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潼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伴随着兔年的脚步,我们翻开了新的语文课本,开启了一段美妙的文学之旅。我们在民俗画卷中,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母亲,回到偏僻的平桥村,伴着jiǎo( )洁的月光去看社戏;我们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欣赏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A 震撼人心的鼓声然而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miǎo( )远的鸣啼……在科学小品文中,我们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与xiāo( )声匿迹的昆虫迎接风雪载途的冬天;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默;与小小的沙砾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在游记散文中,我们跟着梁衡看那壶口瀑布B 前呼后拥的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我们随着一滴水的脚步穿越古今游历丽江,看那丽江狮子山上让人C 目眩神迷的老柏树;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登上勃朗峰,欣赏那D 瞬息万变的光影……我们相约语文,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

    1. (1) 请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然而止  默 沟 

    2. (2)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jiǎo 洁 miǎo 远 xiāo 声匿迹

    3. (3) 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震撼人心 B . 前呼后拥 C . 目眩神迷 D . 瞬息万变
二、选择题
  • 2. (2022·凤山模拟)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③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④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⑤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A . ⑤④②③① B . ⑤①③④② C . ④⑤③②① D . ④③⑤②①
三、语言表达
  • 3.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她是汉语最美丽的珍珠,更因为她带给我无数瑰丽的梦想。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我梦想,

四、名著阅读
  • 4. 阅读名著的关键是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经典常谈》后,同学们正在举行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下面两个问题的交流。
    1. (1)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2. (2)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个有血有肉、立体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他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原著情节说明原因。
五、综合性学习
  • 5. 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我区某校初二年级将进行“古诗苑含英咀华”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接受美的洗礼,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别出心裁赏古诗

    1. (1) 诗歌以其凝练有力的语言、丰富神奇的想象来反映大千世界、万千气象,抒发个人情怀。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项中任选一个词作为关键词,写出一句或几句诗或词,并赏析你所写诗句是如何体现这个关键词的。

      示例:

      关键词:济世 

      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这几句诗,诗人用“广厦”“大庇”“寒士”“吾庐”“独破”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来的“得广厦”“庇寒士”“吾庐独破”“冻死亦足”的火热希望,充分流露出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 

      备选项:思乡、豪放 

      所选关键词: 

      诗句: 

      赏析: 

    2. (2) 有同学想将初中所学古诗词曲编辑成一个名为《古韵悠长》的小册子,请参照示例,从A、B两组诗歌中任选一组作为小册子的一个版块,并给该版块命名及说明理由。 

      示例:

      《赤壁》《登幽州台歌》《山坡羊•潼关怀古》 

      版块名称:《古韵•咏史怀古》 

      原因:这些古诗词曲都是借古物、古史来抒发作者当下内心的不同感受与情怀。 

      备选项:A组《望岳》《己亥杂诗》《登飞来峰》 

      B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渡荆门送别》 

      我选 组,版块名称: 

      原因: 

    3. (3)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物象,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通常我们称这种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为“意象”,请你从下列所给诗句中的“柳”或“花”的两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分析体会其寄托的情思。

      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题榴花》

六、句子默写
  • 6.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 (1) 在古诗文中,有太多的遇见。“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这是君子与淑女的遇见;“,波撼岳阳城”,这是孟浩然与洞庭湖的遇见;“无意苦争春,”,这是陆游与一朵梅花的遇见;“山光悦鸟性,”,这是常建与古寺的遇见;“下见小潭,”,这是柳宗元与小石潭的遇见……遇见,是世间美好的开始。
    2. (2) 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
    3. (3) 诗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作者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句子是: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七、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桃源【其一】

    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 , 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注释】①嗟:叹息。②驱:赶(牲口)。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便船/屋俨然 B . 所志/便扶 C . 见渔人,大惊/太丘舍去,去后 D . 不足外人道也/坻,为屿,为嵁,为岩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 . “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 .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4. (4)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特点?陶渊明和李白都歌咏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寄寓了他们怎样的情感?
八、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少年的涅槃

    陈义怀

    ①涂干西蹑手蹑脚下了床,踮着脚尖从墙边取下遮掩在斗篷后面的包袱挎到肩上,再移到门后一点点摇动着拉开了门栓。牛圈里父亲高低起伏的鼾声中夹杂着牛的反刍和喷鼻声,他掏出一张揉得有些皱巴的纸,想把“父亲大人亲启”几个字抹平顺些。泪水忽地涌出来,他扯起衣袖抹了一把,把纸片从牛圈门缝中塞了进去,决然转身走了。 

