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2 浏览次数:3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据不完全统计,陆续发现的早于二里头文化的史前城址,1991 年以前有20多座,1995年增加到30多座,至1997年更达40多座,至21世纪初已有50多座了,这些史前城址大多属于龙山文化时期,只有少数属于仰韶文化和大溪文化时期。材料可用于说明,龙山文化时期( )
    A . 私有制产生加速社会阶层分化 B . 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 C . 社会结构渐由部落向国家过渡 D . 建筑技术发展较迅速
  • 2. 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主要活动国

    A . 户籍制度尚未确立 B . 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C . 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 D . 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 3. 汉武帝开创两汉诏令引用儒家经典之先河;东汉明帝所发布的27条诏令中有9条引用了儒家经典;汉章帝在位十三年,在诏令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高达31次;到了桓帝、灵帝时期,诏令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次数却趋近于零。这一现象(    )
    A . 折射出两汉儒学地位的变迁 B . 表明汉代君主文化素养增强 C . 反映出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D . 说明儒学对社会影响的衰退
  • 4. 唐代均田制规定,因军功而获得勋位的人,最多可以获得3000亩土地;五品以上的官员和贵族最多得永业田1万亩;在职官员的职分田,最多可达2000亩。此外,中央朝廷所占有的大量专供军队粮食补给的屯田和营田,也没有分配给普通失地农民。可见,唐代均田制( )
    A . 无法杜绝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B . 受到世家大族的强烈抵制 C . 没有改变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 D . 推动了土地的私有化进程
  • 5. 下表内容是明清时期部分省份州县和集市发展统计概况(单位:个)。据此可推知此时期( )

    省份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52

    527

    49

    637

    山东

    42

    704

    64

    1126

    74

    1580

    广东

    72

    1270

    71

    1969

    湖北

    33

    548

    47

    1430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A .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 .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C . 地方活力逐渐丧失 D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
  • 6. 1884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奏报:“鲍超军需频重,措办为难。”与此同时,浙江巡抚刘秉璋奏报称“光绪九、十两年地丁因拨京协各饷为数甚巨,以致十年(1884年)兵饷不敷支销”。1885年,清廷岁入下降为7708.6余万两,较1881年岁入减少526.2余万两。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 洋务运动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B . 清政府急于结束中法战争的原因 C . 清政府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了危机 D . 小农经济破产导致政府收入减少
  • 7. 读下面材料。材料所述现象( )
    A . 源于袁世凯妄图实行独裁统治 B . 表明辛亥革命面临失败危机 C . 反映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说明江西军事实力相对较强
  • 8.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承认资本主义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2月发布的《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确定党在农村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是“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但同时保存地主的若干权利”。此举旨在( )
    A . 发展根据地经济 B . 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 C . 打破日寇的封锁 D .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9. 下图内容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概况(单位:个)。这表明我国( )
    A . 城乡发展差距明显扩大 B . 生产关系调整成果比较显著 C . 城市化出现了失衡现象 D .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 10. 美国学者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美索不达米亚母亲。”据此可知( )
    A . 西亚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 B . 天才对文明传承具有深远影响 C . 美索不达米亚科学成果较辉煌 D . 文明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 11. 中世纪时,基督徒认为人的肉体不论怎么死亡,在最后审判时都会完整如初地坐起,所以不得解剖。而在1319 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医学院学生将一具尸体交给老师作解剖和教授之用,这些学生后来被告但被宣判无罪。这一判决说明( )
    A . 人文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 . 天主教会的影响力大大削弱 C . 基督教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D . 发展医学成为世俗社会共识
  • 12. “这一剧变在奠定大西洋地位的同时,取消了东地中海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作为‘印度’财富的唯一保管者所拥有的古老特权。从此以后,技术和工业进步使西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知,“这一剧变”( )
    A . 加速了传统商路的没落 B .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 . 阻碍了意大利经济发展 D . 便利了东西方技术交流
  • 13. 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中,西法两国的海军几乎被英国海军歼灭。1807年,西班牙加入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由于英国的封锁,西班牙与殖民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完全中断。据此可推知,西、法与英国的战争( )
    A . 因实力悬殊最终走向失败 B . 改变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平衡 C . 导致西班牙霸主地位丧失 D . 有利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 14. 有学者说:“郭嵩焘(1818-1891)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此人的孤独和无奈……郭嵩焘作为一个挽澜者,不仅未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而被浪潮席卷以去。”郭嵩焘“被浪潮席卷以去”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主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 . “中体西用”制约了社会发展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 西方列强阻碍中国的近代化
  • 15. 读下表信息。表中结论得出的依据是( )                                                                                                                 

