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执笔青春,书写梦想。七月,带着缤纷的色彩飘落在我们身边,万绿丛中,荷花初绽,一尘不染地笑着、美着,诗意了学子生命拔节的日子。盛夏的阳光,亦洒满岁月的故事,镌刻进岁月的年轮,激荡起童话般的记忆。在通往成长的路上,我们不仿徨,不浮躁,不懈怠,纵情驰骋,用激情演译青春故事。这,就是人间最绚烂的七月天。

    1. (1) 请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执笔青春,书写梦想。

    2. (2)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驰 

    3. (3) 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为  改为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B .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C . 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振聋发聩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梁衡《壶口瀑布》) D .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太空授课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更多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B . 第二十届人大代表们就如何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C .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 D .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所以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 4.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②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③《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④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A . ③②④①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①④②
  • 5. 古诗文默写。
    1. (1)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3. (3) 怒而飞,。 (《北冥有鱼》)
    4.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 (5)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6. (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天下人的苦乐置于自身之上,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所表达的推己

      及人、忧国忧民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7. (7) 请写出含有“云”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
  • 6.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青春胜利了。保尔终于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母亲挽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看了很久,雪在融化,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一只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咱们俩终于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这段文字出自(填国籍)作家(填人名)的名著《》。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病床上克服困难,计划写一部中篇小说,并给它命名为《》。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7~10题,共10分)
  • 7. “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和”是社会交往的准绳,“和”还是国家共处的原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 (1) 班级征集“和”的名言,请选出不符合主题的一句。
      A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B .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C .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D .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2. (2) 至今,俄乌战争已持续一年有余,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董雪) 针对像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举行谈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月1日表示,中方一-直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欢迎俄乌双方启动和平谈判。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 据报道,2月28日,俄乌代表团在白乌边境城市戈梅利举行谈判。中方此前一直表示希望双方通过和平谈判寻求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对当前谈判形势有何评论? 汪文斌说,中方一-直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欢进俄乌双方启动和平谈判。“我们注意到,双方商定近期将举行新一轮谈判。希望双方继续保持对话谈判进程,寻求照顾双方合理安全关切、实现欧洲共同安全、有利于欧洲长治久安的政治解决之道。”
    3. (3) 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第10题涉及的除外)
    4. (4) 班级定于本周三下午1点召开“以和为贵”主题班会,特邀请对“和文化”有专门研究的王老师作为嘉宾参加本次班会。作为邀请人,你见到王老师后,将怎样说?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4题,共34分)
  • 8.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诗词赏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目的。 C .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 “愿天寒”说明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无奈。
    2.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用诗歌原句填空)
  • 9. 【古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器重。②枉:屈就,屈尊。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 临:

      ②徐庶见先主 见: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 (3)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 (4)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 . 【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 . 【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 . 【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 10. 阅读《运动对大脑有这么多好处,你都知道吗?》,回答问题。

    运动对大脑有这么多好处,你都知道吗?

    ①“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著名格言。运动能让人更强壮、更健康,这件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不过有科学家发现,运动不光对身体有好处,其实对我们的大脑也非常有益处。

    ②你可能知道,大脑是我们身体里极其复杂的结构之一 , 它是一团富含水分的粉色果冻状物质。多亏了大脑,我们才能够拥有记忆,进行计算、推理,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大脑也决定了我们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是乐观开朗还是沉静忧郁。

    ③人人都希望拥有聪明的大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觉得,大脑是不是聪明,主要看父母的遗传,以及摄取的营养是否充足。换句话说,得有聪明的爸妈和丰富营养的食物,一个人才可能拥有更聪明的头脑。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除了前面这些因素,简单的运动,也可以给大脑带来很多好处。

    ④首先,运动能改善人类的记忆能力。科学家发现,一个人如果有经常运动的好习惯,他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得到改善,这些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以提高记忆能力。如果小朋友经常运动,那么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就有可能记住更多的知识,考试也会取得更高的成绩。

    ⑤运动的第二个好处是能够延缓人类大脑的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逐渐迈向老年,大脑也会逐渐退化,尤其与注意力、决策力、长期记忆有关的区域,更是退化得最严重的区域。不过科学家发现,经常锻炼的人,在他们的大脑中,与注意力、决策力、长期记忆有关的区域都会变得更强壮。换句话说,运动可以延长大脑的生命力周期。

    ⑥不过,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犯嘀咕:上面这些提高记忆力、保护大脑的好处,都需要“经常”运动。如果运动的次数不够多,那大脑还能受益吗?

    ⑦其实,运动对人类大脑还有第三个好处,而且只要运动,你就会感受得到,那就是运动能让人的心情变好。这是因为运动的时候,大脑会提高咱们身体里“快乐激素”内啡肽的分泌水平。有的人平时不爱动,但偶尔打上两小时篮球,在大汗淋漓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痛快、心情很好,这就是因为体内内啡肽分泌水平上升了。

    ⑧既然运动对大脑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每周运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的。不过一般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周最好能够运动3~4次,每次运动时长为30~45分钟。而且,这些运动最好是能让心跳变快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操、游泳、骑自行车等。这样,只要每周抽一两天走路或者骑车通勤,周末再去游游泳、踢踢球、逛逛公园,锻炼目标就很容易达到了!