    ②打涂干西记事起,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父亲说穷人兴家只有八个字: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父亲的节约到了可笑甚至可悲的地步:煤油灯的灯芯挑到最短,燃一粒黄豆大的光;碗里的饭是一颗不能剩的,掉到地上的也要捡起来吃了。父亲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涂干西。可涂干西隐约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活出另一个样子。一不听话,父亲就收拾他,武器五花八门。涂干西眼里,父亲吝啬、刻薄、蛮不讲理,如一座山横在他渐渐长大的心上,像一只老虎拦住他的去路。一个日益强烈的念头攫住了他:要跨越父亲这座山。有时也有些可怕的想法掠过:夺过父亲手里的棍子,然后狠狠地……等他睡着时,抓起烟管劈头盖脸地……要不,他牵牛时,在前面突然挥动一块红布……当然,这只是孩子一时愤激的思绪,从没付诸实施。昨天父子间那场惊动了全村的冲突,使十五岁的涂干西下决心要去走自己的路。他要去县城找活干,哪怕做苦力也行。 

    ③秋日的太阳还有几分热力。一个瘦小的妇女正埋头捡拾地里的落穗,那身影和总在父亲的拳头棍棒下护着他的母亲有几分相似。他眼里一热,手中的棍子在地上狠狠地点点戳戳。还是回去吧,认个错,委曲求全……不行,连这点狠心都没有还能成什么事?他抬脚踢飞一块石子,惊得路边林子里一群鸟雀尖叫着扑棱棱飞向天空。 

    ④天很暗了,涂干西心里阵阵发麻。划燃随身带着的火柴,跳动的火苗中,隐约可见坡地上散着几根白骨。他一声尖叫,一个箭步跳下坡坎,重重摔在地上。四周树叶摇响,像在齐声嘲笑。涂干西又气又恼,手里的棍子狠狠在地上戳了戳,宣战似的说,老子今天就睡这儿了!结果这晚涂干西睡得出奇地好。他陡然明白了,没有杂念和恐惧,就什么也不怕了。 

    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第二天在期待和兴奋中很快过去,星星点点的雨滴开始落下,涂干西有些着急,他意识到自己走错路了。雨越来越密,间杂着隐隐的雷声。涂干西只得抓着崖畔垂下的一段蛇藤爬到了山腰的一处洞穴,刚安顿下,他就闻到了一股骚臭味,地上还有爪印和干结的粪便。这是闻到谁家里来了啊,他有些犹豫。可雨瞬间就大了,雷也越来越近。涂干西心里一横,就这了! 

    ⑥半夜,一阵凄厉的嚎叫越来越近,猛然睁开眼,黑暗中两双绿幽幽的眼睛逼视着他。涂干西毛发直竖,顺手抓起棍子,弓身死死抵住岩壁。两个家伙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朝他扑来,涂干西下意识把棍子横着一挡,一只家伙前爪就搭在棍子上,涂干西全力甩推,那家伙跌撞在岩壁上发出一声哀嚎。涂干西感觉有什么东西嵌进了腿里,一只脚猛踹出去,抡起棍子一阵猛击,另一只哀哀呻吟着倒在地上。他迅速抓起一块石头朝先前那只砸下去,一声惨叫后,洞穴里只回响着涂干西扑通扑通的心跳。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借着月光,他看见两头还未成年的狼横躺在地上。 

    ⑦涂干西扯了一布条缠在腿上,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出了洞穴。 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这会儿他有些想家了,甚至不怎么怨恨父亲了。可家的方向已分辨不清,城里的路也找不到。他不丧气,也不后悔,内心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正恣意生长,丰盈着他扩展着他。 

    ⑧晌午,一粒黑点从山脚下慢慢爬上来,原来是走村串户的一个卖货老头儿。了解情况后,老头儿从担子里掏了一包药粉给涂干西敷腿上的伤。涂干西问,到县城还有多远?还有四五十里地呢。走了两三天,我还没有走出十里路啊,我感觉自己走了好远呢!涂干西看着头发苍白的老头儿,突然想到父亲,他的鼻子一阵酸楚。娃儿,你不止走了十里啊!我一辈子也没有走你这么远的路呢!涂干西感觉老头儿的手和声音都在轻微地抖动着。 

    ⑨回到家时,涂干西觉得似乎一下子过去了十年八年。爹正在给牛喂草料,听到动静转过身来,手里的一抱草滑落到地上。才两三天,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以前那个凶悍凌厉的父亲消失了,他的眼睛红通通的,满是哀伤。涂干西突然单膝跪地,爹,孩子错了!他看着父亲,就像看着一个老去的孩子。那一刻,他清晰地感到自己已跨越了父亲这座山。 

    (选自2021.2.27《西安晚报》,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1. (1) 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小说主人公涂干西经历困境,实现成长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与父吵架,离家出走——路遇白骨,(  )——(  ,  )——回归家中,与父和解。

    2. (2) 请你帮助演员分析文中第⑤段和第⑦段划横线句子中主人公涂干西的形象。 

      ①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中写到涂干西“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请你分析涂干西发生了什么变化?

