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3-07-13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大运河的修建,使得隋朝统治者能够把南方的粮食物资运送到长安、洛阳,解决了这些地区的粮食需求,而且为北方边境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物资。上述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 . 安定了社会秩序 B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 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
  • 2. 《唐语林》记载:“……天下大理,海清河晏,物殷俗阜。”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开皇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3. 下图所示工具,据史料记载:“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此工具的好处是(   )

    A . 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 . 排水泄洪 C . 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 . 便于开沟
  • 4.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①曲辕犁          ②唐三彩     ③《弈棋仕女图》     ④《步辇图》

    A . 对外交往频繁 B .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经济繁荣 D . 繁荣与开放
  • 5.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
    A . 回纥 B . 吐蕃 C . 靺鞨 D . 南诏
  • 6.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颇有建树。下列书法家中都属于唐代名家的一组是(   )
    A . 王羲之、怀素 B . 钟繇、胡昭 C . 颜真卿、柳公权 D . 赵孟頫、欧阳询
  • 7. “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A .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 . 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C . 五代十国政权割据 D . 唐朝统治至此灭亡
  • 8. 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武将专横,政治更迭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前代的教训,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他采取的政策是(   )
    A . 分封诸侯的政策 B . 独尊儒术的政策 C . 重文轻武的政策 D . 闭关锁国的政策
  • 9. 《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 . 抑制土地兼并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10. 为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是(   )

    ①契丹 ②女真 ③突厥 ④吐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电视剧《精忠岳飞》聚焦一代英雄岳飞,用符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征战的传奇故事。在此剧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情节是(   )
    A . 岳飞与西夏议和 B . 岳飞打败辽军 C . 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D . 他率领岳家军抗元
  • 12. 不同时期人口出现图片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战乱不断 B . 国家政策的推行 C . 市民阶层的发展 D . 经济重心南移
  • 13. 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史实是(   )
    A .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 元朝时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 D .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 14. 下列属于下图人物的活动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④定国号为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5. 百度关键词“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结果是(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宋朝 D . 清朝
  • 16. 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入的事件是(   )
    A . 靖康之变 B . 南宋灭亡 C . 明朝建立 D . 清军入关
  • 17.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被葡萄牙占领最早开始的朝代是(   )
    A . 南宋 B . 北宋 C . 元朝 D . 明朝
  • 18. “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 . 都江堰 B . 隋朝大运河 C . 灵渠 D . 明长城
  • 19. 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的精髓,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有四重,其中被称为紫禁城的是(   )
    A . 宫城 B . 皇城 C . 内城 D . 外城
  • 20. 明朝时候,小说创作处于黄金时期,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三部小说体现的特点是(   )
    A . 都是长篇历史小说 B . 主题和风格各异 C . 勾画了神奇光怪的情景 D . 都创作于明代后期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 21.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皇权巩固,经济繁荣,科技成就突出。然而,由于种种社会矛盾,它最终走向灭亡

    材料一 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格局。明朝还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形成了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图一《本草纲目》插图    图二《天工开物》插图     图三《农政全书》书影

    材料四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1. (1) 依据材料一,明朝在中央官制的设置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在地方官制中做了怎样的改动?这些变化和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明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农业上引进了原产于哪里的新品种?列举一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明朝商业与前代相比不同之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图一巨著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图二著作被誉为什么?

      图三农书的作者是谁?

    4. (4) 材料四反映出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推翻明朝统治的是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领导的起义相比过去有什么突出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5. (5) 根据明朝的兴衰历史,你认为对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借鉴之处?
  • 22. 科举制诞生后,一直为后世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在地方设立州、县学。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种科目可由州县学的生徒“升进于朝”,进行考试;也可由诸州把人才举送中央,考试录用。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图一  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        图二  举子看榜图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创立,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这一制度与九品中正制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该如何评价科举制?
    2. (2) 材料二中,唐太宗为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唐朝还有哪位皇帝也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创立了什么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朝代科举制的情况?这个朝代科举考试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教育和选官方面有什么弊端?
    4. (4) 说说古代科举制与当今高考制度有何相同之处。
  • 23.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鉴真像    图二  玄奘像   图三  大食人俑     图四  黑人俑

    材料二  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图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二  戚继光像

    1. (1) 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两个人物都是哪个朝代的??他们对外交往的活动分别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图三和图四文物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 (2) 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说出这一时期陆上交通的一个特点。(写出一例即可)元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是哪一航路?
    3. (3) 材料三的图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明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图二人物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图一图二反映了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时代,我国该如何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