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长安,是诗之“都城”;今西安,依然是一座可以吟着唐诗回家的城市。诗意的景致,潜藏在西安的地铁站台上。航天大道站的“敦煌飞天”,大唐芙蓉园站的游园赏灯,大明宫站的万国朝贺……一站一景,画连环。诗意的生活,浸润在古城的寻常巷陌里。行走在西安,不时可见身着古装的翩翩少男少女,他们在古风古韵的街市中浅吟低笑、徐徐穿行。诗意的创作,闪耀在“文艺陕军”的精品力作中。一大批优秀作家扎根三秦大地、笔耕不。《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主角》等作品中蕴含的现实主义、乡土气息、家国情怀一脉相承。长期浸润在丰沛的文化土壤之中,西安市民脸上所洋缢着的自信和从容,就是这座古城独特的城市气质。

    1. (1) 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juǎn chuò B . juǎn zhuì C . juàn chuò D . juàn zhuì
    2. (2) 语段中画横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潜藏 B . 翩翩 C . 一脉相承 D . 洋缢
  • 2. 经典诗文默写。[在(1)~(4)题中,任选三题;在(5)(6)题中,任选一题;第(7)题必答] 
    1. (1) 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2) ,寤寐思服。(《关雎》)
    3.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 (4) 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5. (5)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贺敬之《回延安》)
    6. (6)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贺敬之《回延安》)
    7. (7)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是不会被时空阻隔的。
  • 3. 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照要求填空。

    我熟悉的那些年轻人中,没有一个有他那样坚强的意志,那样明确无误而又别具一格的生活见解,没有一个。而我和他的友谊本身也是非同一般的。正是因为追求夺目的光彩,也因为我异想天开地要“考验考验”他,有一次我差点没要了他的小命。这件事眼下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十分惭愧。

    以上文段节选自长篇小说《》,语段中的“我”是(人名),“这件事”指的是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从长远角度来看,网络作家的成长需要文学评论的支撑。②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学样式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化、高水准的文学评论。③通过高质量的文学评论,可以让作者更好地理解读者的需要与文学的价值。④上海网络作协主办的电子期刊“网文新观察”,邀请相关专家对网络文学热点话题、热门作品进行点评,取得了良好效果。⑤“陕西北路网文讲坛”也一直坚持邀请网络文学作家、编辑、评论家等和读者面对面交流,拉近读者与网络文学的距离。

    1. (1) 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第③句有语病,请你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5. 育德中学开展主题为“厉行节约  理性消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 (1) 【活动一:书写标语】请将这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取之有度  用之有节

    2. (2) 【活动二:探究结果】下面是活动志愿者对500名初中生零花钱来源和每月零花钱消费金额的调查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初中生零花钱来源调查表

                                                                                                    

      来源

      父母

      其他长辈

      压岁钱

      比例

      80%

      14%

      6%

      初中生每月零花钱消费金额调查表

                                                                                                                                

      每月零花钱消费金额

      100元以下

      100~200元

      200~300元

      300~400元

      400元以上

      比例

      7%

      8%

      27%

      42%

      16%

    3. (3) 【活动三:邀请嘉宾】为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学校打算于6月18日上午9点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举办主题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演讲比赛,拟邀请市作协的谢严平担任嘉宾评委。请你将邀请函补充完整。                                 

      邀请函

      尊敬的谢严平老师:

      您好!

      育德中学

      2023年6月15日

    4. (4) 【活动四:参与讨论】同学们围绕“中学生如何正确消费”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说说你的看法。(50字左右)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曾是最古老的“网红”城市,十三朝古都已辉煌多年;西安又是最年轻的“网红”城市,对它随手一拍的片段在短视频平台都可能收获众多网民的点赞。

    在西安,身着汉服的女孩随处可见。她们妆容精致,发型考究,穿着形制各异的华服。在地铁上、街道边或者是博物馆内,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穿着汉服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时尚”“风尚”。不光是游客,不少西安女孩也会在自己的衣橱里备上两件汉服。

    “研究汉服是我的爱好,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为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感到骄傲。”一位“00后”汉服爱好者一边说一边展示着自己拥有的各种形制的汉服。在她看来,西安跟汉服的契合度很高。“在这里,从来不会有人觉得你穿汉服是在穿奇装异服。”她表示,自己日常出行也经常穿汉服,“可以说,汉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

