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     (25分)
  • 1.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
    1. (1) 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2)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 (3)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 (4)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5. (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6. (6) 人生之路充满挑战。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只有怀揣着“”的雄心壮志,才有攀上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可能。(用杜甫《望岳》中原句回答)
  • 2. 班级开展“探寻文化秦淮”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六潮雅集、咖啡市集、快闪舞蹈、星光露天电影院……熙南里的夜,有千种样,无数可能。闲xiá之时,乘着晚风,来熙南里度过一个浪漫文艺的夜晚吧!

    1.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样         闲xiá

    2. (2) 漫步熙南里,你对店铺名产生了兴趣。下列店铺名从短语结构上看和其它几项不同的是(   )
      A . 阿英煲 B . 三余书社 C . 遇见拿破仑 D . 章云板鸭
    3. (3) 街区正在进行“词卡拼对联”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词卡:飞翔   一生   鸾凤天   期许

      上联:十载辛勤变化鱼龙地  下联: 

    4. (4) “咖啡市集”活动即将在街区开展。请你帮助拟写一则广告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 3. 名著阅读。

    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专题中任选其一,对《海底两万里》进行探究,可从人物、情节、写法等角度入手,不少于80字。

    [备选]专题一:冷与暖     专题二:缓与急     专题三:科幻与真实

    示例:

    专题名称(含角度):人物的理性与野性

    探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理性与野性兼备。如阿龙纳斯教授比较理性,是著名的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海洋生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向读者做了详实的介绍,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又如尼德·兰是一个捕鲸手,被人们称为“捕鲸大王”,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他曾在海底手刃巨鲨,充满了野性。

    专题名称(含角度):

    探究分析:

二、    (42分)
  • 4.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1. (1) 【古诗阅读】

      登飞来峰                 蔽月山房

      宋·王安石               明·王阳明

      飞来山上千寻塔,         山近月远觉月小,

      闻说鸡鸣见日升。         便道此山大于月。

      不畏浮云遮望眼,         若有人眼大如天,

      自缘身在最高层。         当见山高月更阔。

      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两首诗蕴含的不同哲理。

    2. (2) 【古文阅读】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

      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方法指引

      文中词句

      解释

      【查阅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①薄,与“厚”相对。②稀薄。③贫瘠。

      如钱唇

      (填序号)

      【语境推测】联系上下文推测。

      瞬息可

      【成语溯源】克勤克俭。《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过手七十二

      成器

    3. (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②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

    4. (4) 请根据内容填空。

      【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布板、、平板。

      【乙】瓷器制作过程: 、装钵、、举火。

    5. (5) 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 5.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完成问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 (1)     请根据以下阅读步骤,将阅读笔记补充完整。

    2. (2) 叶圣陶先生主张文风要简洁,有同学认为语段画线句中的“还”字不简洁,应该删减成“他举手打拱”,你认为是否需要修改?请说说理由。
    3. (3) 请你为文段最后一句“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进行朗读设计,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提示:朗读要把握好重音停连 , 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朗读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重语气节奏的变化。]

  • 6.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海棠花

    季羡林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赏花,但是却很少看到海棠。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选自《悲喜自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有删改)

    1. (1) 对第二段中作者所说的“无缘”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 自家院子里有两棵海棠,但记忆中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开花的断片。 B . 客居北京时尽管有很多机会可以赏花,但是“我”却很少看到海棠。 C . 夏天回到故乡,但是春日已过,海棠却只剩下密密层层的大叶子了。 D . 哥廷根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了海棠花。
    2. (2) 任选一题,赏析加点字的妙处。

      A.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着一颗一颗的星。

      B.乡思浓浓地上心头,无法排解。

      选择: , 赏析:

    3. (3) 分析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4) 结合《海棠花》与《紫藤萝瀑布》的内容,具体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三、    (33分)
  • 7. 按要求写作。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是否有哪一样东西陪伴着你成长,寄托着你的情感,启迪着你的生命。请你将题目“伴我长大”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