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字词书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偶尔飘然莅临人间。①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②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红样富有色彩。③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④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____。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西。而近处池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文段二】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____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____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1.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临(lì) 啬(lì) 池(wā) 静(mì) B . 临(li) 啬(lìn) 池(qí) 静(mì) C . 临(wei) 啬(lìn) 池(qí) 静(bì) D . 临(wei) 啬(lì) 池(wā) 静(bì)
    2. (2)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咄咄逼人 碧绿 饱和 B . 盛气凌人 浓绿 合适 C . 盛气凌人 碧绿 合适 D . 咄咄逼人 浓绿 饱和
    3. (3) 将下列句子还原到【文段一】中,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A . 第①句后 B . 第②句后 C . 第③句后 D . 第④句后
    4. (4)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偶尔飘然莅临人间。

    5. (5) 请仿照下面的句式,仿写一组句子。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三、综合性学习
  • 3. 为了增强全校同学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准备将九(1)班“保护文化遗产”主题活动在全校进行推广,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 (1)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①零陵楼 ②江永女书 ③柳子庙 ④零陵渔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2. (2) 本次活动计划邀请市文化馆王馆长来校进行指导,你代表学校给王馆长打电话,下列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王馆长,我校将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想邀请您莅临指导,不知您是否有时间? B . 王馆长,您非常荣幸地被邀请来我校参加“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希望您有时间过来。 C . 王馆长,我校将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活动重要,请您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参加。 D . 王馆长,很荣幸能邀请您来我校参加“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请您于百忙之中抽时间来。
    3. (3) 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写一段结束语(要求语言连贯得体,不少于30字)。
四、句子默写
  • 4.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1) ,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2. (2) 角声满天秋色里,。《雁门太守行》
    3. (3) 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4. (4)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富贵不能淫》
    5. (5) 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引发诗人忧国思亲之情的句子是:
五、课内阅读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最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1.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B .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D .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已而细柳军

      A . 不闻天子 B . 往送 C .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 . 何陋
    3. (3) 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 . 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 . 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 . 文章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细柳军营的军纪严明,凸显周亚夫治军有方。
    4. (4)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六、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凝寒:遭受严寒。

    1.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 . 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 . 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 (2) 请赏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中两个“正”字的表达作用。
七、现代文阅读
  • 7. 说明文阅读

    口罩:隔离线毒的“武器”

    ①1910年冬,肺鼠疫从俄国贝如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他切断了传播途径,给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不到4个月时间就战胜了这场灾难。

    ②同时,伍连德还设计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

    ③设计之初,伍连德曾将口罩的绑带设计成两端各三条:上方两条沿耳上方系在脑后,中间的沿耳下系在颈后,下方的则向上系在头顶。为使用方便,不久后他将绑带简化成两对,而防护作用依旧。这样一款自制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称为“伍氏口罩”。

    ④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物品,则伴随着一场“史上最可怕的的传染病”。

    ⑤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爆发。由于150万美军被陆续派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欧洲大陆,并造成全世界空前的灾难。 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共造成了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⑥这种传染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疫源地并不在西班牙,而是因为当时该国是中立国,未对疫情信息进行封锁,所以很多消息都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流感传播的后期,人们才普遍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口罩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工具。普通平民被要求戴上口罩。虽然只是简易款,以今天的防护标准来看,其抵御病毒侵袭的效果并不怎么样。但不可否认,口罩已变成全民用品。

    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发挥着更多防护作用。

    ⑧1952年12月,持续了多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英国伦敦上万人死亡,口罩成为在雾都生存的必需品。制作口罩的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各国陆续颁布了职业健康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现代口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⑨如今,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近年来,口罩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加,除了医用外科口罩,防尘、防花粉、防雾霾,甚至防紫外线、带清凉感等个性化品类也不断面市。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伍氏口罩”由医学博士伍连德设计,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在抗击肺鼠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B . “西班牙流感”因为疫源地在西班牙而得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造成全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C . “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使口罩变成了公众常备物品。 D . 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巨大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
    2. (2) 第⑤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
    3. (3)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分析原因。

      这场瘟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4. (4) 文章写了口罩的发展史,其中促进口罩发展的事件有哪些?请写出两大事件。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一枚邮票

    那是一个北风凛冽、寒流滚滚的年末,我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他在电话里抱歉地说,他和母亲今年活儿多,不回来过年了。这句话把我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我很想你们”生生地堵在了喉咙里,我顿时觉得心拔凉拔凉的。

    我本以为,自己又要独自熬过这个万家灯火的新年,学校突然要求我们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一封信,这可是好消息。学校还特意为我们这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每人发了一个信封,信封上附着邮票,邮票上印着一朵白莲。当天晚上,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了一封信,写下了对父母满腔的思念。

