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历史的天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向古代典籍钻探(lì)尽心血的闻一多、对国民党御用文人深痛绝的鲁迅、为祖国核武器事业至死不(xiè) ② 的邓稼先、在文风方面力求简洁并以身(zuò) ③ 则的叶圣陶、在飞船上也不忘俯瞰祖国大地的杨利伟、被冽的寒风吞噬躯体却依然进行科学观察的南极探险者……他们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语文使我们思接千 , 心游万仞,与前贤畅谈、领名人风采,构筑起一个无比热、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1. (1)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wù   lín   zǎi   zhì B . è    lǐn    zài    chì C . wù    lǐn    zǎi    chì D . è      lín     zài     zhì
    2. (2)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沥 ②邂 ③做 B . ①沥 ②懈 ③作 C . ①历 ②懈 ③做 D . ①历 ②邂 ③作
  • 2. 古诗文默写。

    “写景·状物”类诗文佳句选辑

                                                                                                                                        

    写景

    融情

    于景

    仰望泰山。 “造化钟神秀,”,神奇秀丽的美景和参天矗立的雄姿,让杜甫心生豪迈之意。(《望岳》)夜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朦胧月色,凄清悲凉,引发杜牧的兴亡之忧。(《泊秦淮》)

    寓理

    于景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重重,遮天蔽日,但王安石笃信“只要站得高,就能看得远”。(《登飞来峰》)

    探访山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出,使陆游顿悟“身处逆境,锲而不舍,也会绝处逢生”。(《游山西村》)

    状状物

    托物

    言志

    独爱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生于污浊境,坚守清白心,寄托周敦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爱莲说》)

    借物

    喻人

    移情落红。“”,落花身泥土而更护花,喻指龚自珍虽远离官场,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己亥杂诗》)

  • 3.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代画家张彦远说: “书画异名而同体。”书画自古就是相通的,古人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用著名画家石涛的话说是“其具两端,其功一体”。历史上一身兼书画二任者大有人在。有以书入画者,也有以画入书者,有以画名世者,也有以书名世者,所以出现了画家的书法和书家的绘画。 ____:____。____ 。____,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遗产。

    ①书法与中国画的特殊关系,表现在审美上是西洋画所没有的一项特别的内容

    ②书家作画,擅长将书法的笔法气韵用之以画,故画有书味

    ③画家作书多将其绘画之笔墨意趣之于书,故书有画意

    ④无论是画家之书还是书家之画,高水平的其法与理都是相通的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②③④
  •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红岩》中的许多英雄人物都展现出这种境界,请从下面任选一位,说说他(她)是如何做到的。

      ①江姐 ②许云峰 ③华子良

    2. (2) 鲁迅先生说科幻小说是“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的艺术。只有科学而没有人情,科幻小说就变成冷冰冰的科学知识的堆砌而失去了魅力。请你结合小说《海底两万里》的情节解说其中的“人情”。
  • 5. 传承经典文化,感受戏曲魅力。振兴中学正在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拟写开场白】

    1. (1) 学校邀请南阳市“梨园春豫剧团”来校演出。校团委让你做节目主持人,请你结合以下三则材料,拟写开场白。(能体现豫剧的主要特点,120字左右。4分)

      材料一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豫剧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材料二 豫剧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其中传统剧目近千出,历史上曾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之说, 《花木兰》 《穆桂英挂帅》 《对花枪》《唐知县审诰命》等众多传统剧目长期以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

      材料三 豫剧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长期受中原文化特别是黄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响; 它在演出剧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乐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河南地方风格,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我国民族戏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2. (2) 学校对全校师生做了“戏曲进校园”实施方式受欢迎程度调查问卷,请根据下表的反馈数据,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戏曲进校园”实施方式受欢迎程度调查问卷

                                                                                                                                                                 

      调查

      对象

      音乐老师课堂上进行戏曲教学

      学校组织学生去剧院观看戏曲演出

      参加学校组织的戏曲社团”

      请戏曲剧团来学校演出

      学生

      32%

      80%

      66%

      97%

      老师

      90%

      71%

      60%

      95%

    3. (3) 校豫剧社团准备邀请社团辅导员马老师开展讲座,以下是社长小文给马老师发的邀请短信,其中一处词语搭配不当,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马老师,您好!我是振兴中学豫剧社的社长小文。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领略戏曲艺术魅力,创造校园人文艺术氛围,我们诚挚地向您发出邀请,请您于5月10日上午9点在学校大礼堂开展一场关于豫剧文化的专题讲座。要求在百忙之中抽空指导。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6.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卖水果的老人

    ①小区墙外的地摊区有一位卖水果的老人,看上去七十多岁,个子不高,稍有些驼背,皮肤呈黑褐色,在摊主们中很显眼。老人不大说话,每天只是守在摊前,瞪着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注视着过往的行人。

    ②我第一次与老人打交道是买他的桃子,见摊前有微信支付码,问他现金付款还是微信支付,他幽幽地嘿笑着说:“有现金还是现金吧,微信支付怕到不了我手里,微信码是儿子手机的。”付完款后,他还欠我九分钱,因无法找零,要多给一个桃子,我说算了,那几分钱不要了。没想到,老人很是感动地说: “我这还是第一回刮着别人的。”说这话时他眼神里带着歉意嘴里有点结巴几根“山羊胡”也微微地抖动了起来

