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7月...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信仰是沉沉暗夜里 bèng溅的火花,回望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为追求真理的奋斗历程,让人不热泪盈眶:全民族抗战的勠力同心,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抗疫斗争的而不舍,脱贫攻坚的尽锐出战……多少惊心动魄,多少力挽狂lán,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庸置疑,这无数仁人志士便是照亮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璀璨星辰!

    1. (1) 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īn qì wù B . jìn qiè wù C . jīn qiè wú D . jìn qì wú
    2. (2) 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bèng( )溅 力挽狂 lán( )

  • 2.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中常常寓情、寓理于景,将情、理表现得委馆含蓄、深刻动人。杜牧的①“ ,”(《泊秦淮》)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王安石的②“”(《登飞来峰》),写出了积极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陆游的③“”(《游山西村》)写自己行于山阴道上,疑似无路 ,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杨万里的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苦难。

  • 3. 整本书阅读。(任选一题)
    1. (1) 《骆驼祥子》中很多人物都对祥子的命运有着很深的影响。名著交流分享课上,老师让大家选择并分享一个对祥子影响很深的人物,你会选择下面哪一个? 请说明理由。

      ①虎妞 ②孙侦探 ③小福子

    2. (2) 班级组织以“智慧能否战胜困难”为主题的辩论赛,小文作为正方代表,准备选择《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作为论据,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帮他表达观点。
  • 4.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②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③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④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⑤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 . ③①④⑤②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④③①⑤② D . ①④③⑤②
  • 5. 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孝亲敬老”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 (1) 活动当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孝文化”展览馆参观学习。班级成员将被分为以下三个小组参观不同的展览馆,请你选择加入一个小组,并说明理由。

      第一小组 实物区:模拟还原故事场景,传递凝结于物品中的“孝”心。

      第二小组 幸福讲堂:聆听“孝亲敬老”故事,传递爱与希望。

      第三小组 传承区:动手制作宣传海报、感恩贺卡,“孝亲敬老”的火焰永不熄灭。

    2. (2) 参观结束后,班主任向同学们分享了全国漫画大赛中一组名为《岁月组歌》的作品,请谈谈你对这组漫画的理解。

    3. (3) 不知不觉中,此次活动已接近尾声,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活动。
二、阅读·鉴赏(共42分)
  • 6. 文学类文本阅读

    擦拭烈士雕像的老人

    乔桦

    ①我工作调转到A城,很喜欢这里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江。每天黄昏,我都去江边广场走走。我觉得,匍匐在城市中的大江,就像一个硕犬无比的肺叶,可以让我的呼吸变得更加清新。

    ②每次来江边广场,我都会看到很多游人在瞻仰方辉烈士的雕像。“这些孩子,快去别的地方玩吧,让他们清静些。”一个极其苍老的声音,犹如秋风摇曳木门发出的咯吱声,突然飘落到我的耳朵里。

    ③顺着声音望去,我看见一位发白如雪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正朝着几个在雕像附近追逐打闹的孩子喊话。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江风很大,老人满头白发被风吹着,散落成一朵白菊。

    ④方辉烈士是小城的抗日民族英雄,江边广场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广场正中,坐北朝南伫立着方辉烈士巨大的花岗石雕像。年轻的方辉梳着齐耳短发,正用坚定而热切的眼神凝望着眼前这片繁华的土地。在烈士广场的东西两侧,伫立着二十多座烈士雕像。

    ⑤我想上前跟那几个孩子说去别地玩,就在我犹犹豫豫间,一个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几个孩子走去。“小伙子别着急,可别吓着孩子。”老人不放心地叮嘱小伙子,她说话有些齁喽气喘。..

