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应用(共15分)
  • 1. 默写。
    1. (1)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2. (2)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 (3) 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描写朦胧水色夜景,渲染凄清气氛的诗句是:
    4. (4) 《木兰诗》中侧面写出木兰战功卓著的诗句是:
  • 2. 阅读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读书使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②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③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④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⑤        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才能有比海水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

    1. (1) “愚昧”中“愚”的读音为        
    2. (2) 请给⑤句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 (3) 根据语段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理想能让壮志凌云。

    4. (4) 仿照③句的句式,再续写一个句子。
    5. (5) 下列选项中与语段里“书的海洋”结构一致的短语是        
      A . 热爱祖国 B . 我们读书 C . 干得很好 D . 一泓泉水
  • 3. 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yíng)绕              (gèn)古            (qì)而不舍         (gāo)头 B . (yǔ)弯               (yīn)红       污(suì)             (jīn)持 C . (zhì)痛                (lán)语          愧(zuò)             斟(zhuó) D . 气冲(dòu)牛         凹(dàng)          (xiào)补             震(sǒng)
二、阅读(45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婀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 (1) 本文作者     ,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    家。
    2. (2) 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爱者甚(多) B .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 . 水陆草木花(结构助词“的”) D . 不枝(藤蔓)
    3. (3)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与众不同,突出君子的美好品质的?
    4. (4) 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作手法?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5. (5) 文中的“莲花”象征“君子”,美好的品行没有受环境的影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的今天,你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没有影响?
    6. (6) “偕数友”一句中“偕”的意思是         
    7. (7) 读文,填空:赏荷,可观其形美。文中描写雨中荷花之美的语句是         ;描写雨后荷花之美的语句是         。作者盛赞“荷花”为         (用原文语句填空)
    8. (8) 从赞誉“莲花”的关键词来看,甲文和乙文相同的写法是什么?
  • 5.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有成;而此三事,将终身以之。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注]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i):至,到。

    1. (1)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2. (2) 从作者戒抽水烟一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3) “而此三事,将终身以之”中的“此三事”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

    余建斌

    2011年2月26日,一位87岁的科学巨星停止了思想,一年之后,苍穹之上的那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依然并将永远放射光亮。

    朱光亚,这个名字承载了一段传奇而神秘的人生,代表了一个充满理想又无比睿智的大脑,也镌刻出一个大写的人,一颗淡泊的心。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1959年由钱三强推荐,宋任穷等人邀请35岁的朱光亚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朱光亚自此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时,与核“打交道”近半个世纪。

    1946年,22岁的朱光亚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歇根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在密歇根,朱光亚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4年获奖学金,并在《物理评论》上相继发表了4篇英语论文。这也是目前公开渠道可查到的朱光亚仅有的4篇学术论文。平日里,他常组织大家围坐在草坪上传阅《华侨日报》,宣读家信,传递国内消息。

    1950年3月18日,一篇感情真挚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留美学生通讯》上。此信一出,仿佛是吹响了回国的集结号,让很多原本天平在摇摆的海外学子受到了感召,选择了回到新中国。

    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正处在热恋中的女友,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正是在此次临行前,他和其他51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那封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对朱光亚而言,漂洋过海去学习和追求的梦想,终于有了坚实的土壤。

    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计划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国之核盾终于铸就。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来得及赶到山头的观测站,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一次,就在那个晚上。

    1966年12月,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两年两个月。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速度之快,令国际上惊叹万分。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也对此深感好奇。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政道称赞他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80岁的他曾经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朱光亚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2. (2) 结合文意,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3. (3) 为什么说朱光亚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4. (4) 朱光亚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从选文看,朱光亚具有哪些品质和精神?
    5. (5)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本文,你想对那些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说点什么呢?

      课内链接:(选自杨振宁《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 7. 名著阅读。

    (A)但当a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

    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a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

    (B)大概的说吧,①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②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也好,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③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五六十块!这样,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④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1. (1) 文段(A)选自《海底两万里》,该书作者是          , a处的人物是         
    2. (2) 请简要分析该情节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3. (3) 某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给文段(B)做了批注和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请仔细阅读文段(B),完成下列小题。

      ①下面是这位同学给文段(B)做的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批注:

      A.①“他”刚到城里不久,对生活充满梦想。

      B.②就算一千天、一万天,他也要坚持,买车的决心多么坚定!

      C.③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如此挖空心思省钱,攒钱。

      D.④突出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只要肯吃苦,就能买上新车。

      ②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读书卡片:

      作品:《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情节:

      A.祥子经过多年积攒,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可是不久却被匪兵连人带车劫走。

      B.祥子从匪兵处逃走,继续攒钱买车,车还没买上,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C.祥子与虎妞结婚后,用她的私房钱买下一辆车,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又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

      D.命运的三起三落打消了祥子买车的念头,他重新投奔刘四爷,老老实实赁车挣钱。

三、综合实践(1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班级近期要开展一次“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生活中常见的招牌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招牌实际上也成为经营者的品牌标识。如“全聚德”“六必居”“同仁堂”等,得到经营者的珍爱和承传。不少招牌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成为我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材料三】

    醒目明亮的色彩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具有强烈穿透力的红、黄、绿,就很容易集中顾客的注意力。同时,各种色彩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交通指挥灯之所以用红、绿、黄三色,是因为这三色穿透力最强,因此在店面招牌中使用的也很多。

    【材料四】

    喧闹的城市中,许多人在不知到何处就餐时,其第一反应就是向四周看有没有“M”或“KFC”的招牌,因为在那招牌的不远处就有麦当劳或肯德基在提供香喷喷的汉堡和清凉爽口的可乐。很多时候,消费者之所以会来到一个卖场购物,就是因为在远处就看到了它的招牌。

    1. (1) 请根据上面的搜集结果,探究好的招牌应具有哪些特点?(写出三点)
    2. (2) 探究过程中,你发现许多店铺门前都有反映其特色的对联,这些对联富有文化底蕴,请将下面对联与店铺——对应。(只填序号)

      A.油漆店

      B.烤肉店

      C.裁缝店

      ①好将妙手夸针巧,漫把春光细剪裁。

      ②此是春华秋实事业,并非东涂西抹文章。

      ③烧烘烙烤出真味,香脆嫩酥流仙涎。

    3. (3) 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见过的设计得好的商店招牌。说说你对这个招牌的评价。
四、作文(任选一题50分)
  • 9. 作文(任选一题)

    ①榜样

    作文要求:

    ⑴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实情感。

    ⑵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②题目: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

    一代代英雄人物身上闪耀着坚守理想挑战困难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精神光辉,这些精神在英雄的血脉中流淌,陪伴着他们一路前行。

    请在这些英雄精神中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 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作文要求:

    ⑴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⑷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⑸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