    ③一回生,二回熟,在以后的时间里,又买了老人几次水果,每次的秤都是高高的。或许是我常买老人的东西起了带动作用,摊前的人多了起来。老人诚实守信,逐渐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④经交谈,得知了老人的基本情况。他老家在城南山区的一个村庄,儿子已结婚,住在城里,老夫妻两人看大了孙子,不愿在城里居住,喜欢乡下的空气,觉得住老屋舒服,遂回了老家。老人不愿意伸手向孩子要钱,和老伴在原庄稼地里栽了各种果木,果熟时每天到城里卖点,生活还算过得去。

    ⑤一天下午下班后,飘起了小雨,我匆匆回家,走到小区墙外,摊主们大都收摊,忽听卖水果的老人向我打招呼,我上前问明了缘由。原来,老人从苹果园地里挖了荠菜,一直在等着我捎回家。我再三婉拒,老人不肯,只好收下。拿着荠菜,看着雨中的老人,我鼻子有点发酸。

    ⑥有一件事情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对不起老人,那些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⑦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买老人的水果。看到刚摘下的新鲜杏子,我连价格也没问,对老人说: “买两斤吧,您这么大年纪了,卖点东西不容易,也不和您讲价了。”“咱都是老熟人了,我知道你是实在人,实在人好啊,有好报!”老人乐呵呵地夸了我一句。

    ⑧我蹲下身,装了一袋递给老人,老人称重后,我随意地问了句:“杏子酸不酸?”老人说: “你尝尝吧。”我顺手从袋里拿起一个杏子用手擦了擦,刚要往嘴里放,手机响了。站起身,接完电话,准备付钱,又不经意地问了句: “够秤吗? ”“秤都高高的,我老头子从不哄人,不信再称, 称你看看。”老人不假思索地说。我说不用称了,老人执意地拿起那杆老秤用秤钩挂起杏袋眼睛凑近秤杆称了起来。

    ⑨“不对啊,明明刚才秤高高的,怎么不够秤了?”老人一脸疑问。我也看见秤杆低向了秤砣一边,急忙打圆场地说: “没什么,可能是您眼花了,刚才没看准。”此时,老人好像想起了什么,打量了一下我,欲言又止,自言自语说了一句:“人不管干什么事儿先要把心放正啊心放正了什么事也好说

    ⑩我听着老人的话,嘴上说没什么,心里却犯了嘀咕:难道真的是“无商不奸”吗?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杀熟”呢? 随之,脑海里涌现出一些听闻的卖东西的人嘴上说着漂亮话却缺斤短两不讲诚信的事儿。霎时,感觉老人眼睛里慈祥的光亮变得深不可测起来。正胡思乱想着,老人从杏堆中拿了两个杏子放进袋里,带着肯定的语气说: “这回保准够秤了。”

    ⑪回家的路上,我仍然有些疑惑,思索着发生的一切。回到家,从裤子布兜里拿手机时,里面竟有一个杏子! 猛然间想起,买杏时,我从塑料袋里拿了一个杏子,还没顾上尝,来了电话,这杏子一定是接电话时无意间顺手装进了布兜。这些,我当时没有了印象。想想老人称完杏时欲言又止的神情,我明白了,有些自责; 想想老人最后说的那句话,我忐忑的心又平实了许多。

    ⑫日复一日,这件尴尬的事情也就过去了。最近一段时间,没见到老人出摊,我心里时常想起他。听邻居说老人生病了……

    1. (1) 文章详写了卖水果老人的哪件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部分?
    2.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3. (3)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说这话时,他眼神里带着歉意,嘴里有点结巴,几根“山羊胡”也微微地抖动了起来。(从描写角度进行分析)

       ②老人执意地拿起那杆老秤,用秤钩挂起杏袋,眼睛凑近杆,称了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4. (4) 第⑨段中老人自言自语的这句话:“人不管干什么事儿,先要把心放正啊,心放正了,什么事也好说!”

      是对谁说的呢?请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7.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窗前的小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 “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 ,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 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 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根据表格,梳理文章思路,完成相应的填空。                                                                                                                                                            

      时间

      十多年前的冬天

      农历二月

      去年夏天

      有段时间

      所见小杏树

      在展曦中伫立

      头顶浓阴去了又来

      我的情感

      期待,喜爱,珍惜

      感动,敬佩

    2. (2) 赏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

    3. (3) 作者写杏树时,还写了它周围的大柳树、大香椿树、大柿子树,这样写有何作用?
    4. (4) 阅读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从选文中的小杏树和材料中的小桃树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答出两点)

      【链接材料】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贾平凹《一颗小桃树》)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方法

      在横线上解释加点词

      结构对

      照法

      上句:[有仙则名]名:出名

      下句:[有龙则灵]灵: 

      课内迁移法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欧阳修《卖油翁》)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惟: 

      查阅字.典法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素”的常用释义:①白色;②不加装饰的;③白色的绢;④平时。[可以调琴]素: 

      勾连成语法

      [形影不离][形销骨立]

      [无案牍之劳形]形: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表现了居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以情趣之雅可窥见“陋室”不“陋”。 C . 本文语言风格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D . 作者借用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意在表明自己的“陋室”更加有名。
    4. (4) 托物言志是古代文人志士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结合《陋室铭》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托物言志手法在两个语段中的具体运用。

      【链接材料】盖闻地有高人 , 品格与山川并重; 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逸老 , 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

      (节选自张岱《补孤山种梅叙》)

      【注释】①高人:高明的人,指北宋诗人林逋。②西泠逸老:西泠,桥名。逸老,隐遁的老人,指林逋。

  • 9.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短诗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 . 第三句登楼眺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D . 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 (2)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四、作文(50分)
  •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写人的课文,并学习了写出人物精神的常见方法及选材方法,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注意详略安排,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挚,有细节描写;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