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7月...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第一站:诗文之光(20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语境选择填空。

    光,无处不在,请看: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阵阵声浪①(A振  B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是后生们在黄土高原上搏击出的生命之光: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最后一次讲演,狠狠chuí②击着敌人胆怯的灵魂, 那是闻一多先生在黑暗中点亮的革命之光;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那是chí chéng③在大地的自然之光。

  • 2. 请根据提示,完成古诗文填空,来-场逐光之旅。

    逐光之旅

    提示

    对应诗文句子

    出处

    失去光

    远贬他乡,触景伤情。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①

    柳宗元《小石潭记》

     

    寒冬单衣,心忧炭价。

    ,③

    白居易《卖炭翁》

    寻找光

    巧妙设喻,表从政之愿。

    ,⑤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追逐光

    伊人在水之湄,排万难以逐之。

    溯洄从之,⑥。溯游从之,⑦

    《诗经》之《蒹葭》

    相信光

    孤独心境,坚守高洁志趣。

    ,⑨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3. 名著是照进单调贫乏生活的一束阳光,请同学们循着光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吧!
    1. (1)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书”进行了详细解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如‘ , (上) ' (下)两个字,短画和长画都是抽象的符号,各代表着一个物类。”根据你的理解,这两个字最有可能属于以下造字法中的哪一项: ( )
      A . 象形 B . 指事 C . 会意 D . 形声
    2. (2) 请从第二行中选择最恰当的名家评论,分别填入第一行名著作品下面的横线上。

      作品名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名人传》

      《经典常谈》

      名家评语

      A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杂的理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吴小如

      B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夏丐尊

      C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傅雷

  • 4. 阅读小说时,人们总习惯把目光聚焦于主角身上而忽视了配角,但是,“红花还需绿叶衬”,配角作用同样不可轻视。请从以下配角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其作用。

    A席德(《苏菲的世界》) B田润生(《平凡的世界》) C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第二站:乡村之光(17分)
  • 5. 阅读

    萤照小屋

    李汀

    回到家乡,一眼望见山上木头建成的房子,一栋接一-栋,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童年的夏夜,我们坐在院子里,从木门望出去,成串成串的萤火虫在山间飞舞跳跃。仰头又是满天星斗,夜空湛蓝。山间萤火虫呼应着天上的星星,起伏的山峰呼应着湛蓝的夜空,吱呀吱呀响的木门呼应着蛐蛐声声。

    入夜了,我躺在木床上,星光从木窗户外透进来,在夜的羽翼下,星光格外灿烂,人的心也格外平静下来,静到万物的呼吸都微弱了。黑夜里,更能看清白天看不透的东西。人有时候,多么需要这么一个寂静的夜晚。这时候,有风把木门吹开了,透过半掩的木门,看得见山巅之上的星星,看得见山间闪烁的萤火虫。

    夜里,栀子花开放,递来丝丝馨香。夜风里,蛐蛐声声,传来点点寂静。星空下,有鸟影移动,隐于山的深处

    这样的夜只有故乡才有。只有在这样的大山深处,这些珍贵的原生态才得以穿越时间保存下来。不管有多少人离开大山,那些珍藏在人心的旧时光还在。只有在这样的夜里,我们才可以让虫鸣、鸟叫、溪水、山峰涌进心里。

    想着想着,我从木床上爬了起来,见山坳间,亮起一间间小屋,像是一串萤火虫在闪烁。母亲说,牛二从城里回来,修的啥子“萤照小屋”,十多间小屋,周末一下子都住满了人。城里人稀罕,说是来看星星,看萤火虫,吃农家饭。我对母亲说,那我去看看。

    月光跟随,路不远,我顺着小路走过去,不一会儿,我来到山间黄连树下,月光里,小木屋别致的坡屋顶,泛着木头香的木梯、木门、木窗子,俨然像走进一个童话世界。我三步并着两步,走上木台阶,小木屋里围坐了一屋子的人,原来是村里牛二和上海客人在聊天。

    老人呷了一口茶,说,我最喜欢你们这里的自然山水,有山野气。还有这里的美食地道得很,我和老伴每年都来,明天给我们整巴适呢。

    牛二拉着老人的手说,放心了,我们又推出了一系列山野菜,有金裹银、木耳炒腊肉、干豇豆炖猪蹄、野菇炖山鸡,还多得很。

    别说了呢,我口水都上来了。夜空高远,爽朗的笑声传出来,笑声在山野间一点一点落下,又一点一点放大。牛二与老人道别,走出小木屋,在台阶边撞见我,惊讶地拉着我手一个劲晃,“好久回来的,不是也来看萤火虫的吧?”我点点头,又摇摇头

    牛二接着说,回来正好,你父母那房子,我还想着也给改造改造。改造成这山间的小木屋,咋样?我这小木屋不够住,经常有人预定不到呢。我现在还想着把那些在外面打工乡亲们的房子也租下来,改造成民宿。

