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3-07-22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而不舍      肆nüè       yíng光屏

  • 2. 默写。
    1. (1) 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2) ,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  《竹石》
    3. (3) 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答客诮》
    4. (4)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5. (5)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好的故事》

    6. (6) 《回乡偶书》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当年离家与今日返归变化的诗句是:
    7. (7) 《游子吟》中以近似反问的句式,极其强烈地抒发对母爱赞美的诗句是:
  • 3. 根据提示回顾原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词语。
    1. (1) 有的人,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2. (2) 我看得入神,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表里的生物》
  •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300首诗。 B . 每个科学家都要具有见微知著的本事。 C . 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D . 他原本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 , 一身奇装异服反面令人生厌。
  • 5. 下列文段四句话的顺序已经打乱,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①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②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③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④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②①③
  • 6. 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周晔,鲁迅的侄女。本文选自《鲁迅国忆录(二集)》文章用一个孩子看伯父的眼光写鲁迅先生,刻画出一个有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的形象。 B .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 C . 《三黑和土地》中,作者把昔日三黑逮蝈蝈儿被爹娘、地主骂,和现在三黑想招呼路过的孩子来自己的地里捉蝈蝈儿形成对比,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农民生活的变化。凸显了“今日”生活的幸福。 D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强调观点----补充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
  • 7. 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一所中学拟写的一则号召同学们积极诵读经典的倡议书,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改正。

    经典诵读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必须从自身文化中即取营养,丢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沃土。我校开展“传承经典感恩成长”经典诵读活动是让孩子们能够继续学习、发扬和继承民族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为此,我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同学们要亲近书籍,与大师对话;

    2要阅读经典,为人生奠基;

    3要做诚信公民,努力实践自己的读书诺言,在读书时要做到“六个一”,即:每班成立一个图书角,每人建立一个小书柜,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天早自习诵读一篇经典诗调,每月读一本文学名著,每读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

    同学们,让经典引领我们成长、让知识为我们导航。让我们携起手来,以诵读诗文为乐、以传承经典为主,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亮丽人生。

                                                      河西初级中学

                                                      2019年10月15日

    1. (1) 倡议书中第一句话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
    2. (2) 划线句子中语序不当,应将调换。
    3. (3) 倡议书有一处格式上的错误,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 8. 回顾《鲁滨逊漂流记》,回答问题。
    1. (1) 以下事件不是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经历的一项(   )
      A . 搭救了西班牙人 B . 种植大麦和稻子 C . 做独木舟和小船 D . 遭遇了狼群攻击
    2. (2) 阅读《飞向人马座》选段,回答问题。

      她是看惯了黄浦江上的轮船、南京路上的霓虹灯的上海姑娘。长得健康活泼,且惊人的漂亮,去年暑假,她头一次到宇航城来,穿着上海姥姥亲手做的朴素而又时兴的藕荷色连衣裙,一口上海话:“我伲”“依格”“伊拉”,就像一只翩飞到戈壁滩上的小黄鹂。她对宇航城的一切事物都觉得惊奇。

      语段中“她”是:,小说里提到了很多女航天员,她们会让我们自豪地想起烟台籍航天员,我国首位“太空教师”,她的名字叫

    3. (3) 阅读《汉字奇兵》选段,回答问题。

      桑南感觉自己的胸膛被什么东西轻轻地撞了一下……

      当他再一次抬起头的时候,他眼前的景物陡然一下增高了!墙上的挂钟变得出奇的巨大,感觉就像火车站钟楼的大钟。

      这是《汉字奇兵》中桑南变成了小人儿来到了图书馆的汉字世界的情节,选文中的“什么东西”是(   )

      A . 项链 B . 油画 C . 《战争阴谋》 D . 老馆长
  • 9. 语言综合运用。

    根据下面情景,完成题目。

    1. (1) 有些同学常将班级“图书屋”中的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如果想要在“图书屋”旁粘贴一张提醒同学及时还书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严禁将图书私带回家。 B . 让每一本书都能及时回“屋”。 C . 爱惜书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D . 爱惜书籍,不私自带出。
    2. (2) 美丽的自然风光,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湿地公园风景管理区将免费给游客发放垃圾纸袋,纸带上要印上一条环保宣传语,如果让你来拟写,你打算怎么写呢?
二、阅读(27分)
  • 10.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由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孔子不能         ②孰汝多知乎

    2. (2) 文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的角度出发,另一个从触觉的角度出发,故得相反的结论。从他们身上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3. (3) 对话是本文的主体内容,下列对课文中对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人在表达自己意见时往往以谦辞开头,而本文②③段中均直说“我以”,毫不客气,体现了两小儿的自信满满。 B . 第④⑤段中“此不为……乎”是反问句,表达了两小儿强烈的肯定语气。 C . “孰为汝多知乎”运用反问,表达了两小儿对孔子的嘲讽,体现出孩子的天真、率直,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礼制的缺乏。 D . 本文两小儿的话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很好地突出了“辩斗”特点。
  • 11. 古诗阅读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阔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 (1) 诗歌描写的是傍晚立于门外所见之景。从二字可以看出是暮春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柴门落花、昏鸦绕林和(4字短语)三幅画面,使人感受到村野薄暮的和谐、静谧,也感受到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2. (2)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诗歌的题目中的“春晚”就是暮春傍晚的意思。 B . 本诗写景的句子紧扣“晚”字,既写春之晚,又写天之暮。 C . “落”“飞”“归”三个动词的运用,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 D . 本诗描写诗人“小立”时所见之景,按照由运及近的顺序,描写了暮春时节乡野风光。
  • 12. 课外现代文阅读

    一件小事

    ①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④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这样的邻居求我,我心花怒放。

    ⑥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句话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⑪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⑫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⑬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1. (1) 根据提示,概括“我”在这件事情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愉快伤心

    2. (2) 第④段运用了的记叙顺序,作用是
    3. (3) 下列选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达了作者对邻居的感激之情。 B . 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留恋。 C . 告诉我们心无旁骛是成功的基础。 D . 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低调不张扬。
  • 13. 课外现代文阅读(Ⅱ)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载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①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倒脸,色彩非常印象派②,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释:①“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②“印象派”指追求光和色彩表现的绘画流派。

    1. (1) 本文采用了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二是;
    2. (2) 第⑬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阳光下的妈妈侧脸比作一座立体派的浮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母亲的样子,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主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 . 第②自然段中的“震慑”有“震惊”的意思,作者震惊的是三十年过去了,这台缝纫机还像新的一样。 C . 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爱。 D . 文章第⑤自然段“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三、作文(5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