    ⑥“这位白发老人住在江边吗? 她是干什么的?”我感到好奇,便问一个经常到江边遛弯的熟人。“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孩子们在广场上一刻都没停留,他们疯闹着、追逐着,一阵风似的跑了。老人在雕像面前伫立良久。

    ⑦我把目光从广场移向江面,一艘货轮由远而近,像一个白色的大蒸汽熨斗,正把江面上金光闪闪的波纹连同刚才的一幕,都平整地熨到了越来越浓重的暮色里。

    ⑧第二天黄昏,在江边烈士广场,我又遇到了那位白发老人。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老人擦拭完,就会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她神情专注,在漫天落霞的辉映下,犹如一尊金色的雕像。

    ⑨这青铜像上的抗联母女,我听人介绍过。当年,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在小城生活过,后来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一次战斗中,母女俩都牺牲了。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

    ⑩我内心感动,走到老人身边轻轻地问:“老奶奶,您为何给这些烈士雕像擦灰尘?”老人转过头,淡漠地看了我一眼,一言没发。夏天撒着欢儿一路奔跑,转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黄昏都去江边烈士广场上散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位白发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尘。慢慢地,我发现她成为江边广场上的一景。

    ⑪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刚进入十一月份,一场雪就接踵另一场雪,整座城市都进入严寒之中。这天,当我再次来到江边方辉烈士广场时,看到所有烈士雕像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围巾是用红毛线织成的,针脚细密匀称。那些戴着红围巾的革命烈士,傲雪迎风。

    ⑫是谁给烈士织的红国中? 我想起了那位老人。于是,我用目光搜寻广场四周,并没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我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此后,我再也没有看到她。

    ⑬春天来了,江边烈士广场上游人如织,可那位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没有人知道老人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⑭这位老人的身份,小城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哪个版本都不能让我完全信服。

    ⑮老人给这座城市的留白,让许许多多的市民主动拿起毛巾,接替老人去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我也成了其中的志愿者。

    ⑯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当年,她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幸存了下来。

    ⑰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

    1. (1) 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并按照提示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老人)

      不让孩子在烈士碑前玩

      用湿毛巾给烈士擦拭浮尘

      没有再出现在广场

      心理活动(我)

      肃然起敬

    2. (2) 做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完成下列任务。                                                                  

      ①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从修辞角度赏析)

      【旁批】

      ②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从描写角度赏析)

      【旁批】

    3. (3) 文章结尾富有特色,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
    4. (4) 读了这篇小说,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和平、幸福、尊重、弘扬、奉献、缅怀……。你能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不少于50字。)
  • 7.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两棵杨桃树

    郑芬

    ①听老人说,祖爷爷当年是从广东迁到高德买下了这栋老屋,老屋院子里就有了两棵老大的杨桃树,当时还是清朝。

    ②谁都不清楚,这两棵杨桃树到底有多长的树龄了。但谁都知道,这是高德出名的杨桃树,一大一小,人们就叫它们大树、小树。这两棵杨桃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们的果实。这满树满眼的杨桃子,记载满了爷爷奶奶的故事。

    ③大树、小树一年结果两季,夏冬都有收成。开花的时候花朵红白相间,花束茂盛之时,一串串、一簇簇,像极了炮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树有大小,果实自然也分大小。大树的杨桃子形状笔直,女孩子一手握不过来,一年有150多公斤果实。小树的杨桃子形如弯弓,有鹅蛋般大小,一年有50多公斤的果实。不知道什么原因,两树相邻,但是小树的杨桃子永远都要比大树的要甜上许多、脆上几分,一口咬在嘴里,汴水四溢,酸甜弥漫。

    ④这天,爷爷正在杨桃树下喂小猫,一阵风吹过来,一个熟透的杨桃子脱离了树枝,正好砸中了爷爷的额头。“哎呀!”爷爷不禁喊出声来。“怎么了?”奶奶赶紧停下手里的活儿跑回来为爷爷揉额头,爷爷说:“这杨桃子太多了,吃不了那么多,不如拿去送人吧。奶奶说:“送人? 不认识的人你也送吗?”

    ⑤之前已经送了一波杨桃子给亲戚朋友,收到的人家可开心了。但是树上还是那么多杨桃子,这大树小树的结果丰收成绩真是太好了,好到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消化。

    ⑥爷爷说:“这么多杨桃子,再不摘过些天就要烂掉了,可惜啊!”奶奶有点兴高采烈的样子:“不可惜。我已经想好了,明天拿去市场上卖,还可以挣点酱油钱。”

    ⑦奶奶头一天卖杨桃子回到家,爷爷问收了多少钱。奶奶转过身弯下腰,抚摸着地上的小猫,说:“没收多少钱,今天遇到的都是船厂的年轻人。他们平时和孩子们一起玩,那么熟悉就没好意思收钱。”爷爷笑了。

