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0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上石器时代 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下列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表述, 正确的有( )

    ①使用陶纺轮为纺线工具

    ②许多地区使用坯车制坯

    ③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④形成南北两种农业技术体系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 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的“秦铜诏铁权”(砝码),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以( )

    ①作为研究秦灭六国的一手史料

    ②用来研究秦朝郡县的设置问题

    ③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问题

    ④用来研究秦朝的文字统一问题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3.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以下关于中国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在商周时期已有运河 B . 秦国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 C . 元朝的京杭大运河长度为世界之最 D . 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沟通了南方和北方
  • 4.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陈廷章《水轮赋》描述的是( )
    A . 筒车 B . 曲辕犁 C . 翻车 D . 水排
  • 5. “两税法之所以从唐朝开始延续使用八百年之久,是因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B . 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 . 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D . 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彻底废除人头税
  • 6. 窝阔台统治的时期是蒙古族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金国的灭亡使窝阔台解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这次西征( )
    A . 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B . 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 C . 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巴格达 D . 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 7. 1862年8月清政府 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 ,方不受人欺蒙”。清政府这一认识推动( )
    A . 创建京师大学堂 B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C . 设立京师同文馆 D . 创办清华学堂
  • 8. 中共某次会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抗日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这一会议( )
    A .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 . 标志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C . 说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D .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并发起成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承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下图中,不属于“金砖国家”成员的是( )
    A . B . C . D .
  • 10. 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②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通车运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  
    ④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A . ②③①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②③④①
  • 11. 改革开放以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下面有关这一时期的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 .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D . 2018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12. 6世纪的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这部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③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④成为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3. 下表是德国学者库钦斯基整理的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这些数据说明( )                                                                                                                                                                                                   

    年份

    国 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①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  
    ②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平衡

    ③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④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4. 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亚洲本身都变了”表现在( )

    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胡志明转向以民族解放斗争争取国家独立

    ③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④签署《埃维昂协议》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5.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1965年独立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下列有关新加坡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B . 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 C . 马来语、华语、英语、拉丁语均为官方语言 D . 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 16. 下图是以一个牙科诊所为场景来展现二战战事的历史漫画。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 ”。墙上的帽子上写着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项帽子是英国,座位上的人手里也拿着一把“钳子”。据此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 ( )

    A . 英国继续对德国采取绥靖 B . 英国欲联合德国进攻苏联 C . 德国侵略计划将遇到挑战 D . 德国完全占领了整个英国
  • 17. 2023年2月7日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30周年纪念日。但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盟政治面临分裂的风险、关于俄乌冲突的分歧、不断累积的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等加剧了欧洲社会矛盾和欧盟治理难度。给欧洲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该学者旨在说明欧洲(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B . 政治危机引发国际局势动荡 C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 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的挑战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8. 《赫梯法典》关于“马”有如下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第六十四条:假如人盗窃拉车的马,则其案件也如此。这段材料可以说明( )

    ①赫梯人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 

    ②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③《赫梯法典》是日耳曼法的前身

    ④促使赫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整饬边备兵部尚书王复说:“今天下一统,诸种番夷虽或出没,不足深虑;惟北虏动辄长驱深入,最为边患。” 所以明朝统治者才会有“当今四夷,北虏为急”感叹。为此明朝( )
    A . 设置土司 B . 设置“九边” C . 设置行都指挥使司 D . 设立办事大臣
  • 20. 下列表述与下图标注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出现中国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B . ②成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C . ③因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而崛起 D . ④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 21. 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记者会时重谈浙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最早的完整文字表述出自《解放日报》的报道,该报道可直接用于研究( )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④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2. (2023·嘉兴二模) 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本人在中外文著述中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李之藻等人在序文中也有同样的说法。近年来,有学者以《坤舆万国全图》中的1000多个地名的出处问题为逻辑起点,推论《坤舆万国全图》原图是明代内府藏的世界地图,是郑和为了准备“第七次下西洋”而绘制的,约成图于1430年,远早于利玛窦的时代。今又有学者认为上述研究在史实上有错误、在逻辑上有问题,其结论不能成立。这说明(    )
    A .   当事人的陈述属于一手史料,可直接作为立论依据 B . 学术观点的提出需要可靠史料和合理逻辑作为支撑 C . 历史研究要有质疑精神,必要时可先树立观点,以论带史 D . 历史研究应当合乎逻辑;解释历史可立足现实,以古鉴今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8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6分,共51分)
  • 23.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沿革 

    ——《选择性必修1图册》

    材料二: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原则方面分别概括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的成因,并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得出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 24. 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郑观应《救时揭要》

    材料三

    2022年,全球各地有一亿人被迫离开家园,其中包含逃离冲突、暴力、侵犯人权和迫害的人。这一数字高于2021年的9000万人。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乌克兰1500万,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称,这是“一个本不该创下的记录”。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22全球趋势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指出华人为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代世界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 25. 城市为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

    材料二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在事关人类生存却易忽略的人与空气的关系上,便产生了始料未及却影响深远的潜在变化。城市的空气中混杂、聚集着来自下水道、墓地、地窖、屠宰房和污水坑散发的气味,城市中密集的建筑群既不利于气流吹散它们,也不利于阳光分解它们,而未分解物在人口密集区域集聚以致带来疾病。1884年12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沃尔夫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

    ——摘编自严玉芳、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新鲜空气诉求》

    材料三 

    从目前各大经济圈的人口流动变化来看,流动速度仍在持续加速。以人为本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满足群众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如社区服务、学校,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此次,近 20 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共建城市、共享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研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建设问题。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城市病”,需要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效治理,恢复城市活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2022 世界城市日论坛”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古希腊的城市布局反映的功能。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英国城市“清洁、新鲜的空气”诉求产生的原因。
    2. (2) 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或多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城市与人”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