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9 浏览次数:3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这一做法反映出( )
    A . 周王室地位的提升 B . 周边少数民族威胁增强 C . 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D . 诸侯对分封秩序的维护
  • 2. 公元66年,汉章帝诏令郡国以公田赐贫人。69年,又颁布诏书,宣布将“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其举措旨在( )
    A . 打击豪强地主 B . 巩固政治统一 C . 解决土地问题 D . 调和社会矛盾
  • 3. 下表为唐代关于科举进士科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                                                 

    言 论

    出处

    (692年谏官薛谦光疏称)炀帝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故后生复相仿效,皆以浮虚为贵。

    《通典》卷17

    (763年礼部侍郎杨绾奏称)至高宗朝⋯⋯进士加杂文,明经填帖,从此积弊,漫转成俗。 《旧唐书》卷119
    (洋州刺史赵匡著论称)进士者⋯⋯主司褒贬,实在诗赋,务求巧丽,以此为贤,不唯无益无用,实亦妨其正习,不唯挠其浮和,实又长其佻思。 《通典》卷17
    A . 进士科影响人才选拔的质量 B . 科举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C . 士族阶层反对选官制度变革 D . 制度变革与非议相伴而行
  • 4. 清朝时期,基层管理从注重管理国家编审册上的人户,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赋税制度的演变 B . 治理理念的革新 C . 西学东渐的影响 D . 国家疆域的拓展
  • 5. 魏源认为:“东不足者西有余,以其所有易所无,气运贸迁,乌见失诸此者不可偿诸彼乎?夫惟有度外之人,则能通自古未通之绝域,致自古未致之货币。”这一观点( )
    A . 拉开了向西方学习序幕 B . 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 . 顺应了时代变局的需要 D .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 6. 《中华日报》曾在时评中指出:“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它评价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戊戌维新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7. 1900年,针对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这一主张反映出当时( )
    A .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 实业救国取得初步成效 D . 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 8.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称陕甘宁边区银行,并收回苏维埃纸币,改用国民党统治区域流通的法币。这一做法( )
    A . 旨在活跃敌后根据地经济 B . 打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 C . 推动了国共合作再次实现 D .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 9.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全国粮食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控粮食市场,由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该举措旨在( )
    A . 避免城乡差别的扩大 B . 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 C . 进一步密切城乡联系 D . 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
  • 10.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与中国古代封建城市不同”。其“不同”表现在,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 )
    A . 是商业中心但并非政治中心 B . 享有一定自治权 C . 布局严整且基础设施较完备 D . 具有较大的规模
  • 11. “在这个王国里,居民不受现有主权国家的国境等限制,共享探求人类社会共通的普遍性真理的志向。不过,他们头脑中的普遍性,无论如何都以欧洲世界为思考的前提。”上述评价中的“王国”是指( )
    A . 英国构建的庞大殖民帝国 B . 新教领袖的“信仰自由王国” C .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 D .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王国
  • 12.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极力促成西班牙与它的殖民地和解。直到1822年,英国才承认南美船只所挂的旗帜,在事实上承认了南美国家的独立。英国这样做旨在( )
    A . 维护其在拉美利益 B . 联合西班牙对抗法国 C . 遏制其殖民地独立 D . 避免引起美国的反感
  • 13. 1865年,德国雪茄工人协会成立,这是德国第一个以阶级斗争为导向的工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工会已经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工人组织。1914年,仅德国自由工会就有会员250万人。这表明( )
    A . 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B . 代议制民主在德国不断完善 C . 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 D . 欧洲工人运动中心转向德国
  • 14. 下面是对二战期间盟国召开的某次会议的描述。该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会议目的是恢复并稳定因战争而萎靡不振的世界经济。

    ◇稳定汇率是会议重要议题。

    ◇会议间接实现了金本位制。

    A . 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 B .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 法西斯失败已成定局 D . 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
  • 15. 下面为法国戴高乐总统执政时期(1959~1969年)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

    ◇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建立法国的核威慑体系,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促进法德联合,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A . 体现了法国联合苏联对抗美国 B .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 . 旨在加速欧洲军事一体化进程 D . 说明美苏间的冷战态势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 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材料二 宋代的复杂系统中,社会、文化两项变量套叠非常紧密。

    ——以上材料均引自许停云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的女界“新”象

    提取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析。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

    1982 年7月,在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厕所里,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掏类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跌入粪池。路过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的学员张华奋不顾身积极进行营救。但因为沼气浓度过大,营救过程中张华和魏志德一同跌入粪池,魏志德窒息死亡,张华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4岁。张华牺牲后,教育部等部门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央军委授予张华 “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 荣誉称号。一个大学生冒死救老农值得吗?张华的牺牲同时也在全国引发了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的大讨论。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对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进行阐释。

  • 19. 在全球范围内,安格斯·麦迪逊对人均GDP 估量是较权威的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的GDP数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3、图4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也是生活水平的指标。

    ——摘编自 [英] 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1. (1) 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图3中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GDP的总量对比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 (2) 指出图4 所反映的1500~1900年间欧洲和印度人均GDP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