    ⑧第二天奶奶挎着装满杨桃的篮子又去了市场,还不到中午就回家了。爷爷笑着问奶奶,今天卖个好价钱吧?奶奶先是不言语,拿出一把糖果递给爷爷,说:“今天俱乐部那些熟人在市场边上搞活动,我把杨桃子给了他们,你知道俱乐部经常叫,我们看电影,咋好意愿收他们的钱,吃糖吧,他们给的,可甜了。”爷爷拿着颗糖,笑眼弯弯地看着院里的杨桃树。

    ⑨第三天奶奶照样去卖杨桃子,这次回家稍晚了点。爷爷按照惯例问奶奶,今天能见到大回报了吧? 奶奶说:“今天刚好遇到高德小学的学生们去郊游回来,一个个口渴难受,就让老师分给他们吃了。”爷爷眼里的笑让奶奶有些窘迫。

    ⑩第四天,爷爷一边吃饭,一边问:“今天遇到什么人了,收了多少钱?”奶奶放下碗筷,语速很慢:“今天市场上有个卖杨桃子的老太太突然头晕昏迷了,路过的船厂年轻人、俱乐部干部,还有放学回家的老师、孩子们都围了过来,有掐人中的,有拍后背的,把老太太送去卫生院,这老太太中暑了。”爷爷望着奶奶,声音微微颤抖:“你这老太太卖杨桃子收回的不是钱,是命啊!”

    ⑪奶奶抬起脚,走向了庭院,望着大树、小树,一言不发。爷爷笑了,向奶奶举起大拇指,奶奶也笑了。

    ⑫第二天早晨,爷爷、奶奶家的院子门前放着一个天篮子,里边装满了杨桃子,篮子的捉梁上吊着一个纸壳牌子,上边写着几个丑字:“杨桃随便吃,分文不收”。

    ⑬本世纪初,爷爷离世,两年后大树枯死。2021年奶奶离世,去年小树枯死。两棵树、一代人,见证了:高德古镇淳朴的民风。

    1. (1) 选文围绕奶奶的行为和态度变化,讲述了一个故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梳理文章内容。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不愿送→主动送(心理)

    2. (2)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对杨桃树开花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开花的时候花朵红白相间,花束茂盛之时,一串串、一簇簇,像极了炮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3. (3) 本文和杨绛先生的《老王》,都记叙了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品质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丁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 (1) 下列对选文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惟吾德馨”中的“馨”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B . “可以调素琴”中的“素”是白色,这里形容琴的颜色纯净美丽。 C .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泛指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D . “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形”指形体、躯体,“劳形”的意思是劳神伤身。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3) 文段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4. (4) 刘禹锡和链接材料中的颜回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两个语段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 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曰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

      (选自《庄子》)

      【注释】①仕:做官。②飦粥:飦,稠粥;粥,稀粥。③愀然:形容脸色突然变得严肃。④审:知道。七年级语文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B . “吟鞭东指即天涯”中“吟鞭”就是挥动马鞭的意思,这句诗写出诗人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离京回归的轻松喜悦,与首句互为映衬。 C . 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D . 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 (2) “吟鞭东指即天涯”和《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都写到了“天涯”一词,但是感情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表达(50分)
  • 10. 任选一题作文。

    1)有时候,遇见一个人会让自己发生变化:遇见慧眼识球的老师,臧克家成就了自己的诗坛;遇见远见卓识的孙权,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遇见善良的老王,杨绛获得了半世温暖;遇见身怀绝技的卖油翁,陈尧咨收敛了傲气……许多的遇见,让我们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公园里,群花争妍。爸爸与女儿漫步其间,女儿忽然指着前方一朵花说:“那朵花好丑啊!”爸爸微笑不语,只是抬手示意她离那朵花近一点儿。她虽不情愿,但还是驻足花前。正有轻风拂过,淡淡花香入鼻,浸润心田,她愕然。爸爸细细打量女儿,又笑着说:“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美,独特的价值。人与花一样,既不要看轻别人,也不要看轻自己。”她若有所思,点点头,好像明:……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大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