    第二天,我一到教室,就凑到同桌身边询问有关寄信的事情:“那个……你知道怎么寄信吗?”我小心翼翼地推了推同桌,他把目光从他的信封上移开,然后把我的信封拿过去仔细看了看,他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问我:“寄给父母的吧?”我点了点头。

    同桌看了看我,又说:“你一定很想他们吧?”我再次点点头。被人戳破的感觉真不好受,我鼻头一酸,心底的委屈瞬间涌了上来。大概是看我红了眼睛,同桌终于说出了我一直想听到的话:“我帮你寄吧,顺路。”同桌把我俩的信叠在一起,郑重地放进了他的书包里。

    当晚,我美滋滋地进入了梦乡。梦里,那封稚嫩而又真挚的信被爸爸紧紧地攥在手里。

    可是,第二天一早,当我看见那封本该踏上旅途的信又出现在我的桌子上时,我心里的小火苗又被浇熄了。我捏着信封,急切地问同桌:“怎么了?寄不出去吗?”

    此时,同桌正拈着一枚小小的邮票端详着,听到我的声音后,他突然慌乱地将那枚邮票揣进了口袋。他动作虽快,我却看得分明,那枚邮票上有两条小鱼,一红一黑,煞是可爱。我想起信封上自带的邮票好像并不是小鱼,而是一朵白莲,就多问了一句:“那是你买的邮票吧?”他欲言又止。

    “可是……”我还想多问几句,他却打断我说:“别问了,寄得出去。”他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好像在宣告什么似的,“昨天只是因为邮局关门了而已,我今天去早些就行。”

    我愣了愣,终于反应过来说:“好的,那真的谢谢你了。”我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我掐着指头一天一天地数,生怕那封载满思念的信被凛冽的风雪吹走,再也无法到达目的地。

    所幸,半个月后,爸爸打电话来告诉我,他收到了信。

    又过了半个月,我收到了爸爸的回信。那一行行的字仿佛都有温度,我感到有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腾起来,把这个冬天的寒冷都逼得退避三舍。我高兴地把回信递给同桌看,他看了一眼,傻乎乎地笑了,最后竟然笑出了眼泪。我不太明白,却好像依稀明白。

    我知道,他没有收到父母的回信,大概是因为信在北上的路上弄丢了,也有可能他的父母太忙了,没时间给他回信。我不敢胡乱猜测,只是在心里默默地为他感到难过。好在他向来是个开朗的男孩,不如我这般脆弱,一时的难过并没有掩盖住他身上的朝气。

    多年之后,我转学去了父母所在的城市,再也不必与父母分隔两地。只是离开家乡后,我与同桌失去了联系,他帮我寄信这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淡忘了。

    这天,我在屋里收拾东西,一封信从衣柜的夹层里掉了出来。信封以及信封上的字迹很熟悉,就是多年前我寄给父母的那封信,只是信封上贴着的那枚邮票,让我瞬间呆住了。

    那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上面游着两条小鱼,一红一黑,分明就是那天早上,同桌手里拈着的那枚邮票!

    我顿时感觉心里一抽,呼吸都停滞了几秒,两眼一酸,眼泪不听使唤地滚了下来。

    我是很久之后才知道那枚8角钱的白莲邮票寄不到外省,只是当时我早已忘了那件事情。

    现在,那枚小鱼邮票右下角清晰的“2.40元”,一下又一下地叩着我的心。

    也许,他只有这么一枚2.40元的邮票;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寄出自己写给父母的信,又哪来的回信呢?

    直至此时,我才明白了他当时的欲言又止,明白了他当时的反常行为。

    原来,他只是在纠结,这一枚小小的邮票,究竟该承载谁的思念,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

    最后,他选择将邮票贴在了我的信封上。

    (选自2021年08期《意林》,有改动)

    1. (1) 选文第(1)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2. (2) 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时,同桌正着一枚小小的邮票端详着,听到我的声音后,他突然慌乱地将那枚邮票进了口袋。(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 (3) 选文以“一枚邮票”为题,请作简要分析。
    4. (4) 选文第(6)段加点词“小火苗”和“被浇熄了”,分别指的是什么?
    5. (5) 最后他选择将邮票贴在我的信封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两点即可)
八、名著阅读
  • 9.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它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旧城改造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刹那欢愉呢?

    1. (1)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选段中在地下“潜伏”四年。(横线处填昆虫名)
    2. (2) 从以上选段文字你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怀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九、作文
  • 10.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溪水只有不停地流淌才能汇入大海,幼苗只有不停地生长才能参天耸立,鸟儿只有不停地拍打双翅才能遨游天空,人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抵达梦想的前方。

    【文题一】请以“青春路上,我与一起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请以“心中的那粒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题一须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