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末爱国者林则徐的著名诗句,下列事件与林则徐有关的是( )
    A . 三元里抗英 B . 金田起义 C . 收复新疆 D . 虎门销烟
  • 2. (2021·扬州)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 . 英法联军 B . 英法美联军 C . 英法美俄联军 D . 八国联军
  •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深远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B . 西方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4. 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 . 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 . 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 .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 . 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5.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这里评述的“某一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6. (2021八上·新化期中) 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苛刻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7. (2016八上·东营期中)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8. 历史学习要明其因果与时序。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 .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运动兴起 B . 甲午战争失败百日维新出现 C .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新文化运动开始 D . 华盛顿会议召开五四运动爆发
  • 9. “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由此可见,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目标

    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0. (2022八上·朝阳期中) 如图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 . 师夷长技 B . 国家统一 C . 军阀割据 D . 走向共和
  • 11. 如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在某报纸上的漫画《靠不住》。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三从四德”在世界进步潮流中摇摇欲坠

    ②抨击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

    ③妇女在新文化运动中获得了彻底解放

    ④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2. (2021八上·无棣期中) 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 .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 .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13. (2021·宁德一模) “1921年,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这一“火种”指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D . 南昌起义的发动
  • 14. 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取得的成果是( )

    A . 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 . 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 15.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开展土地革命

    ④进行辛亥革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B . 井冈山会师 C . 百团大战 D . 平型关大捷
  • 17. 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 . 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 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 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 . 电影《甲午风云》
  • 18. (2018·玉林)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 .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 .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 19. (2021·镇江) 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 “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 . “要和平,争民主"
  • 20.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英勇战斗,以下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时间

    指挥官和战役战斗

    影响

    A

    1924年

    叶挺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孙传芳主力被消灭

    B

    1934年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

    1941年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

    1947年

    林彪指挥淮海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A . A B . B C . C D . D
  • 21.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哪次会议上( )
    A . 中共“三大” B . 中共“一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22.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兴国之梦”分别是( )
    A . 张謇实业救国 B . 康有为变法图强 C . 孙中山民主共和 D . 陈独秀民主科学
  • 23. 仔细观察图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1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成果

    ②图2反映出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图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④图1、图2、图3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24. (2021八上·泸县期末) 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 《黄河大合唱》 B . 《义勇军进行曲》 C . 《春天的故事》 D . 《我的中国心》
  • 25.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 陈独秀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变法图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26. 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失败、鲜血中探索出一条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向西方学习】“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以俄为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走自己的路】“干革命没有根据地就立不稳脚跟。…现在,我们就是要上井冈山,去寻找一个立脚点,使队伍不散,红旗不倒。这样,我们这块小小的石头,就总有一天会甩出去,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毛泽东

    1. (1) 中国人针对“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而做出了哪两次探索?这两次反映在制度上的探索又有何差异?
    2. (2) 在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谁?列举当时中国以俄为师,学习俄国城市中心暴动斗争方式的史实两例。
    3. (3) 转向农村后,中共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指的是?
  • 27.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请结合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2) 写出图2事件中成立的政府名称,该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何性质?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3这一场景得以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4. (4) 图4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哪一战役?占领南京有何标志性意义?
  • 28. 回首百年党史,坚定前行之路。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其中几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请结合年代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年代尺,指出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相对应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
    2. (2) “中国革命曾多次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但是中共凭借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最终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请选择年代尺中的一项史实加以论证。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认为中共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