    时间

    机构及报告

    结论

    1997年

    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2015年前,美国不会有过去苏联那样的全球性竞争对手;2015年后,可能出现同美国匹敌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俄国和中国具有这种潜力”

    1999年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报告

    2025年前不大可能出现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但新兴强国将越来越约束美国的地区选择并限制其战略影响”

    A . 美国影响力的衰退 B .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 C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 新崛起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现代中国学者(部分)对“焚书坑儒”的观点

    学者

    观点

    贾军喜

    从史书来看,焚书事件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的,李斯才是整件事情的策划者以及执行者,秦始皇只不过是对李斯提出的计划加以允许……因为秦始皇所在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就是秦始皇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当李斯提出有益于地主阶级利益的焚书要求时,秦始皇自然而然地就会同意李斯的要求,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邓旭

    焚书只是针对流传的家藏书,而对于坑儒,学界也普遍认为这只是朝堂上的法儒之争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而不是秦始皇要将儒家思想整个绝灭的标志……所以从史料上看,“焚书坑儒”只是法儒两大思想学派斗争的个案,而不是对古代思想的一种毁灭打击,反而是项羽入城后,大肆焚烧了许多的文化史料

    李开元

    秦国长期奉行法家路线,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曾提出过焚书的建议。……李斯所建议的焚书政策,其思想和政策的渊源,正可以在商鞅那里找到。……这些年来,新出土的文物,也为秦始皇焚书一事提供了旁证。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焚书记事,其史料来源于记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故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1. (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学者关于“焚书坑儒”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潍县开埠以后,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分子,潍县商业结构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洋商的纷至沓来。潍县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清末以前,潍县商人大多把资本投入银钱业。民国初年,随着烟草的广泛种植,以及20世纪20年代织布业成为潍县主要商业命脉,不少富绅将资本逐渐转移到这两个行业。随着烟台、青岛的相继开埠以及胶济铁路、烟潍公路的通车,舶来品逐渐进入潍县境内,洋货在商品流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潍县的商品流通结构形成了土洋货双向流通的新格局。潍县商业的日臻兴盛使得因所从事的传统手工业解体而破产的部分农民进入城市谋生,成为市民,商业的繁华推动当局改造完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切都促进了近代潍县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吴娜《近代潍县商业贸易的变迁》

    1. (1)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潍县商业贸易变迁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烟台商业贸易变迁的背景。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二战结束前,苏联的对外经济关系以1931年为界可分为两阶段,苏联在第一阶段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世界经济,在第二阶段开始收缩对外经济关系的规模,努力要实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1931年后,由于斯大林把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看成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暂时手段的错误认识,苏联的对外经济联系规模开始收缩,形式也逐渐单一化。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苏联同许多国家的经济联系,经济联系的形式主要是由同盟国按租借法案提供的军事援助,对外贸易的规模进一步缩小。

    ——摘编自张俺元、卢志渊《论1918~1945年间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

      材料二 从2014年3月以来,欧美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制裁领域包括能源、金融、军事、工业等俄罗斯经济的主要方面。外部制裁加上国际能源价格的低位走势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能源方面,俄罗斯能源产能与国际地位将被进一步削弱。金融方面,2014年,卢布贬值超过了50%,俄罗斯外资流失预计高达1000亿美元,俄罗斯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将有所增加。农业方面,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必然提高其国内消费成本和食品行业的价格。对欧盟而言,尽管相互制裁有利于平衡欧俄贸易结构,但也加大了欧洲经济复苏的难度,欧盟在此次制裁与反制裁中可能会损失400亿~ 500亿欧元,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士认识到俄罗斯的衰落对欧洲是危险的。

    ——摘编自吴鑫凯《俄罗斯经济危机与俄欧关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1年前后苏联的对外经济关系不同阶段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美制裁俄罗斯的影响。
  • 19.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数量表(截至2013年)                                                              

    大洲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总计

    孔子学院数/所

    93

    149

    144

    37

    17

    440

    所在国(地区)/个

    33

    37

    16

    31

    3

    120

    孔子学院(课堂)数量增长情况表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孔子学院数/所

    6

    35

    122

    226

    249

    282

    322

    358

    400

    440

    分布国家

    (地区)数/个

    6

    21

    49

    66

    78

    88

    96

    105

    108

    120

    ——摘编自周璐铭《孔子学院十年发展统计、成果分析与战略建议》

      就材料所示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三条以上史实,证明所拟论题。(要求:论题明确,与材料主旨相关,史实准确,与所拟论题相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