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2021-2022九下第七次...

更新时间:2023-10-11 浏览次数: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1. (2016九上·南市月考)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 氮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
  • 2. (2021·房山模拟)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 . H2O B . P2O5 C . Ca(OH)2 D . C2H5OH
  • 3.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 硝酸铜Cu(NO3)2 B . 氯化铁FeCl2 C . 氢氧化钾KOH D . 氧化铝Al2O3
  • 4. (2020·东城模拟) 《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 . 加热 B . 称量 C . 过滤 D . 蒸发结晶
  • 5. (2021·涟源模拟)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点燃酒精灯 C . 加热液体 D . 取用固体粉末
  • 6. 烧烤类食物中含有的苯并芘(C20H12)。是一种致癌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苯并芘由碳、氢元素组成 B . 每个苯并芘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 C . 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2 g D . 苯并芘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3
  • 7. (2021·房山模拟) 如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的目的是(   )

    A . 除去泥沙 B . 使有色水褪色 C . 除去臭味 D . 使河水变为纯水
  • 8. 在负载型钯基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H2O2和水,不仅原子利用率高、耗能低,而且产物无污染,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负载型钯基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减小 C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 . 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 9.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

    A . 实验1中用手紧贴试管外壁,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 实验1中将试管放入冰水里,烧杯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C . 实验2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冒出气泡 D . 实验2中向里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内无明显变化
  •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软化硬水

    滴入肥皂水

    B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取样,通入二氧化碳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 (1) 氧元素
    2. (2) 氧分子
    3. (3) 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2. NASA的火星探测车“好奇号”负责采集火星的土壤样本和岩芯,在盖尔环形山中发现了硼元素。根据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填空。

    1. (1) 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 (2) 硼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3. (3) 硼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13. 2017 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 (1) 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获得热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补全图2横线处相应微粒的图示

  • 14. (2018·北京) 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下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 (1) 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2. (2) 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 15. 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1) t3℃时,KCl的溶解度为
    2. (2)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提纯全部的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
    3. (3) 现有t2℃一份KNO3和一份KCl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2℃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 分别降温到t1℃,析出KNO3的质量大于析出KCl的质量 C . 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 保持t2℃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16. 柠檬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和矿物质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继柑、橙之后的第三大柑橘类水果。

    柠檬鲜果的酸度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食用量。目前柠檬鲜果加工主要以生产柠檬干片和果汁饮料为主、但柠檬鲜果皮、籽、果肉中均含有大量柚皮苷(C27H32O14)等苦味物质,在榨汁、灭菌、贮藏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后苦味”现象,严重制约了柠檬果汁饮料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柠檬汁加工产业中常使用柚皮苷酶进行脱苦,相关因素对脱苦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柠檬的不同部位中柚皮背的含量不同,柠檬籽中柚皮背的含量最高,果皮次之,再次是果肉,果汁中柚皮苷含量最少。未成熟柠檬比成熟柠檬中的柚皮苷含量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柚皮苷在抗癌、抗氧化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可用于医药工业生产。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 (1) 鲜榨柠檬汁存在苦味的原因是
    2. (2) 柚皮苷(C27H32O1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由图2可知,在20℃~80℃范围内,随着酶解温度升高,柠檬汁脱苦率      
      A . 先增大,后减小 B . 增大 C . 减小 D . 基本不变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柚皮苷(C27H32O14)属于有机物 B . 使用柚皮苷酶为柠檬汁脱苦时,酶用量越多越好 C . 使用柚皮苷酶脱苦的最佳反应时间约为90分钟 D . 柚皮苷可用于生产抗癌药物
    5. (5) 生活中,用柠檬鲜果泡柠檬水时,可以采用      的方法减少柠檬水的苦味。
      A . 选用成熟柠檬 B . 选用未成熟柠檬 C . 去皮、去籽
  • 17.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 (1) 需要NaCl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2. (2) 实验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3. (3) 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 (4)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贴标签:在右侧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 18. H2O2可作鱼塘增氧剂。常温下,用4%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

    1. (1) 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分析可知,溶氧量最佳的pH范围是      
      A . 8~9 B . 9~10 C . 10~11 D . 11~12
    3. (3) 收集氧气可用多功能瓶,用其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干燥CO2 B . 监控O2流速 C . 吸收CO2 D . 收集O2
  • 19. 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FeS)冶炼锌,主要流程如下:

    1. (1) 焙烧炉中,ZnS转化为ZnO。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S +□□ZnO+□SO2

    2. (2) 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酸浸液。反应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3. (3) 底吹炉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ZnO+CO Zn(蒸气)+CO2 , 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4. (4) 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
  • 20.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1) A中电子秤示数变化是因为浓硫酸具有性;
    2. (2) 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3. (3)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以上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
  • 21. 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酚酞不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水,……

    酚酞溶液浓度/%

    浑浊程度

    5

    大量浑浊物

    2

    少量浑浊物

    0.5

    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1. (1) 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Ⅰ (填“成立”或“不成立”);
    3. (3) 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
    4. (4) 补全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水,
    5. (5) [反思与评价]
      依据现有实验,为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应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
    6. (6) 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A . 可能因为酒精的挥发 B . 可能是酚酞不溶于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