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本溪市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2 浏览次数:3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 1.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满腔热血和坚定的意志“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场战争是(   )
    A . 抗日战争 B . 解放战争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 2. 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B .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举行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C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D .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 3. (2022·济宁) 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
    A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 .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 参加万隆会议 D . 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 4.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 . 调整“三不”政策 B .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
  • 5.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贡献是(   )
    A . 青蒿素 B . 链霉素 C . 青霉素 D . 克隆技术
  • 6. 《大国崛起》中指出:这两个国家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的狂潮,在竞争中扩张,在竞争中合并,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引起连锁反应,把世界历史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两个国家是(   )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西班牙⑤葡萄牙

    A . ②③ B . ④⑤ C . ①③ D . ①④
  • 7. (2022·阜新)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1787年宪法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8. 他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铁蹄踏遍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下列内容能够写进他人生履历的一项是(   )
    A . 他的战争使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威胁 B . 他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 他制定了《法国民法典》 D . 他在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
  • 9.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解决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发动机问题的是(   )
    A . 内燃机的创制 B .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 电灯泡的不断改进 D .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 10. 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另一个是双耳失聪的德国著名作曲家。但一部伟大的作品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这部作品是(   )
    A . 《英雄交响曲》 B . 《命运交响曲》 C . 《国际歌》 D . 《月光奏鸣曲》
  • 11. 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俄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攻打冬宫的炮声。在列宁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起义者很快占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次取得胜利的武装起义是(   )
    A . 巴黎公社 B . 二月革命 C . 十月革命 D . 华夫脱运动
  • 12. (2016九上·成武期末) 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的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

    A . 美国和日本 B . 英国和德国 C . 德国和法国 D . 美国和德国
  • 13.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德国这一系列活动(   )
    A . 为纳粹党执政创造了条件 B . 受到了国际联盟的制裁 C . 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D . 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 14.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上述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 . 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 加强了国家干预和指导 C . 强化了科技创新 D . 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 15. (2017·河北) 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 .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 .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 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 16. (2022九上·松原期末)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二战的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是(   )
    A . 二战全面爆发 B .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 . 二战出现转折 D . 二战结束
  • 17.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浩劫,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德国都是战败国

    ②都以德国投降为结束标志

    ③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④转折性战役都与德国有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8.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又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材料中“政治对立”开始的标志是(   )
    A . 出台杜鲁门主义 B . 建立北约 C . 制定马歇尔计划 D . 建立华约
  • 19. “日本经过高速发展,到70年代初,已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A . 得到美国的积极扶持 B . 亚太经合组织的促进 C . 制定恰当经济政策 D . 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 20.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1990年,非洲最后一个国家纳米比亚也摆脱了殖民枷锁;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下列与此有关的主题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 B .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 .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 无产阶级的斗争
  • 2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是(   )
    A .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 . 中美建交 C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中日邦交正常化
  • 22.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不再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还有三支力量与美苏共同决定未来,第一就是中国,第二是西欧,第三是日本。这反映出当时(   )
    A . 美国已经丧失了霸权地位 B . 亚洲成为世界的力量中心 C . 一体化提高了西欧国际地位 D . 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 23. 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反映了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是(   )
    A . 粮食危机 B . 环境恶化 C . 人口增长 D . 经济竞争
  • 24.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的大范围普及,主要得益于(   )
    A . 信息技术的发展 B . 化学工业的产生 C . 生物技术的突破 D . 航天技术的进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 25. “宣言”表明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林肯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黑人历史在19世纪最重要的转折点,除了原则性还有实际的一面,即他有号召黑人奋起反抗并支持北方开战的企图。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 (1) 图一中的场景是为了摆脱哪一国家的殖民统治?请列举出在这一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历史人物。
    2. (2) 图二中的宣言是在哪一次革命中签署的?图一、图二中的宣言,都表达了怎样的共同诉求?
    3. (3) 图三宣言的发表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4. (4) 如何理解信息二中“除了原则还有实际的一面”?
    5. (5) 请列举出在二战中(1942年)发表的一个重要宣言,并说明它的重要作用。
  • 26.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二:1944年6月6日,即进攻日,英国和美国军队……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这一新的威胁连同原子弹带来的灾难使得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战争正式结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1. (1) 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随着德国与英、法等国冲突的加剧,形成的以德国为首的军事集团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开辟了第二战场”的是哪次战役?哪次会议上决定苏联对日宣战?战争正式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和“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 (4) “欧洲中心地位结束”后,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走向联合,形成了哪一组织?请简述该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 27. 读史有感题

    【回望俄日——历经改革现繁荣】

    在19世纪,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新全球史》

    【围绕主题——聚集转型促发展】

    1. (1) 19世纪俄国进行了“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它是哪一次变革?结合所学,请说明俄国这次变革后还有哪些封建残余阻碍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 (2) 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实行的改革是什么?请写出日本此次改革中的经济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3. (3) 请根据上面示意图的发展线索,把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4. (4) 从以上的改革和革命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