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

更新时间:2023-07-13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 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pìn)    起(dié)     澎(paì )    义愤填(yīng) B . 徨(páng)   花(pǔ)      深(suì)     乎不同(jiǒng) C . (tiě)    胡(jì)      徘(huái)    锲而不舍(qiè) D . 注(jiào)   堂(lòng)    强(juè)     移默化(qián)
  • 2.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响午    悠闲    循环    如释重负 B . 触及    修润    拖杳    南腔北调 C . 寨子    撵走    别扭    以身作则 D . 监督    感慨    花瓣    任重到远
  •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先生必须休息的,医生是这样说。可是鲁迅听了却不以为然 B . 看着小丑的滑稽模样,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 C . 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 我每次来到这里,总要尽情品尝。 D . 在天山牧场,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人激动不已。
  • 4.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发展和延续的强大动力。中华大地从古自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战斗英雄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横眉冷对,怒斥敌人,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志愿军战士一腔热血,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俯瞰祖国大地,“太空第一人”的壮举家喻户晓。

    A . 划线句子有语病,应将“发展”和“延续”调换位置。 B . “国之楷模”“怒斥敌人”“家喻户晓”这三个短语结构完全不同。 C . 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朴素”“是”“的”分别是名词、动词、助词。 D . “以笔为戎”的鲁迅是现代著名作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皆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说起运动方式的选择,那也是有学问的。②有些人花大把钱买运动装备,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有些人用力过猛,剧烈运动后腰酸腿疼,就偃旗息鼓了。③处于起步阶段的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④专家建议,运动可以从跑步开始,______经济实惠,______简单易行。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走或慢跑___抑或走跑结合,也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息。

    1. (1) 在第④句中的横线处填写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 因为  所以 B . 只有  才 C . 不但  还 D . 不是  而是
    2. (2) 在第⑤句横线处加入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A . 破折号 B . 逗号 C . 分号 D . 句号
  • 6. 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谷雨的雨,是最懂人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江南北,渐渐呈现出一片清新而美妙的世界。

    ①落在河中,那雨就滴成一圈圈涟漪,搅动了一池春水。

    ②在雨中,杏花、桃花次第凋谢,碧绿的叶子罩满树身,还有豆大的果子爬满了枝头。

    ③你瞧那雨,软软的,密密的,如丝线,如针尖,如茸毛,偷偷地落下来。

    ④落在泥土里,那雨便润酥了一垄垄麦苗、一棵棵果树,还有那一圃圃的种子和幼苗。

    A . ③①④②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②③①
  • 7. 古诗填空

    漫游在古典诗文的海洋中,我们常常被诗人笔下的情怀所打动。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斯是陋室,”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出淤泥而不染,”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登高望远,陈子昂登临幽州台,用“”表达自己面对茫茫宇宙时的孤独落寞与悲哀苦闷之情;杜甫想象登临泰山之巅,用“ ”表现自己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阅读理解(41分)
  • 8. 课内文言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唐人未盛为之/礼往来  不沾污/途同归 B . 有奇字无备者/不相识  刻之/天地转 C . 字平如/坦荡如        瞬息可/一蹴而 D . 与药相粘/德才备      互用之/少不
    2. (2)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沈括。 B . 本文在说明活板时,采用了程序式的说明顺序,即按照工艺流程先后说明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 C . 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 D . “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 (3) 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结合文中语句 , 写出三点。
  • 9. 课外文言文

    孙云球,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文艺,云球幼禀夙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崚嶒苍翠,万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1. (1) 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通文艺”与“中通外直”中的“通”意思是一样的。 B . “随目对镜不爽毫发”中的“爽”字我们可以借助成语“屡试不爽”中的“爽”来推断,应该是“差错”的意思。 C . “毕”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四个义项:①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②完毕,结束;③都,全部;④星宿名。在“万象毕见”中的“毕”应该是“都,全部”的意思。 D . “瞩”是一个形声字,从目,属声。所以“无微不瞩”中的“瞩”意思应该为“看,注视”。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 B .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 C .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 D .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 10. 议论文阅读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去“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的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有删改)

    1. (1) 文中谈到了三种读书的姿势,对于这三种读书姿势,作者各持什么观点?请依据选文内容,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三种读书姿势

      作者观点

      躺着读

      可以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很难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

      坐着读

      站着读

    2. (2)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文中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三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 11. 现代文阅读

    怀念孙犁先生

    铁凝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16岁。 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② 1979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讲起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韩映山看出了我的为难,指着他家镜框里孙犁的照片说:“孙犁同志……你一见面就知道了。”

