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9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话体现的思想属于(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2.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曾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雅典成为“邻人榜样”是因为( )
    A . 商业繁荣 B . 武力强盛 C . 民主制度 D . 疆域广阔
  • 3. 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到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此处“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是指( )
    A . 庄园与法庭 B . 封君与封臣 C . 教会与大学 D . 富农与市民
  • 4. 下列史实能反映古代亚非大河文明出现阶级分化的是( )

    ①法老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象形文字

    ④种姓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唐《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一》记载:“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舶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京杭大运河 D . 长城
  • 6. 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写道:古代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 )
    A .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B . 为读书人创造相对平等的机会 C . 为政府招募了忠心耿耿的臣子 D . 为邻国提供了可供学习的模式
  • 7. 下面是一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书籍的分类整理单,其中第一类书籍可补充( )                                 

    第一类:《汉书》《资治通鉴》

    第二类:《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第三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A . 《史记》 B . 《道德经》 C . 《齐民要术》 D . 《大唐西域记》
  • 8. 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三省六部制限制地方权力 B . 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C . 收回地方行政、财权和军权 D . 设立刺史,加强监督
  • 9. 下列发明对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有( )

    ①造纸术

    ②雕版印刷术

    ③火药术

    ④活字印刷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现实生活。下列选项中,传统习俗记载与当下节日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传统习俗记载

    当下节日

    A

    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梦粱录》)

    春节

    B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东京梦华录》)

    中秋节

    C

    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风土记》)

    端午节

    D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

    清明节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 11.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分合变换】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开疆拓土】

    材料二:

    【胡汉交融】

    材料三:南方的汉人“自晋、宋以来,号洛阳(北魏都城)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北魏辖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统一大势】

    材料四: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结束长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
    2. (2) 根据材料二,比较秦朝疆域与元朝疆域的异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方汉人对北魏的态度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原因。
    4. (4) 综合材料,简述中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原因。
  • 12.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

    【丝路绵亘】

    材料一:

    【丝路交往】

    材料二:古代丝路交往史实

    序号

    往来史实

    序号

    往来史实

    张骞出使西域

    鉴真东渡

    汉明帝派使者求佛法

    日本遣唐使访华

    玄奘西行

    马可•波罗来华

    【丝路变迁】

    材料三: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宋朝皇室南迁后,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这得益于当时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摘编自昌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丝路精神】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1. (1) 根据图片,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 (2) 给材料二中的史实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4. (4) 归纳丝路精神的一个特征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