    (选自科普中国网2022年11月9日)

    1. (1) 文章以“运动对大脑有这么多好处,你都知道吗?”为题,有什么作用?
    2. (2) 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文章第⑧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运动对大脑的好处。
  • 11. 阅读《为了父亲的心愿》,回答问题。

    为了父亲的心愿

    ①“孩子,把工作辞了吧,回来当兵去!”电话的那一头,父亲的声音有点沉重。

    ②这个月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不下5次了,但邓强始终下不了决心。他毕业才几个月,好不容易签约到了深圳这家公司从事IT工作,专业对口,刚上班月薪便一万多元。现在他正逐渐熟悉这项工作,一切都在慢慢走上轨道,父亲却不断催他锌职回去当兵,这怎么好与老板提呢?

    ③但邓强理解父亲。只要自己一日不回去,父亲就会不断打电话来,说不定是今晚,或者明天早上。

    ④邓强今年22岁,1.75米的身高,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却是学校里的体育健将,身材魁梧,的确是块当兵的好料。

    ⑤邓强一家与部队有着深厚的情谊。邓强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部队志愿兵。祖父邓卫国,1971年当兵,义务兵役结束后转为志愿兵,继续留在部队工作。1998年夏天,中国大地上,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突发全流域型特大洪水,他的祖父,在抗洪数日间参加了数次抢险战斗,带病坚持抢险,最后倒在了洪水中,光荣牺牲,时年47岁。

    ⑤邓强一家与部队有着深厚的情谊。邓强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部队志愿兵。祖父邓卫国,1971年当兵,义务兵役结束后转为志愿兵,继续留在部队工作。1998年夏天,中国大地上,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突发全流域型特大洪水,他的祖父,在抗洪数日间参加了数次抢险战斗,带病坚持抢险,最后倒在了洪水中,光荣牺牲,时年47岁。

    ⑥父亲邓军,右腿已截肢,靠拐杖度量着他的后半生。但他却毫不沮丧,反而十分自豪,他经常指着他的残腿说:“我这条腿是有故事的,是有贡献的!”他这条腿,是参加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时失去的。

    ⑦父亲不止一次地对邓强说:“没有祖国,我们什么也不是。祖国有难,我们就要挺身而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有国才有家!军人职业是直接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职业!报效祖国不要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体现在行动上。你是我唯一的儿子,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能看到你走进绿色的军营。我更希望我们邓家,今后每一代都有当兵的人!”

    ⑧邓强想到这,眼睛一阵湿润,既为他的祖父,也为他的父亲!祖父虽然英年早逝,但国家和人民记住了他,给了他崇高的荣誉;父亲虽然残疾,但他觉得这是他人生的价值,来人世一趟没有白活,没有遗憾。

    ⑨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邓强不愿再想,决定满足父亲的心愿,继续完成父亲未竞的事业!

    ⑩这时太阳刚好落山,晚霞的余晖把房子四周照耀得鲜艳夺目。对,去找公司老板谈谈。邓强走出房门,挺起胸膛,迈开大步,向老板办公室走去。

    ⑪公司老板也是一位退伍军人,为人十分豪爽。刘老板对这个从211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小伙子充满了好感,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邓强说了祖父、父亲的故事,并告诉刘老板,父亲一而再、再而三打电话催促他回去当兵。刘老板沉默了一会儿,转头对邓强说道:“你是个人才,我很看好你,舍不得放你走,但我也是个军人,我能理解你的父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没理由阻止你报效祖国。今后,如果你还想到我公司工作,公司的大门永远为你开着!”邓强听完刘老板的一席话,双眼噙满了泪水,向刘老板深深鞠了一个躬,才转身离去。

    ⑫几天后,邓强回到了父亲的身边。父亲看着邓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多岁。

    ⑬经过层层筛选,邓强毫无意外地当上了一名光荣的新兵。

    ⑭送兵那天,父亲拄着拐杖,千叮咛万嘱咐。送新兵场面十分热闹,县四家班子领导全部到场,送兵的群众、少先队员手拿鲜花,早在公路两边排成长龙,锣鼓阵阵,醒狮狂舞。邓强走到父亲面前,向父亲行了一个并不十分标准的军礼,然后跟随新兵列着整齐的队伍,踏上了前来接送的车辆,徐徐向前方驰去。 

     (选自《玉林日报》2022年7月19日,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文章第⑪段中,邓强听完刘老板的一席话后,为什么双眼噙满了泪水?
    3. (3) 文章⑤~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 (4) 为了父亲的心愿,邓强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去当兵,究竟值不值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第25题,共50分)
  • 12.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追梦路上,我奋力奔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请以“友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⑵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⑶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⑷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