    (选自《三秦都市报》2023年5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二:新汉服,也被称为现代汉服,是来源于汉民族传统经典服饰样式并保留其典型形制特征,再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创新的汉服体系。

    材料三:当前汉服风潮在年轻群体的兴起,其背后原因不仅是汉服本身的古风古韵让人沉醉,更多的是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和热爱,这体现了青年的文化自信。西安历史古迹众多,成为汉服打卡拍照的绝佳取景地。城墙、碑林、钟鼓楼等古建筑自带历史“滤镜”,拍照时氛围感十足,“出片率”极高。

    西安高校林立,各类汉服社数量较多且成立较早。早在2007年,一群青年人举办了“丁亥年中国长安汉服成人礼”,这是西安较早的正式汉服活动之一。每逢上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少高校都会举办相关汉服活动。此外,西安的不少中小学也将汉服引入教育中,入泮礼、开蒙礼等仪式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了传统文化。今年,西安多所高校在运动会上都组织了汉服方阵,“西北大学上演簪花仕女图”“西京学院汉服方阵”等表演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出圈。

    西安不少景区都推出了如“穿汉服免门票”等活动,此举在为景区“引流”的同时,也助推“汉服自由”成为西安文旅发展的一大IP。同时,随着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当地聚焦文艺范儿、沉浸式的文旅项目创新,也在加快构建主客共享的汉服文旅消费新场景。

    (选自“西安发布”2023年5月7日,有删改)

    材料四:西安“汉服自由”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引人深思。当下的西安汉服市场依然局限于文旅衍生体验项目,盈利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汉服市场而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个性,对定制汉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才能提升产品更高的溢价能力。国内较为知名的汉服品牌集中于成都、杭州、广州等南方城市,西安仍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时常能发现网友对西安汉服质量不佳的“吐槽”。一些汉服店铺注重眼前利益,急于赚文旅产业带来的“热钱”,忽视了汉服的质量和原创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西安汉服文化的口碑。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对汉服的认知仍较为浅层地停留在“好看”上,对其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不仅在西安,放眼全国,很多店铺对于所售服饰究竟能否被划归为“汉服”并不在意,一些今人臆造的“演出服”也被当作汉服,堂而皇之地摆在店内供人挑选,使人最终呈现出的造型不伦不类。

    西安因汉服获得“流量”,但要将汉服转化为“留量”,并真正实现汉服的价值,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发力。

    (选自“西安发布”2023年5月7日,有删改)

    1. (1) 西安汉服文化兴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简要回答。
    2. (2) 请结合材料四,对西安“汉服自由”背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穿着汉服已成西安的“时尚”“风尚”,西安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女孩,汉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多数西安女孩的生活。 B . 近五年,中国新汉服行业整体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新汉服的主要消费人群是36岁以下的年轻人。 C . 西安众多古建筑自带历史“滤镜”,在这些地方拍照时氛围感十足。因此,这些地方成为汉服打卡拍照的绝佳取景地。 D . 汉服不仅仅外在好看,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将今人臆造的“演出服”当作汉服,是对汉服的认知存在不足。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伏  击

    余显斌

    ①草湖之所以叫草湖,是因为湖中芦苇多,红蓼、白蓼多。芦苇密密麻麻,直接遮住了湖面,中间夹杂着细细密密的红蓼花、白蓼花。

    ②日军的铁壳船在湖上转来转去,嗖嗖地驶过,很快。游击队曾伏击过日军的铁壳船,但是失败了。因为游击队的小木船根本挡不住铁壳船,被铁壳船一撞就翻了。而且铁壳船上的机枪“哗哗哗”地扫射着,子弹像雨点一样泼洒。游击队的张队长看着铁壳船突围而去,哎了一声。小战士周田也气呼呼道:“小鬼子,等着吧。”

    ③这一天,大家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将芦苇秆衔在嘴里呼吸,躲在水下伏击铁壳船,结果还是不行。鬼子小队长坂田太狡猾了,自上次遭遇伏击后就更加小心了,时不时用机枪对着水面扫射,人怎么埋伏啊?