    说完,牛二拉着我边走边说,走走,看看我改造的小木屋。

    走进小木屋,一位头发花白,穿戴整洁的老人热情地走过来给我们倒茶。我环顾四周,原来青瓦盖的屋顶换成了一大片玻璃,拉开布帘子,就望见高远的夜空和闪烁的星星。长木凳改成长沙发,躺在长沙发上透过木窗子看见外面的小路,小路上正是点亮的萤火虫。一石磨改成的茶几,平静如镜,照得见光影。一项旧草帽和蓑衣挂在门板上,让人忆起往日岁月。走进里间,一张老旧木床,装扮一新。老漆的木桌子上摆放着书籍。电视柜是用树根做成的,放在角落里。木阳台上,一石猪槽装上土,种上了各种花,红花粉花在夜影里摇曳。

    牛二说,这小木屋都是就地取材改造,格调一致,小气息却不一样。这个小木屋叫寻野,还有叫竹雨、小萤、松花的呢。

    我微微点着头,开玩笑说,挣大钱了吧。牛二若有所思地说,也不是光想着挣大钱,我想着这也是乡亲们的一个门路呢。刚才在那个小木屋倒茶的李世平,60 多岁了,一个月挣三千多元,这老汉比年轻人都卖力。

    我脑海里浮现出李世平老人十几年前的样子,驼着背,整天在村里呆头呆脑的,还真与那刚才文雅倒茶的老人没有联系起来。怪不得,这外地人都说,这村子不仅风景自然独特,还有;这里的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牛二停了停,接着说,现在生活好了,想起我们小时候的穷酸样子,就一直想找个回报家乡的项目呢,这个项目找对了。牛二饶有兴趣对我说,小时候,我们都没有感觉到,这萤火虫对环境要求特别高。现在,好多地方夏夜都看不见萤火虫了。我们这里还有,真是奇迹,我要为子孙把这夏夜的萤火虫守护好呢。不然,哪一天,这萤火虫消失了,你说,这夏夜会有多孤独。

    我们在小木屋里夜谈了好久,谈到有一段时间乡村的孤寂,牛二说,现在不再担心了,乡村一天天生机勃勃起来,有人气,有产业,乡村又活了。起风了,萤火虫一团一团闪烁,静谧的小木屋泛着幽光,群山在青色的丛林中,萤火虫的微光繁星般点亮漆黑长夜。

    清晨,我被一阵阵鸟声叫醒,心里一时还记挂昨夜的萤火虫,它们飞哪里去了,它们像是故乡的一点微光,照亮了那一抹乡愁。

    (选自2023年05月12日《四川日报》)

    1. (1) 请跟着作者的脚步,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请仔细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夜里,栀子花开放,递来丝丝馨香。夜风里,蛐蛐声声,传来点点寂静。星空下,有鸟影移动,隐于山的深处。(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②我点点头,又摇摇头。(试探究人物此时的心理。)

    3. (3) 文末说“它们像是故乡的一点微光,照亮了那一抹乡愁”,请联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微光的理解。

      [链接材料]近年来,各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大批乡村发生美丽蜕变,吸引工商资本回到乡村,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新活力,使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金名片。(“新华社新媒体”)

    4. (4) 小柯研究生毕业之后,回到乡村一边开民宿,一边直播推广土特产,很多村民觉得研究生回农村是大材小用。你赞同村民的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并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第三站:文化之光(23分)
  • 6. 阅读

    “葫芦文化”主题阅读

    [神话中的葫芦]

    神话里的葫芦文化

    凌梦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葫芦有关的典故数不胜数。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民间传说中,葫芦是可以生出人来的。在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从远处漂来一只葫芦,葫芦里走出八个男子,一位仙女让其中的四位变为女人,与剩下的四名男子结婚,繁衍后代。此外,在彝族、基诺族和阿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民间都有关于“葫芦生人”的神话传说。这说明,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曾经一度崇拜葫芦,将葫芦看作人类始祖的起源。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十分喜爱葫芦,也是源于远古时代对葫芦的图腾崇拜,由于葫芦内部中空,能够漂浮于水面,洪涝灾害来临之时能够救人于危难,因此古代少数民族创造了“葫芦救人”的神话传说。相传在云南勐养江畔,一日山洪暴发,一位小伙子抱起一个硕大的葫芦,跳进滔天巨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的行为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了小伙子。小伙子拿起金葫芦吹奏出了美妙的音乐,洪水顿时退去,此时鲜花盛开,孔雀开屏,对这对情侣表示祝福,葫芦丝这一乐器从此在傣族人中间流传开来,并传播到了其他民族。

