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 我亦无他,。(欧阳修《卖油翁》)
    3. (3)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教颐《爱莲说》)
    5. (5) 《游山西村》中,陆游用“”两句诗写出了村民在丰年热情待客的欢乐场景。
    6. (6)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7. (7) 《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ㅤㅤ回到大艇上之后,我开始思考我们在马纳尔沙洲的历险经历,从而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是艇长勇气过人,无与伦比;另一个是他虽是一个跑到海底、躲避人类的海洋人,但却具有无私的献身精神……

    ㅤㅤ当我把自己的这些想法跟他说了之后,他稍稍有点激动地回答我说:“那个采珠人,教授先生,是被压迫国家的居民,我是心向被压迫国家的人民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一边!”

    1. (1) 文段选自法国探险小说家 (人名)的《海底两万里》,第二段中这番慷慨陈词出自“艇长”之口。
    2. (2)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献身精神”相同的一项是( )
      A . 调查研究 B . 独立思考 C . 喜欢游泳 D . 精力充沛
    3. (3) “无与伦比”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4. (4) 请结合原著回答:①“历险经历”指什么?②“稍稍有点激动地回答”表达了艇长怎样的心声?
  • 3. 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光明中学开展了以“青春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1) 学校决定于5月10日下午2:00在学校图书馆一楼举行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为此,小华同学以校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了以下通知,请按要求修改。

                                                                              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ㅤㅤ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激厉广大青年学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经研究决定,学校团委将于5月10日下午2:00举行以“青春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请各班同学准时参加。

                                                                                                                        2022年5月6日

                                                                                                                          校学生会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②通知中有一处信息不准确,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本次活动有一个“青春”竞赛会的环节,下面是竞赛会上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这一学期,我们从书本上学习了很多榜样人物的相关知识:有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A;有无私无畏、至死不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B;有治学严谨、不畏艰险,为争取民主而奔忙的C……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为祖国奉献青春!

      上段文字中A、B、C指代的三个人物分别是

      ②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唐诗。

      诗句:

      ③下面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为书写内容的书法作品,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根据书法作品【甲】【乙】的鉴赏示例,A处可填 ,B处可填

二、阅读(55分)
  •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的味道

    周钰姣

    ㅤㅤ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ㅤㅤ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ㅤㅤ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ㅤㅤ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ㅤㅤ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甲】

    ㅤㅤ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耙耙。”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ㅤㅤ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ㅤㅤ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ㅤㅤ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ㅤㅤ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乙】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ㅤㅤ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耙。

    ㅤㅤ⑫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顺着錾(zàn凿石头的凿子)路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来。“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ㅤㅤ⑬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

    ㅤㅤ⑭“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丙】

    ㅤㅤ⑮当年,外婆照顾着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各具风味的清明耙:苏麻、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直接把绿色的糯米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的无馅。蒸好的清明耙褪去了葱绿,变成了深沉的橄榄绿。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甜馅糖汁黏稠,甜而不腻;咸馅鲜香滑嫩,令人胃口大开;无馅料的,淡淡清香在舌面徐徐洇开,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原来,没有馅料的参与,清明草的香味更加纯粹、醇厚。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

    ㅤㅤ⑯【丁】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耙,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

    ㅤㅤ⑰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ㅤㅤ⑱“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ㅤㅤ⑲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

    ㅤㅤ⑳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

    ㅤㅤ㉑“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

    (选自202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 (2) 阅读⑥~⑬段,根据所给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外婆

      此部分内容交代了我与外婆的往事,在文章中属于①的记叙顺序。

      外婆牵我上后山,②

      我不识清明草。

      外婆处理清明草,用石磨磨糯米面。

      外婆沥出糯米面,加入清明草揉搓。

      我给外婆擦拭汗珠。

    3. (3) 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从修辞的角度)

      ②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从描写的角度)

    4. (4) 文中介绍了哪几种不同口味的清明粑,分别有什么特点?有何用意?
    5. (5) 结合文章的结尾,谈谈你对标题“春天的味道”的理解。
  • 5. 阅读。

    材料一:

    ㅤ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印发,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ㅤㅤ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

    ㅤㅤ意见还特别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选自2020年3月27日新华社 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ㅤㅤ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选自2021年08月3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ㅤㅤ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学段目标,受到社会关注。劳动作为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成为独立课程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

    ㅤㅤ劳动技能伴随一生、一生受用。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发展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精细,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用钱可以买来代替家务的电器,能雇来专业的工人,一些家长逐渐忽略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只专注于知识学科学习,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有效提升个人自主能力、生活品质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标准》中提到,让学生在劳动中“遵守规矩、讲究方法”“不怕脏不怕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这些都是劳动对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ㅤㅤ劳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是人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中往往融入了设计、审美、哲理等元素,让它们以更鲜活的形式得以呈现,往往能安抚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更多劳动项目的引入意在丰富学生的技能,挖掘学生的兴趣。

    ㅤㅤ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操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劳动即是方法也是载体。

    (选自2022年05月07日人民网有删改)

    1. (1) 结合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渐被淡化、弱化,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印发,让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B . 虽然各地区和学校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大批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 C .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这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 D . 科技发展的进步,让一些家长逐渐忽略了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2. (2) 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地位有什么变化?找出在以往的教育中,劳动教育被忽视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说说实施劳动教育有哪些好处?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青少年如何才能达到劳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 6. 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节选自《世说新语》)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

      ②惟吾德

      ③无案牍之劳

      ④王子猷暂寄人空宅住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何可一日无此君!

    3. (3) 【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4. (4) 【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子猷理想的居住环境有什么共同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怎样的节操?
三、写作(55分)
  • 7.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ㅤㅤ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ㅤㅤ【提示与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②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