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位作家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孜孜不 ① 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 ② 到五彩 bīn fēn  ③ 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

    书籍是人类记忆和 xiǎng xiàng  ④ 的延伸。一册在手,书里的风景、书外的故事、阅读的心境都深刻交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体验。因为有书相陪,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伸,使我们的人生更为宽广

    1. (1) 结合语境,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②  ③ ④

    2. (2) 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2. 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古诗文名句。

    面临国家危难,我们应当有花木兰“”的英勇豪迈,而不能有“”(杜牧《泊秦淮》)的愚昧无知;面向美好未来,我们应像花木一样“ ”(韩愈《晚春》)的尽情绽放,始终坚信“”(陆游《游山西村》),希望就在前方。

  •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读者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B . 好的标题有很多妙处。如《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C . 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与格言颇相似。 D .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 4. 《海底两万里》情节起伏、险象环生,充满各种趣味盎然的奇思妙想和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完成下题。
    1. (1) “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许多地方,也经历了很多险情。请把下列冒险经历和其所发生的地点相对应。(横线上只填字母)

      险情:A.冲撞冰盖 B.肉搏鲨鱼 C.遭遇巨型章鱼 D.击杀儒艮

      ①大西洋 ②南极 ③红海 ④印度洋 

    2. (2) 知识就是力量。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经常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请列举一处。
  • 5. 七(1)班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
    1. (1) 【说“孝”义】结合图片及“孝”的古文字,说说你对“孝”的本义的理解。

      本义:

    2. (2) 【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一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发现:

    3. (3) 【明“孝”理】丽丽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她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她的好友,将怎样劝阻丽丽? 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以内)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②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③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着笑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④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⑤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⑥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

    ⑦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 , 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⑧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远,吃到了香甜的团子。“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⑨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⑩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 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丢看看就好了!”“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⑪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坐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⑫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地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⑬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 (1) 选文主要写了“我”与女店主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面内容。

      片段一:最初,“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并牢牢记住了她。

      片段二:

      片段三:

      片段四:归来后,“我”把黄山风景照送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可以亲自去爬黄山。

    2. (2) “我”到最后才知道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其实前文已经多处埋下伏笔,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3. (3)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4) 选文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高大茂密的香樟树,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每一颗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救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一样,有大把的阳光开在星头σ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寂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 (1)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2) 文章前④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有哪些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分析。
    3. (3) 选文中有些语句耐人寻味。请揣摩下列语句,分析括号里的问题。

      ①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蚴看,还真看不出。(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一样,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自选角度给这句话做批注)

    4. (4)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每一颗草都会开花”的理解。
三、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8.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闲。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名。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 ②亭亭净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3) 《爱莲说》中,牡丹是“”的象征;《赏牡丹》中,刘禹锡用 “”来评价牡丹。(用原文词语或短语填空)
    4. (4) 《爱莲说》《赏牡丹》都提到了莲(荷),但情感却不同。请你结合相关句子分析其不同之处。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下面对诗歌赏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全首诗从整体上勾画了泰山的宏伟景象,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B . 诗歌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 “造化钟神秀”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 .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2. (2) 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四、作文(共50分)
  • 1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阿长的悉心陪伴,有孙权的真诚劝导,由小桃树的共历风雨,还有陌生人的关爱……回首成长的道路,他们都是我们要感谢的人。

    请以“谢谢你的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紧扣题目,围绕中心选材;写真事,抒真情;不套做,不抄袭。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左右。

    ③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