一份给他寄去,他曾回信表示感谢。你看,朱先生在序言中还郑重地提到这件事。真是学人风范呢!”

    ⑭我想,像这样的一位散文大家,他写作的态度实在是十分严谨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经过仔细推敲,然后定稿;作为编辑,怎么可以随意改动呢?一定要改,也应当先向作者提出才是啊。好像巴金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担任编辑首先要学会不改稿,(手头无原文,记得意思如此)这就是要人慎重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思吧。

    ⑮跟朱先生第一次见面就是这样的不愉快,但第二次见面时的谈话却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这时,那份报刊早已停办。这一天,我正从青云街走上坡去,正好遇到他同路。朱先生说:“你最近在报上写了一篇叫《绘画》的文章,是吗?”

    ⑯我说:“是的,朱先生。”

    ⑰他问道:“那个副题‘给渭源人看看的’,‘渭源人’是指谁呢?”

    ⑱我告诉他这是我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同学,现在联大念书,叫张书城。他的家乡是甘肃渭源。

    ⑲“哦,”朱先生说,“写得好。我希望你多写些这样的散文,写它几十篇,我来给你出集子。”

    ⑳我从来没有听过朱先生的课,但听到先生的称赞心里很愉快。这是他对后生的一种热情鼓励,真是令人难忘。不过,在当时,跟不少青年人一样,我更为闻一多老师所吸引,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时已经失去了某些“闲情逸致”了。我没有再写这类抒情文字,也不曾再去拜访过朱先生。

    ㉑战时教授的生活是异常清苦的。朱先生一家人都在四川,就他一个人在昆明。我有时看见他从街上走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坐在云大校门斜对过的那家茶馆里喝茶——当时云大的门是朝东开的,不像现在的大门朝南——昆明的冬季不冷,一般是不下雪的。但是这一年,不知怎么的,灰色的天空里却骤然飘起了点点雪花,这时,我看见有个戴圆边眼镜的中年人,身上披着一条深棕色的毛毯,冒着雪,从丁字坡瑟瑟地走下来。那正是朱先生。

    ㉒去年夏天我重返昆明,偿我多年宿愿,我特意两度从青云街走上北门,旧日南菁学校的故址上新建了一所中学,矗立着一排排白色的楼房,那个曾经作过西南联大教员宿舍的古老戏园已经荡然无存。丁字坡还在,依旧是石头路,但石板已大部倾圮,破损,显露出褐黄色泥土。坡的两旁,长着仙人掌和一种白色花枝的亚热带植物,垂条扶疏,一片烂漫。

    (选文有改动)

    1. (1) 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两次交往

      事件

      朱自清先生的美德

      第一次见面

      朱先生对随便改动他的稿子很不高兴。

      第二次见面

      提携后辈

    2. (2) 选文交代“我”为闻一多老师所吸引的事,有什么用意?
    3. (3) 第⑭段中,作者对巴金先生的不改稿的意思是怎样理解的?
    4. (4)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5. (5) 选文结尾段有何作用?(分别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
    6. (6) 选文中朱自清先生提到汉语言文字的“味儿”,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味儿”理解为“意味”。在本文的阅读体验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有“味儿”的文字?请举出两例,并进行解读。
五、作文(60分)
  • 16. 按要求作文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不怕困难,英勇过人, 值得敬佩,而又仰慕的人……《孤勇者》中唱到,站在光里的是英雄,污泥满身的亦是英雄。相信你心中也有一个英雄。

    请以“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