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热(chì)        烧(zhuò)        冽(lǐn)        锋芒毕露(lù) B . 抖(chàn)        问(jié)        拖(tà)        气冲牛(dóu) C . (ròng)        污(huì)        镶(qiàn)        气方刚(xuè) D . (jué)        起(dié)        友(zhì)        然人梦(gā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迟钝    严谨    不期而致    千钧重负 B . 晌午    生疏    巅沛流离    言外之意 C . 执着    繁密    祸不单行    语无伦次 D . 谣言    薪金    深恶痛绝    妇儒皆知
  • 3. 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1.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 (2)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 (3) 宣室求贤访逐臣,。(李商隐《贾生》)
    4. (4) 莫言下岭便无难,。(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7. (7)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在春夜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
    8. (8) 龚自珍辞官离京,感慨中流露出未竟的志向,尤其《己亥杂诗(其五)》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4.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都曾帮助过弱者,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表。                                                                                                                                                  

    人物

    尼摩船长

    祥子

    帮助对象

    印度采珠人

    老马祖孙

    帮助行为

    创作意图

    表现祥子善良的禀性,揭示底层民众的悲惨命运。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国舞、中国民乐在国内外掀起热潮,京剧、昆曲等……在线上线下形成现象级传播,国风潮、非遗热持续升温。②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火”起来,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③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④80后、90后乃至00后年轻人,他们眼界开阔、创造力强,自信昂扬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共同让古老文明绽放耀眼的时代光芒。

    1. (1) 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语段中加点的“‘活’起来”“眼界开阔”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分别是短语、短语。
    3. (3) 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6. 学校初一年级正在举办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家国颂我参与】下面是一名同学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所创作的一首小诗。请阅读这首小诗,并说说你的感悟。

      《我爱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爱那澎湃的长江黄河,昼夜不息,哺育出华夏文明的硕果;

      我爱我的祖国,爱那万里长城的巍峨,亘古不变,守卫着壮丽多姿的山河。

      我爱我的祖国,我要用我粗拙的笔墨,写下心中不朽的赞歌!

    2. (2) 【家国事我来说】在讲故事环节中,小文同学对下面这段话画线部分的重音把握不好。其实画线句中有个副词表现力很强,请你帮小文把这个词挑出来,并说出要重读的理由。

      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邓稼先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我认为应该重读“”这个副词,因为

    3. (3) 【家国情我来抒】下面是本次活动的结束语,请你再补写一个句子,使其与画线句形成排比,让情感抒发得更为饱满强烈。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中的一朵云;。我和我的祖国,永远不可分割!

    4. (4) 【家国梦我来筑】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弘扬家国情,共筑中国梦

三、阅读(46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名思义,有声读物就是有声音的书。辞海中的定义为:录制在磁带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音的“电子书”。1934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读物在美国诞生,此后不少教科书出版商均以唱片形式出版语言教材。

    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2年,西安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为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3.03%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简·爱》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切实可感。

    【材料二】

    2022年5月31日,河南首家“城市公园有声书屋”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建成开放,首批游客走进书屋,体验通过扫描二维码聆听海量有声读物。

    此“城市公园有声书屋”内含书籍16800余册,主要设置青少年成长、榜样的力量、传统文化等版块,包括少儿国学、绘本故事、生活科普、经典名著、诗歌美文、初心家书、精神谱系、百家讲坛、中医养生、戏曲评书、廉政文化等26类书籍。走进古色古香的书屋,迎面而来的是浓浓书卷气和满满的科技感。

    有声书屋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便利性,市民游客通过微信现场扫码,即可免费听书学习。不仅在公园小憩时可以聆听,回到家中也能继续通过小程序听书,从而突破了一般城市书房的容量限制,为市民带来了“人在哪里,阅读阵地就在哪里”的城市阅读新体验。

    【材料三】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近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读物在美国诞生后,不少教科书出版商均以唱片形式出版语言教材。 B . 据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时长为半小时以下。 C . 河南首家“城市公园有声书屋”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建成开放,游客只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聆听海量有声读物。 D . 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发展。
    2. (2) 目前,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说说有声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 (3) 有人认为“城市公园有声书屋”只是一种摆设,大可不必设置。请你根据【材料二】找出观点回应。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向日葵

    ①乡村随处可见的诸多植物当中,我最喜爱的是向日葵。它们或成片地群聚于田野,或散落在农家的菜园,或零星地孑立于河堤上,或独自长在山坡上……无论土壤肥沃还是贫瘠,在哪里它们都可以恣意地释放生命的热烈激情,从不掩饰忠贞追随阳光的秘密。作为阳光的痴情恋人,它们活得率真,活得神采飞扬。