    葫芦与道教也有着密切关系。在《西游记》里,银角大王拿了太上老君盛金丹用的紫金红葫芦作为宝物。这只紫金红葫芦法力无边,竟然连孙悟空都被装进葫芦,还差点被葫芦里的阴阳二气化掉,丢了性命。《东游记》里的八仙之首铁拐李的法宝之一也是葫芦,里面装着灵丹妙药,能够为人治病疗伤,在过海的时候还可当成渡海的工具,其他七位神仙也都乘坐自己的法器过海,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葫芦文化之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它的名称、造型以及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的“蔓”又与“万”字谐音,同时萌芦里的葫芦籽特别多,人们会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的寓意。因此,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出现带有枝蔓的葫芦图。

    其次,葫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在手工艺品和绘画作品中,逄年过节的时候,人们经常制作各种葫芦状的面塑食品用来祭祀神灵,在工笔和写意绘画作品中,葫芦也经常作为创作者笔下的经典绘画元素,如《五福同春》《葫芦小鸡图》等。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葫芦还被制作成葫芦丝,葫芦丝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经典乐器之一。

    此外,古人崇拜葫芦也源自葫芦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甜葫芦可以食用,苦葫芦可以当工具使用;葫芦的体积有大有小,如水缸一样大的葫芦用来盛谷物,而体型较小的葫芦可以用来装食物等其他物品,甚至可以作为装饰品;切成两半的葫芦还可以当瓢使用。由此可见,葫芦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因此古人难免会将葫芦作为至高无上的图腾加以崇拜。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有删改)

    [庄子论葫芦]

    大瓠①之种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④之。”庄子曰:“夫子 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⑤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统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拼避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统,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⑦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大瓠[hù]:指大葫芦。②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的样子。③号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掊[pǒu]:砸破。⑤龟:同“皲”[jūn],指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开裂。⑥洴潞[píng pì],漂洗。統[kuàng],絮、丝绵。⑦蓬之心:心如茅塞,沉滞呆板而失去活力。

    [诗中葫芦]

    匏有苦叶①

    《诗经》.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②。深则厉③,浅则揭。

    有弥④济盈,有鷺⑤雉鸣。济盈不濡轨⑥,雉鸣求其牡⑦。

    睢䧳⑧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妻,迨冰未泮⑨。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⑩。人涉卬否,卬须我友⑪。

    [注释]①匏[páo]:葫芦。苦字在此读“枯”,匏叶枯了表示葫芦已成熟,既干又轻,可以作为涉水的用具,有“腰舟”之称。②济有深涉:济水的渡口有深浅。③厉:带子,用作动词,在水深之处用带子把葫芦系在腰间过河。④弥:形容江水汪洋态肆貌。⑤騭[yǎo], 形容野鸡的叫声。⑥轨:车辙。⑦求其牡:求得配偶。⑧睢䧳[yōng]:鸟和鸣。⑨迨冰未泮:指趁着河水还没结冻就来吧!⑩人涉卬[áng]否:人家去了我偏不去。卬,指我。⑪友:指爱侣。

    1. (1) 对于葫芦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下面的表述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 . “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的“蔓”又与“万”字谐音,同时葫芦的品种又特别多,人们会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的寓意。 B . 葫芦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只出现在手工 艺品中,人们经常制作各种葫芦状的面塑食品用来祭祀神灵。 C . 葫芦与佛教也有着密切关系,《东游记》里的八仙之首铁拐李的法宝之一也是葫芦。 D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葫芦有关的典故数不胜数,葫芦给我们呈现的是想象中的瑰丽世界以及浪漫主义的情怀。
    2. (2) 请结合《诗经》的语言特点,推测下列诗句最有可能出于《诗经》的一项是( )
      A .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B . 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 C .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D . 幡幡瓠叶,采之享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3. (3) 给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出朗读的节奏,限断3处。

      我世世为洴游紞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4. (4)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士如妻    男有分,女有 B . 夫子拙于用大    子非鱼也 C . 以封    一食尽粟一石 D . 以洴澼絖事    捕鱼
    5. (5) 用现代汉语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原文: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僻繞,则所用之异也。

      意思:

    6. (6) 人们将葫芦作为图腾而加以崇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具体阐述。
    7. (7) 《匏有苦叶》中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请举例分析。
    8. (8) 结合《大瓠之种》的内容,思考“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这句话隐含了庄子怎样的思想。请略作阐述。
四、第四站青春之光(45分)
  • 7. 根据要求作文。

    5月30日9时31分“神十六”升空,成功对接于空间站端口,翻开了中国空间站任务的新篇。未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也将于今年造访中国空间站。“第一次 上太空叫实现梦想,第二次叫超越梦想,第三次叫升华梦想,第四次,我感觉叫创新梦想。”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指令长景海鹏说道。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三个任务单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任务一:学校开展主题为“青春接力”的国旗下演讲稿征集活动,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份演讲稿。

    任务二:未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可以搭载一个学生,你很荣幸被选为其中一员,你猜想天上一日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逐光文学社“我的逐梦之旅”专栏正在向同学们征稿,请写一篇文章 (可以文学创作),向该栏目投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出现校名、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