    ④周田虽然只有十四岁,可人小点子多,被战士们称为“小参谋”。张队长便问他:“小参谋,你有法子吗?”周田摇了摇头。张队长无奈,挥了挥手,让战士们先回家,暂时放弃目标。周田也回家了,他低着头,非常沮丧。

    ⑤第二天早上,周田早早吃了饭,到屋后的铁牛峰砍柴去了。铁牛峰矗立在草湖边,湖和山之间的小村,就是周家庄。村里人以前常在草湖里打鱼、割芦苇,再围坐在湖边编席子、吃烤鱼。自从鬼子来了后,村子里就再也没有过去那样的热闹、幸福了。

    ⑥周田上了铁牛峰,找到一处密集的林子,开始砍柴。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刀。因为他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很密集。周田抬头四处张望,看到前面不远处一根粗树枝上挂着一个灯笼大的胡蜂蜂巢。蜂巢上密密麻麻地附满了胡蜂。它们时而飞,时而停,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让人疹得慌。因为胡蜂的毒性很强,能蜇死牛,所以当地人都管它们叫“蜇死牛”。

    ⑦周田灵光一现,忙跑回家里,找了一块黑油布,让妈妈做一个大布袋。妈妈问干啥,他只说:“这是秘密。”妈妈以为是游击队需要,就拿着针,按照他要求的大小缝制了一个袋子。周田看了,十分满意。

    ⑧到了晚上,周田带着袋子又去了铁牛峰。月光下的铁牛峰,如水墨画一样。他蹑手蹑脚也走到那棵树下。晚上的胡蜂和白天不同,它们要么附在蜂巢外,要么钻入巢内,非常安静。周田轻轻地靠近蜂巢,然后张开布袋,小心翼翼地把整个蜂巢都装入其中,然后迅速捏紧袋口,再用绳子将之死死绑住。一个住有成千上万只胡蜂的蜂巢,就这样被他装入了袋中。他提着袋子,朝家里飞奔而去。

    ⑨第二天,一只载着鱼、腊肉、米面等食物的小船出现在草湖上,撑船的人是周田。他的船在苇丛间如柳叶一样飘着。突然,他遇到了坂田的铁壳船。坂田看到船里的东西,大声喊道:“你,停下。”周田慌了,不但没停下,反而撑船就逃。苇草“哗啦啦”朝两边分开,船儿如一条鱼儿窜过,可无论多快,也快不过铁壳船啊。铁壳船已经追上来了,周田见了,一跃跳入水中,消失了踪迹。坂田一挥手,铁壳船靠近小船,看到船里的东西,鬼子一个个哈哈大笑。

    ⑩鬼子们把装有食物的袋子搬上了铁壳船,一个个打开,脸上露出了贪婪的神情。最后开到一个黑袋子时,因为袋口扎得很紧,一个鬼子迫不及待,便用刺刀一挑,将袋子挑出了一个大大的口子,随之一股黑色旋风飞出,笼罩了整个铁壳船。这会儿鬼子的三八大盖失去了作用,刺刀失去了作用,机枪也失去了作用。鬼子们乱作一团,惨叫连连,一个个捂着脑袋,朝水里跳去,跳进了游击队的包围圈。

    ⑪最终,几十个鬼子,要么被蜇死,要么被淹死,要么被活捉,一个都没逃掉。

    ⑫游击队战士带着战利品,让一个俘虏开着铁壳船,朝着暮霭升起的苇荡深处驶去。“小参谋”周田站在最前面,一脸阳光。

    (选自《小说月刊》2023年第1期,有删改)

    1. (1) 请认真梳理小说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每空8个字)

      两次伏击,均未成功→暂时放弃,沮丧回家→→带着布袋,夜取蜂巢→主动出击,诱敌上当→

    2. (2)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而且铁壳船上的机枪“哗哗哗”地扫射着,子弹像雨点一样泼洒。(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②这会儿鬼子的三八大盖失去了作用,刺刀失去了作用,机枪也失去了作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 (3) 选文第⑤段写周家庄村民的生活状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请简要说说你对小说结尾句中“一脸阳光”的理解。
    5. (5) 小说主人公“小参谋”周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人物特征。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子曰:“骥下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节选自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注释】①骥:好马,一种能一日行千里的良马。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食尽粟一石

      ②执策而

      ③诚以德为性所

      ④虽马是马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和“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B .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 . 濯清涟不妖(《爱莲说》) D . 一怒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4. (4)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面在谈马,实际是在谈人才,但对人才问题的看法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请简要分析“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句中“辗”字的表达效果。
    2.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0分)
  • 10.  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燃”是昂扬向上的激情,“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燃”是无限极致的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燃”是视死如归的信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个人到社会,从小我到家国,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部“高燃”的历史,“燃”是一种蓬勃张扬的生命力,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驱动力。

    请你以“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