      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②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中写到“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涂干西“青年的模样”是成熟了的涂干西表现出的什么“模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

    3. (3) 文章多次写到雨,所以在拍摄中要布置雨景,文中所写雨景有什么作用呢?请你简要分析。
    4. (4) 拍摄中,有同学提到为电影改名,而你坚持用原标题《少年的涅槃》,请你说说用原标题的妙处。
    5. (5) 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末涂干西说的“爹,孩子错了!”这句话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这句话表明涂干西意识到自己之前对父亲的认识有误。第二种看法:这句话表明涂干西认识到自己离家出走的行为不对。第三种看法:这句话表明涂干西明白了自己原先对生活的理解有偏差。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9.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下面是部分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其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①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此诗描写的是山西长治一带的景色,山西长治位于北纬36度)

    ②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此诗描写的是成都一带的景色。成都位于北纬31度)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节选自《语文杂谈》有修改)

    【材料三】

    ①随着气候变暖,物候正在发生变化。 

    ②地面物候资料显示,1959~1993年间,北美地区春季的生物物候提早了6天。1959到1993年期间,欧洲地区叶子提早6天发芽,秋季叶子推迟5天变色,即春季事件平均提前大约6天,而秋季事件平均推迟大约5天。在地中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大多数常落叶性植物叶子的生长比50年前平均提早了16天,而落叶时间平均推迟了13天。基于遥感观测的生长季变化研究支持近20年植物生长季提前,而结束时间推迟的结论。 

    ③过去25年中,英国的蚜虫在其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提早了3~6天;过去20年,英国蝴蝶不仅出现的时间提早而且飞行期延长了。从1975~1994年间在荷兰最常见的微鳞翅目昆虫的最大个体数出现时间平均提早了12天。在西班牙东北部,蝴蝶出现的时间也比1952年提早了11天。1990~1999年间,美国纽约州青蛙鸣叫的时间比1900~1912年间提早了大约10天。幼虫期和成虫期的变化也是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回应之一。 

    ④鸟的迁徙和繁殖时间也对温度的变化相当敏感,所以全球变暖会导致鸟类春季活动更早地开始。在欧洲,鸟类提早筑巢部分归因于植物生长的提早及由此引起的鸟赖以为食的昆虫的提早生长。

    ⑤区域分析表明,春天冰雪消融的提早趋势与在高纬观察到的不断变暖是相一致的。在苔原、冻土地带和北方生物带上,冰雪的消融期比上个世纪至少提早了一个星期。与 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比,哈得逊湾西部的冰解冻平均提前3个星期。 

    ⑥尽管不同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但大量的物候变化都表明了春季提早、生长季延长的现象,物候已经对最近 20多年来气候变暖发生了显著的响应。 

    (来源于2003年2月25日《中国气象报》,有改动)

    【材料四】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连虽然在北京以南,但是由于大连靠海,所以大连冬天比北京暖和,春天却比北京寒冷。 B . 在华南丘陵地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却反不适应,这说明热带作物不适宜种植在山脚。 C . 尽管不同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但是这种变化的总体倾向却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D . 英国南部1741到1750年十年间春初七种乔木开花和抽青的日期比1921到1930年十年间迟9天,是受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2. (2) 材料一中的划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下列问题。

      ①农忙季节,人们需要依据时令来安排生产,材料四图一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物候现象描述出来。 

      ②一位东北农业专家说,在40年前,农业技术人员常常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叫他们千万别着急。40年过去了,现在这种说法还对吗?请你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4. (4) 如果要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各选一个例子,放到材料一中相应的段落,作为说明某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例子,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放到材料一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九、作文
  • 10. 作文。

    风雨暗浊,我依旧微笑,头顶一片明丽的清空;挫败伤痛,我依旧微笑,站出一道笔挺的身影;记忆回溯,我依旧微笑,心中一抹温润的感动…… 

    请以“我依旧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 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

  • 11. 潼南区校园文学社决定出一期“身边的民俗”专刊,专刊栏目里需要刊载“亲历民俗”的文章,请你模仿《社戏》的整体结构,按“亲历民俗前——亲历民俗中——亲历民俗后”的顺序,记叙一次曾经亲历的民俗,文章题目自拟。 

    亲历民俗选题:清明踏青,春节祭祖,元宵赏灯 /吃汤圆/放烟花,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重阳敬老等。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 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