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某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日(lì)    旋(wò)    角(líng)怒不可(è) B . 翠(fěi)推(sǎng)势(qū)    声匿迹(xiāo) C . (sù)    踊(yào)卑(bǐ)挑拨离(jiān) D . 裂(guī)    绕(yíng)    望(liào)    息万变(shù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羁绊    蠕动    大彻大悟    风口浪尖 B . 海棠    诬篾    亭台楼阁    人情事故 C . 雾霭    慧星    分崩离析    目空一切 D . 狡辨    颠簸    接重而至    袖手旁观
  • 3. 经典诗文默写。
    1. (1) 求之不得,。(《诗经·关雎》)
    2. (2)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3) 夜久语声绝,。(杜甫《石壕吏》)
    4. (4)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5. (5) 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 (6) 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形象地说明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凭借外物,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尘埃也,。”
    7. (7) 韩愈在《马说》中写出了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对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惋惜和痛心。
  • 4. 莎士比亚曾说:“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的主要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数字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推出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变革,也涉及社会组织方式和利益格局调整。②____,____。③科学谋划数字社会建设行动方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 我们必将迎来生活更加舒适、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具效能的数字社会。

    1. (1) 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数字生活人人共建    B.数字生活人人共享

    3. (3) 从短语结构类型来看,第③句中的“便捷化水平”属于短语。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6. 学习了《马说》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人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级准备就此开展以“善待人才,留住人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请你将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人才难得而易失

    2. (2)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中国古代有很多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例子,你知道哪些?请列举两例。
    3. (3) 下面是张华搜集到的相关材料,请你阅读并仔细观察“人到苏州必有为”的品牌宣传标识,说说你对这幅作品设计创意的理解。

      2022年12月18日,在“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苏州市在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再次荣获“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实现了“三连冠”。这是对苏州近几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倾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的高度肯定。

    4. (4)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就“如何留住人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轮到你发言了,请谈谈你的见解。
三、阅读(46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有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因此,对粮食安全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意识。

    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从这个意义上讲,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人民政协网”,有删改)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仍相当繁重,空间还很大。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要加强全链条管控。瞄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制定节粮减损的针对性举措,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饮浪费,综合施策配套衔接,做到“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加强各环节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大投入,持续创新,提高农机机械性能和质量,提升粮食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发水平。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节粮减损,重在行动。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各项粮食节约行动目标尽快落实落细落地,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更好稳住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教育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在教育系统落实落地,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大中小学幼儿园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加强舆论宣传,指导大中小幼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等理念,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针对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青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深化示范引领,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让崇尚节约的风尚进校园、进食堂、进头脑,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教育系统的广泛共识。

    (选自《农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为什么说“节粮减损是一块‘无形良田’”?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2. (2) 请根据【材料二】,简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 (3)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列举“14%”“2700多万吨”“7000万人”等数字,说明了节粮减损的现实意义。 B . 推动《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在教育系统落地,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用餐、节约光荣、勤俭戒奢的良好风尚。 C . 近年来,各地区节粮减损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广泛共识。 D . 以上材料都是围绕“节约粮食”论述,呼吁人们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节约意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花山记

    胡竹峰

    ①一路徐行,渐近自然,到达花山时,已过黄昏。人在树下穿梭,周遭黑黝黝一片。虫声像潮水,星火繁茂,灯光倒显得暗淡了。朦胧中只觉得那山清秀平缓,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

    ②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唧唧。泡了杯碧螺春,靠窗坐定,茶味、夜色与山风,似乎还有花香与新鲜的草木生气飘进室内,人也欣欣。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彼此相和着。有鸟得意,有鸟得闲,有鸟得趣,有鸟得伴,有鸟得宠,有鸟得益,有鸟得食。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那静气像雾,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

    ③后半夜飘起雨,雨丝落在树叶上,如春蚕食桑,屋檐积水打在芭蕉上,清脆如啄木。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不知何时,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

    ④鸟鸣唤醒了客居的人,也唤醒了花山。

    ⑤循石路进山。入眼皆绿,青冈栎、橡树、榉树、三角城、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青苔的绿。入了绿野婆娑之地,人仿佛也是青翠的,水流的哗然与树叶的鲜亮把人撩拨得浮想联翩。

    ⑥花山的水干净。远看是一道晃动着的清亮的白光,走近才知道是澄澈的一泓山泉。掬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温润的舒爽。

    ⑦走得深了,树叶在四周哗动,风吹来深幽的鸟鸣,越发显得山中幽静,越发感到清凉。不知时已正午。

    ⑧花山长满了树,纤细瘦长,树龄多不长,枝叶鲜亮,姿态温柔,让山体多了舒缓。更奇的是或仄或卧或立的老树,遮天蔽日,藏匿山中,像隐逸的僧人。

    ⑨不独树多,石头也多。苏州产美石,太湖石皱、漏、瘦、透之美迷倒众生。花山的石头却厚朴,满山散落的石头,颜色苍茫古旧,不像太湖石以白娱人。一些石头上凿有字,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写着“山种”“隔凡”“吞石”“坠宿”“渴龟”“花山鸟道”“凌风栈”“布袋石”“皆大欢喜”……

    ⑩最喜欢两方石刻。一方是“坠宿”,圆润的团石,说是天上落下的星宿,心想这或许是文曲星,希望赐我辈长远的文气与勃勃生机。还有一方石头刻有“且坐坐”,忍不住上前摩学。

    ⑪一路流连,满眼翠微,一怀温润。

    ⑫回到旅店,雨又造访,窗外灰白的云雾如厚絮,山却格外透着绿。天下处处有河有山,此处山以花为名,这是山的幸事。一时倒羡落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

    ⑬在花山住过几回,见过春睛,见过夏雨,见过秋风,见过冬意。阴晴风雨,花山无恙。

    ⑭花山,在苏州城西。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请根据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所闻,补全下表中的内容。                                                                                                                                                

      游踪

      所见所闻

      到达花山

      动人的声音、清新的气味

      回到旅店

      雨雾、绿山

    2. (2) 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彼此相和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 (3) 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温润的舒爽。(从加点词语的角度)
    4. (4) 第⑨⑩段中介绍石刻的文字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
    5. (5) 你从这篇游记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 (6) 有人说:“看照片同样可以欣赏花山的景色,完全可以替代《花山记》这类游记的阅读。”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享你的观点。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 , 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八》)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讲信

      ②男有分,女有

      未阅习

      ④亦不诘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大道行也    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 . 故外户不闭    伯乐不常有 C . 卿参谋军事    策之不其道 D . 民有欲入城    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近道菜果,非买不食。

    4. (4) 【乙】文中建成,世民的表现符合【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理想吗?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1) 请简要概括上阕中所描绘的“梅”的生存环境。
    2. (2) 这首词虽在“咏梅”,可词人意在言外,你体会到了词人怎样的言外之意?
四、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的馈赠让你充满回忆和感恩。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是你书写在岁月长河里的美丽诗行。回首过往,你会发现自己收获颇丰!

    请以“这里,我收获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