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诗文默写。
    1. (1) ,衣冠简朴古风存。
    2. (2) 荡胸生曾云,
    3. (3)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4. (4)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  , ”两句,巧借乐府名曲之名,抒发游子乡愁。
    5. (5) 周敦颐《爱莲说》,以“莲”象征君子,其中“ ,”写出了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还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揣不过气,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guà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有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裤guà

    2. (2)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写作 
    3. (3)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两壶热茶”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传统节日 B . 追求光明 C . 事事如意 D . 山穷水尽
    4. (4) 文中的他是谁?在小说中与他有感情纠葛的两位女性分别叫什么名字?各有怎样的人生结局?
    5. (5) 这部小说在语言艺术方面的一大特色是什么?请在选文中举出一例。
  • 3. 综合实践活动

    某校七年级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开展了一次“我爱你,中国”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晨晨朗诵《我爱这土地》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请用“/”给下面诗句标出朗读停顿。(断两处)

      为 什 么 我 的 眼 里 常 含 泪 水?

    2. (2)     小文分享了观看《厉害了!我的国》视频片段的感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改正。

      这段视频展现了我们祖国的强盛,树立了我们民族的自信,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通过观看这段视频,使我们心中热血沸腾。祖国是我心中的灯塔,照亮我前进的步伐,祖国是人类自信的源头,赋予了我无穷的力量。

      ①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3. (3) 下面是对爱国主题的对联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承前启后神州河山皆____

      下联:____中华儿女更风流

      A . 似锦 勤劳勇敢 B . 秀丽 继往开来 C . 似锦 继往开来 D . 秀丽 勤劳勇敢
二、阅读理解
  • 4. 现代文阅读

    菊事

    丁立梅

    ①那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1. (1) 本文围绕着菊花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3. (3) 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有何深意?请写出。
    4. (4) 本文描写的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不少于2点)
  • 5. 现代文阅读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 “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 (1) 阅读全文,用文中词语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时

      漏洞百出

    2. (2) 品析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3. (3)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4) 标题是“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至少说出两点。
  • 6. 文言文阅读

    【甲】活板(节选)宋•沈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梦溪笔谈•器用》

    【乙】玉臂钗 宋•沈括

    朝士黄秉少居长安 , 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也。予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 , 工作率多卤拙 , 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梦溪笔谈•器用》

    【注释】①黄秉:生平不详,熙宁中曾以驾部员外郎知沼州。②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③民醇:民风淳朴。④工作:手工制作。⑤卤拙:粗糙笨拙。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持火炀之 

      ②一板已布字

      ③后人不能

      ④正由民醇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②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

    3. (3) 《玉臂钗》中,作者为何认为后世“物多不精”,不及“古物”?
    4. (4) 以上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一个“活”字。请结合原文内容分别概括(每则材料概括一处)。
三、作文(30分)
  • 7.  孔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从此他们命运的情境就不再一样。遇见英明善劝的孙权,吕蒙改变了人生的航向;遇见善良智慧的莎莉文老师,海伦获得美好的新生;遇见阎都督的宴会,王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如此,你定会感叹:生命中遇见某人某物,是多么幸运!

    请以“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是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