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12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1.0分)
  • 1.  中国民间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如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有“状元第”三字,它反映了(  )                                 

    A . 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B .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 . 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D . 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 2.  如图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如果要给这一人物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赶赴东瀛,弘扬佛法 D . 七下西洋,宣扬国威
  • 3.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五代”先后出现在黄河流域 B . “五代”指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C . “十国”指唐朝灭亡后在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外加北方的北汉政权 D . “五代十国”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4. (2023七下·威远期中)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 . 地方军阀割据 B . 南北政权对峙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战乱长期不息
  • 5.  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绘制年代尺是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6. (2022·灌阳一模)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下面一幅PPT,请你选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

    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

    材料:元朝时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文明的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当时及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

    问题:找出材料中元朝时期科技高度繁荣的原因。

    A . 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 . 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 .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 . 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 7. (2022·青岛) 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欧洲人古腾堡探索发明出机械铅活字印刷技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印刷术又“反哺”中国。材料说明(   )
    A . 欧洲科技发明始终领先世界 B . 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C . 世界各国是彼此孤立发展的 D . 古腾堡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 8.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明朝时“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明朝八股文的危害是(  )
    A . 扼杀人才,禁锢思想 B . 规范了考试形式 C . 轻门第,重人才 D . 提高了选官和用人的标准
  • 9.  故宫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它见证了明清两朝政治风云的变幻。如图中a、b两线所示距离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保密等级的提升 B . 行政效率的提高 C .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 大臣权力的增大
  • 10. (2020·临沂) 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

    ①辽朝    ②金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某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我国古代某一主题下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是(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2. (2021·广东)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 .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 .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 .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 .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 13. (2023·定远一模) 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拓市场、拥抱世界的机会。这一时期“虚弱与自我陶醉”的表现有(    )
    A . 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 创立科举制度 C .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 发展海外贸易
  • 14. (2023·惠东一模)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0分)
  • 15.  【明清社会的转型与挫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材料二:明朝以后的中国并没有像欧洲主要国家那样步入近代化发展阶段,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中国以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构筑的统治秩序在专制体制下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阻碍了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正当晚明社会……亟须寻求突破之际,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了。清军入关以后,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线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 

    ——摘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围绕“明清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先拟定论题,并围绕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2)  据材料二,概括阻碍明清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
  • 16.  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古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三: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 (2)  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3. (3)  以唐元两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优良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的?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如图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诗词文赋争相辉映,璀璨夺目,随着古代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到明清时期,大体上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摘编自《中国文化发展史》

    材料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尊……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宋词、元曲的杰出代表人物。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