    ③ 我带了信,在1979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 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⑤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虽然这篇小说在技术上有着诸多不成熟,但我一向把它看做自己对文学的深意有了一点真正理解的重要开端,也使我对孙犁先生永远心存感激。

    ⑥之后我与孙犁先生还见过两次面:一次是他仍旧戴着一副青色套袖和保姆准备糊墙缝;一次是他还戴着那副套袖,停下手头的工作招呼客人。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联系着质朴、节俭?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好像都不完全。我没有问过孙犁先生为什么总戴着套袖,若问,可能他会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以为,孙犁先生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瓜葛,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缝制袜子所付出的真诚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倾注的一个民族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天性。滋养作家心灵的,始终是这种感情和天性。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⑦我最后一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2001年10月16日。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孙犁的女儿)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孙犁先生竟很快做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我想眼前这位老人是要倾尽心力才能发出这么洪亮的声音的,这真挚的问候让我这个晚辈又难过,又觉得担待不起。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嚅动着,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

    ⑧以我仅仅同孙犁先生见过四面的微薄感受,要理解这位大家是困难的。他一直淡泊名利,自寻寂寞,深居简出,粗茶淡饭,或者还给人以孤傲的印象。但在我的感觉里,或许他的孤傲与谦逊是并存的,如同他文章的清新秀丽与突然的冷峻睿智并存。倘若我们读过他为《孙犁文集》所写的前言,便会真切地知道他对自己有着多少不满。因此我更愿意揣测,在他“孤傲”的背后始终埋藏着一个大家真正的谦逊。没有这份谦逊,他又怎能甘用一生的时间来苛刻地磨砺他所有的篇章呢。

    (节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 (1)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我与孙犁先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第一次:

      第二次:孙犁先生戴着套袖准备糊墙缝。

      第三次:孙犁先生停下手头工作招呼客人。

      第四次:

    2. (2) 揣摩文中两处加横线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说说“实在”一词的表达效果)

      ②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从人物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3. (3) 选文最后一段写道:“在他‘孤傲'的背后始终埋藏着一个大家真正的谦逊。”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4) 结合文章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孙犁先生怎样的感情?
  • 12. 阅读选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对这些可恶的章鱼恨得咬牙切齿,大家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就在那十几条爬上诺第留斯号平台和两侧的章鱼中间挥斧乱砍,被砍断的那些肉段,在平台上已经流成血和墨液的河中,像蛇似的蠕动着,仿佛这些黏糊糊的触角也像九头蛇似的又活了过来。尼德·兰用捕鲸又专门对付章鱼那蓝眼睛,每发必中,然后将其眼珠挖出。可是我们的这位英勇无畏的同伴还是因为躲闪不及,突然被一只章鱼的触角甩到,被打翻在地。

    ②我是又急又怕,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那条章鱼已经冲着尼德·兰张开大嘴,被打翻在地上的加拿大人眼看就要被章鱼咬成两段。我立即扑了过去,但尼摩船长已先我一步赶到,只见他大斧一挥,斧头便砍进了章鱼嘴里去了。加拿大人死里逃生,立即跳起来,用捕鲸叉叉进章鱼体内,直捅它的三颗心脏。

    ③“这算是我对你救命之恩的报答了!”尼摩船长对加拿大人说道。尼德向他鞠了一躬,但没有说话。                           

    1. (1)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
    2. (2)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骆驼祥子》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B . 祥子趁匪兵退却时,逃了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病痛中,他的梦话被人听了去,再清醒过来成了“骆驼祥子”。 C . 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回到了人和车厂,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累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D . 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与小福子再次组建了家庭,可惜最后小福子也离他而去,他万念俱灰,沦落成了行尸走肉一般的人。
    3. (3) 下列有关名著《昆虫记》的说法,选出有误的一项(   )
      A . 《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作者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B . 《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C . 《昆虫记》的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作者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D .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其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法布尔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实验,体现了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综合实践与写作(57分)
  • 13. 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甲乙两位同学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我觉得草书好,草书张扬,就像我们青少年自信飞扬。

      乙:草是不错,但我觉得楷书更合适, 

    2. (2) 任务二:请从下面词语中选词组成切合班刊主题的下联。

      一片心   凌云志   少年   扬帆   报国   奋进  

      上联:鲲鹏振翅九万里

      下联

    3. (3) 任务三:请从青春榜样(花木兰和邓稼先)中任选一个,结合课文,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
  • 14. 作文

    在生命的长河中,山风鸟语,是美丽的悦耳之音;山高月小,是美丽的自然之影;温馨陪伴,是美丽的亲情画卷;强国有我,是美丽的奋进之音……

    请以“我的世界因你而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