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2分) 
  • 1. (2023七下·东洲期末)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红(yīn)           愧(zuò)         人不倦(huì) B . 问(jié)           样(mú)          微不道(zhú) C . (fēn)           无(yín)         气冲牛(dǒu) D . 游(áo)           宁(wú)           珊来迟(shān)
  • 2. (2023七下·东洲期末)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 学习传统手工艺需要长时间日积月累 , 如果半途而废就无法掌握技艺的核心。 B . 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群拥抱理想的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 , 专注于学问。 C . 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D .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家喻户晓,但背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却鲜为人知
  • 3. (2023七下·东洲期末) 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    )

     汉字不仅有力助推了中华文明发展,也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汉字就接连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闪亮的文明印记。a至今仍有部分亚洲国家将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b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 ,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

    A . “助推”“的”“为”“重要”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助词、介词、形容词。 B . “春秋战国”是并列短语,“接连传入”是动宾短语。 C . 画线句a“至今仍有部分亚洲国家将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表达不准确,修改方法是在句子末尾加上“之一” D . 画线句b“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表达不准确,修改的方法是把“应用”改为“使用”。
  • 4. (2023七下·东洲期末) 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B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牧并称“李杜”。我们学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 C .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的梦想。 D . 《红岩》中,出身大地主家庭的刘思扬,舍弃锦衣玉食的生活,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先后两次被捕入狱,从渣滓洞被假意释放后,又被投入“白公馆”,最后不幸牺牲。
  • 5. (2023七下·东洲期末) 选出下列对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的景象,写出农家的热情,抒发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感受。 B . 颔联展示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 C . 颈联描写了山西村欢庆“春社”的古朴风俗,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 . 尾联笔调忧伤,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 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探究读书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

    材料一: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书页里,蕴藏着万千气象。人们徜徉其间,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既能汲取知识雨露,也能吸收思想精华,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在春风化雨中得到成长与淬炼。

    材料二: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次阅读就是一趟心灵之旅。在武汉地铁香港路站,读书分享活动上的阵阵书声,吸引过往乘客驻足观赏;国家图书馆新版网站上,新增的无障碍浏览辅助工具,为老年人、视力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带来便利;在天津滨海新区茶淀街五羊里社区,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与自闭症儿童一起享受阅读……读书的场景,浓郁的书香,人人可感。无关年龄,不分地域,每个人都可以畅游书籍的海洋,收获阅读的馈赠。

  • 7. (2023七下·东洲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2. (2)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3)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4. (4)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5. (5)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6. (6)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二、阅读(满分48分)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富贵不事也。

     (《汉书·扬雄传》)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 名:

      ②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③清静  亡:

      富贵不事也  虽:

    2. (2) 将选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

        自 有 大 度 非 圣 哲 之 书 不 好 也 

    4. (4) 结合【乙】文内容,分析【甲】文列举“西蜀子云亭”的理由。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④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

    ⑤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⑥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A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的内容。(不超过15字)
    2. (2) 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 (3) 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改句:又向大人的身后找,才找着小孩,我就抱起来,走出门去。

    4. (4) 同桌小明说:第⑤段与第⑥段内容无关,可以删去。你要如何反驳他?
    5. (5)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请结合选文内容与【链接材料】,概括说出“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内涵。

      【链接材料】电影《长津湖》把人们带回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在战斗中,朱彦夫的连队战友或战亡,或冻亡,17 岁的朱彦夫是唯一的幸存者。当增援部队发现他时,他的肠子流出体外,左眼球被击穿,四肢冻成了冰块。在经历47次手术、昏迷93天后,他苏醒了,但他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视力0.3的右眼。伤势稳定后,朱彦夫抱着残而不废的决心,回到了家乡。一切从零开始,苦练各种生活自理能力,拿出抚恤金办扫盲夜校……乡亲们推举他当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拄着双拐、拖着8.5公斤的假肢,用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方式爬山头到乡间,用残缺的血肉之躯一点点托举起张家泉村的未来。

  • 10.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后来,看着新泥垒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 , 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垒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我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我家“安家落户”——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很快,我又看到新泥垒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父亲心里一直记得,来年外出打工时,一定要将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这样,即便一整年锁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⑩是的,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话谁家新燕啄春泥。”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春天已经来了。

    (1)下面是小语同学为选文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

    1. (1) “看到新泥垒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此场景在选文中三次出现,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2. (2) 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

    3. (3) 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段有何作用。
    4. (4) 中国文化符号,是指能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字。比如:“圆月”寓意合家团圆,“鸽子”寓意珍爱和平。在中国人的心中,“燕子”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燕子”的寓意。
  • 11. 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1. (1) 下面是小语阅读《骆驼祥子》时对所读段做的批注,请你将批注内容补完整。                                                                  

      原 文

      批 注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

      ②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③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④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体现出祥子为了买这辆车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奋斗。

      ②这是小说中祥子去车行买第

      A辆车时的情形。

      ③句可看出祥子对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渴望和对意外情况的担心。

      ④处能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出B 。

    2. (2) “信念是人生的火把。”名著阅读小组以“意志坚定”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名著的收获。请你结合作品内容,补全空缺处。
三、作文(满分50分)
  • 12. 经典涵情,读书启智。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必定有一部好书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请围绕这一部书,以“有书的日子真好”为题,以时间为线索,叙写你的阅读故事。

    要求:① 内容充实,主题积极向上,有细节描写。

     ② 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可奖励2分)

     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