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3-07-1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字词书写
二、填空题
三、<u data-font-emphasis='emphasis' class='fmt-emphasis-words'>句子默写</u>
  • 3. 默写。
    1. (1) 谁家玉笛暗飞声,。(《春夜洛城闻笛》)
    2. (2) ,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3. (3) 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
    4. (4)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5. (5) 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
    6. (6) 有约不来过夜半,。(《约客》)
    7. (7)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8. (8)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9. (9) 《木兰诗》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的艰苦生活,渲染出凄凉悲壮、寒冷孤寂的气氛的诗句是
四、选择题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B .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值得细细品读。 C . 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给我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D . 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
  •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小说,多侧面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 .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句子中加点的“常常”是副词,“往往”形容词,“在”是介词。 C . 红军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铤而走险 , 四渡赤水,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句子中加点词运用准确。 D . 南湖、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祖国的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五、综合性学习
  • 6.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学校开展了“祖国,您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的任务。
    1. (1) 请你列举一个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2. (2)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时代,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至少答出两方面)
    3. (3) 班级参加学校歌咏比赛时选择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节选的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节选自《歌唱祖国》)

六、名著阅读
  • 7.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 (1) 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
    2. (2)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他买的第三辆车因而被卖掉。
    3. (3) 下列关于原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心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B . 曹先生的社会主义言论引起侦探特务的注意,他只得远走避难,他让祥子回家送信,结果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全部积蓄,买车计划再次破产。 C . 祥子给杨先生家拉包月,还要做各种家务,经常遭受辱骂,但是想到工钱比别处多,他还是忍气吞声地留下了。 D . “骆驼祥子”这一称呼,是对小说主人公祥子性格命运的一种概括。祥子身上除了具有劳动者的勤劳外,还有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
七、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扬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1) “百般红紫斗芳菲”一句中的“斗”字用得好,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炳烛:点燃火炬。④昧:昏暗。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但当涉猎              涉猎:

      ②恐已矣              暮: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3)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用原文语句作答)。
    4. (4) 同是“劝学”,比较一下孙权和师旷的劝说方式有何不同?
九、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黄河颂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1)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
    2. (2)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找出一处,仔细品味加上批注。
    3. (3) 朗诵词中说“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十、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舍的父子情

    舒乙

    ①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

    ②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③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对我父亲说,14号那天,往小胖子(我当时比较胖)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父亲却听从了老道的安排。他说:“一看小胖子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一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

    ④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

    ⑤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离不开书桌,写《四世同堂》。

    ⑥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傻小子!

    ⑦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后来他去了美国。

    ⑧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⑨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他三次到苏联去,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来看我,他很少给我写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木头里炼酒精!”

    ⑩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可惜,后来条幅遭到了意外破坏,残破不堪,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⑪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那夜,晚风呜咽叹息,盘旋在我的周围,似窸窸窣窣的薄纱,小心翼翼的不愿扰人清静。

    ⑫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笔墨华夏》,有删改)

    1.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

      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

    2. (2) 文章第④段是按照的顺序来记叙的,这一段中加点的“狡猾”有什么表达效果?

      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捉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

    3. (3) 文章结尾句“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作者的复杂心情。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4. (4) 作者为什么称老舍是一个“复杂”的父亲?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温暖

    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贫穷的家境让我必须早早地去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

    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可以,每月除了定时发工资还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好,我便心怀感激地留在这里。

    ③其实,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种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

    ④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用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了,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自己解决。

    ⑤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用钱买柴火,我同样舍不得花钱。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

    ⑥在几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但这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⑦隔壁打更的大爷七十多岁了,他的屋子很温暖。他是老板的舅舅,白天不在这里,晚上才过来。晚上,我下班之后没地方去,使去找大爷聊天,顺便也在大爷的房间里暖和一会儿。

    ⑧不知不觉,我和大爷成了忘年之交。极寒的天气里,大爷每天都拉着我聊得很晚,我知道大爷在照顾我,我的心里充满着感激,我也把大爷晚上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揽了过来。

    ⑨一天中午,大爷和一个瓦匠模样的人开着一辆装满砖的三轮车来到厂里。我忙问大爷这是做什么。大爷说屋里炉子总回烟,把烟道收拾一下,我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帮着大爷卸完砖就走了。下午,老板带着我们到外地去干活了,两天后才回来。

    ⑩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冷,想着我那冰冷的小仓库,我就有点打怵。可令我吃惊的是,刚一开门,突然一阵热气迎面扑来,与大爷房间相隔的那面墙满是水珠,用手一摸都是热的,我立即来到大爷的房间,他正在收拾屋子,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边,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出来。

    ⑪大爷笑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孩子,你老板是我亲外甥,有些事我不好说,但砌个烟道我还可以做主。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摇头。“孩子,这都快三个月了,你的屋子也有炉子,可天这么冷,我墙角的劈材和煤从来没少过,你是个好孩子。”

    ⑫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没有被冻醒,因为那面火墙一直释放着温暖。那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渐渐地沸腾了我的心。

    1. (1) 梳理“我”来到省城打工的经历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完成下表。

      打工经历

      “我”找到一份工作

      “我”到大爷房问取暖

      大爷借修烟道之名,让我拥有了一面温暖的火墙

      情感变化

      泪流不止

      充满着感激

      泪水流了出来

    2. (2) 面对“我”的取暖问题,老板和老大爷的态度是不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小说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4.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温暖”的理解。
十一、作文
  • 13.  读了现代文阅读Ⅲ《温暖》一文,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类似经历、因为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景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请以“那一丝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真实自然,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