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7-14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 1. (2022九上·重庆开学考) 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 . 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 “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重要讲话的指引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束缚,确定了全党工作的正确指导方针。这一指导方针是(    )
    A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 实行改革开放 C .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3.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新解放区土地占有情况的调查统计。据此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中农

    占农村人口

    不足10%

    90%

    占有土地

    70%-80%

    20%-30%

    A . 解放初期,农村主要劳动力是地主、富农 B . 地主、富农占有大量土地,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表格反映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开展土地改革的原因 D . 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
  • 4.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6.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 .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7.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 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C .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8.  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像公司的股票。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  )
    A . 中国音响制造业已超过美国水平 B . 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C . 中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D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 9.  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也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成果是(  )
    A . 毛泽东思想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0. (2016八下·山西期中) 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 .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11.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2. (2020八下·灌南月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B . 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D .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 13. (2017八下·个旧期中)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 .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 .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 14. (2020·广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5. (2017八下·张家港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6.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 .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B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 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的发展 D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8.0分)
  • 17.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 (1)  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分别出现哪两大运动?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富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认为我们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共十五大上,把什么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2)  党的哪一次会议决定改变“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不利状况?针对这一状况在经济方面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3. (3)  哪个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年开始设立的? 
    4. (4)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外开放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最终推动形成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