    ②我曾经在一堆嶙峋的乱石缝间,看到一株向日葵。或许是某个采石人无意中丢下的一粒种子,它就那般不管不顾地,在那坚硬的沙石间,无畏近乎窒息的干渴,将柔韧的根死死地扎向深处,倔强地长起来,不顾一切地迎向酷热的太阳,艰难而孤独。它圆圆的转盘状的花,像一则寓言,又像一首歌谣。

    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一起盛放时,那金黄色的汪洋,多么像大地上繁丽铺展的锦缎 , 那种令人目眩的巨大震撼,让人不敢与之长久地对视。甚至,只那么远远地一望,便有一种莫名的崇拜,訇然而至。

    ④炎炎夏日的午后,我坐在窗前,望着自家小园子里的一排向日葵,发现有牵牛花讨好地缘着它们向上攀援,有豆角秧依恋着它们健壮的身躯疯狂地生长,旁边的那些韭菜、生菜、茄子、辣椒等等,则一律向它们仰首致意。而它们,有些随和,又有些孤傲,在开花的所有日子里,都只管无所忌惮地追随太阳的升落,那样赤裸裸地表白,教许多的爱情诗句都黯然失色。

    ⑤“向日葵是从来都不看别人的眼色过日子的。”这是一位七旬老农的一句朴素的赞叹。他是我印象中最勤勉的农民,一辈子躬耕十几亩薄田,风调雨顺也罢,年景惨淡也罢。他谙熟季节的语言,懂得土地的真谛,守着一份简单得一览无余的生活,他感恩而知足。在我心中,他已活成了一棵从容的向日葵,淡定而不失浓烈。

    ⑥成熟的向日葵,会低垂下高傲的头颅,像一位谦谦君子,在西风嘹亮的颂词中,将一份骄傲的饱满呈现在深邃的十月。那些原本紧紧相拥的黑白分明的种子,将会以另一种友好的方式,走进我们寻常的生活,或作为最大众的零食,不分季节地芬芳我们的口齿,或被榨成上好的葵花油,香郁我们总爱挑剔的肠胃。

    ⑦有一年冬天,一位分别25年的初中同窗来省城看我,背来一袋粒粒饱满的油黑锃亮的向日葵瓜子。坐在那家高级饭店豪华的包房内,等着上菜时,我们一起嗑着他精心挑选的瓜子,一颗又一颗,仿佛嗑着悠悠的岁月。我说:“老同学,这毛嗑儿(向日葵的俗称),有故乡纯正的味道。”

    ⑧同窗说我没有忘本,还是那么重情重义,我说他带来的礼物太好了,真的懂我。然后,我们情不自禁地聊起了与毛嗑儿有关的一些旧事,那里面有欢欣,也有伤感。无疑,向日葵是我们青春成长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许多藏在岁月深处的往事,都像一颗颗向日葵瓜子,即使沉默无语,也不失芳香。

    ⑨一日,读到朋友写的一首诗,读到“那一路追随阳光与梦想的金黄,多么像我年轻岁月铿锵的誓言”两句,不禁怦然心动:站在诗句中的向日葵,承载着我生命中太多的美好,颗颗晶莹,粒粒馨香。

    1. (1) 文中作者多次写到与向日葵有关的经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 (2)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它就那般不管不顾地,在那坚硬的沙石间,无畏近乎窒息的干渴,将柔韧的根死死地向深处,倔强地长起来,不顾一切地迎向酷热的太阳,艰难而孤独。(赏析加点字“扎”的表达效果)

      ②当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一起盛放时,那金黄色的汪洋,多么像大地上繁丽铺展的锦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 (3) 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向日葵的品格特点。
    4. (4) 文章以“向日葵”为题有何妙处?
    5. (5) 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坚韧、淡然、追寻、温情……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濠州定远县一弓手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上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 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同“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持火炀之

      ②用再火令药镕

      不沾污

      ④善用矛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更互用                久 , 各未能进 B . 满铁范一板            其印余群从所得 C . 木为之者            徐杓酌油沥之 D . 远近皆服能            印自落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4. (4) 【甲】文介绍活字印刷的过程是按制作顺序加以说明的,还补充说明了活字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一字多印、、奇字旋刻等;【乙】文中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是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请简要分析诗歌中“浮云”这一意象。
    2. (2) 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说说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楷模”即为榜样。这个词源于《后汉书·卢植传》:“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后来,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从无声里突围,心中有着嘹亮号角的江梦南;朝鲜战场上一直在战斗,一生在坚守的朱彦夫……我们身边的老师、父母长辈、同学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楷模。

    请以“他/她是我人生的楷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