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7-11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 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里,我在月光下给稻田放水。蹲在田埂上看水,水中有一个月亮静静地照着,我悄伸手去摸,月亮总是先于我的手在水面上碎成了一(道道/片片)波光。披星戴月的稻子,正日夜兼程。一粒成熟的大米,晶莹剃透 , 像冰晶一般,没有丁点裂文从春致秋 , 我看着稻子长大。剥开它黄色的颖 , 是一粒灰突突的米,放进机器里又掉一层皮,它才变白。燃起稻秸,煮好米饭,真香!深秋的清晨,湿气很重。田埂上摇摇晃晃跑来一个孩子。他手执铁铲、臂挎竹篮 , 路过水闸时,发现一支稻穗斜挂在上面。他便拾起稻穗放进竹篮。篮子里零星的稻穗,铲子上黏黏的泥土,向我(展开/展示)着一个孩子对泥土的亲近、对农事的好奇。我欣喜: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悄(qiǎo)

      田埂

      晶莹剃透

      B . (ké)

      静静

      从春致秋

      C . 米(chāo)

      裂文

      摇摇晃晃

      D . 掉(bō)

      燃起

      臂挎竹篮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道道

      展示

      B . 道道

      展开

      C . 片片

      展示

      D . 片片

      展开

    3. (3) 文末横线上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片土地又多了一个勤劳的主人。 B . 这片土地又多了一个热爱它的人。 C . 这片土地又多了一个年轻的主人。 D . 这片土地又多了一个保卫它的人。
    4.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稻子披星戴月,正日夜兼程。 B . 披星戴月的稻子,正日夜兼程地长着。 C . 稻子日夜兼程,正披星戴月。 D . 日夜兼程的稻子,正披星戴月地长着。
  • 2. 《骆驼祥子》一书中,在祥子人生的各个阶段,老舍先生都有生动形象且耐人寻味的描写。请判断下面的一段描写对应了祥子的哪个生活阶段(  )

    ㅤㅤ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

    A . 刚到城里时 B . 在曹家拉包月时 C . 与虎妞成家时 D . 所有希望都破灭之后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 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赵襄王学御》)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 . 当涉猎(但:只,只是) C . 三易马而三(后:落后、落伍) D . 诱道争远(夫:马夫)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蒙辞军中多务/自为大有所益 B . 赵襄主学御王子期/先则恐逮 C . 教我御/而两狼并驱如故 D . 与子期逐/钱不湿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 (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雨睛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1) 上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
    2. (2) 诗歌的三、四两句妙趣横生,请做简单赏析。
  • 5.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学习古诗文,能让我们领略古人的风采。“将军百战死,①”让我们领略到木兰的威风凛凛;“②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让我们领略到岑参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含蓄柔情;“③”(《晚春》)通过写花草树木惜春争艳,让我们领略到韩愈的乐观向上;“④”(《春夜洛城闻笛》)让我们领略到李白的浓浓乡思。

三、语言运用(共5分)
  • 6. 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学校开展“关注体育盛会,培养家国情怀”系列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 (1) 你班组织“美化社区迎冬奥”实践活动,小亮积极性不高,他认为到冬奥会赛场做志愿者才有意义,你这样劝说他:
    2. (2) 师生观看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比赛后,老师创作了一首小诗。为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老师请你续写最后一句。

      冰,让水有了棱角

      雪,让冰有了形状

      运动,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槐香郁郁

    马庆民

    ①晚饭后,漫不经心散步在公园里。突然,一股熟悉的槐花香伴着微风飘然而至,寻香而望,青里透白的槐花,静悄悄地袭一身素雅挂满枝头,如雪似蝶

    ②儿时,我家院里就有两棵高大、古老的槐树,每到春深时,槐花便怒开盛放,香飘四野。

    ③槐花清新淡雅,郁郁而香,这种香,不仅仅能停留在树梢枝头,更能被母亲做成美食,留在味蕾里,记忆中。如果说花朵的世界里,能称得上秀色可餐的话,我觉得非槐花莫属。它不仅可以做槐花饭、槐花饼、槐花菜等,还可以做槐花包子。

    ④母亲做的槐花包子真真是我最爱的美味,一直从记事吃到参军。直到现在,每逢槐花开时,我都会馋得心向往之。

    ⑤记得有一年,整个冬天无雪,开春又一直无雨,百年不遇的大旱,导致村子里的槐树开花寥寥数枝。但唯独我家院子里的老槐树没有受到影响,依然繁花似锦,香飘十里。一时间成了街坊四邻茶余饭后的趣谈,更成了嘴馋之徒的垂涎之物。

    ⑥为了保护好院里的槐花,每天上学我都会反复确认是否锁好了门;放学后也顾不上玩耍就直接回家看护。谁知如此小心,后来还是招了“贼”。

    ⑦有一天,从地里回来,开门后发现院里散落一地槐花,还有几段扯断的枝桠。向树上望去,只见“贼人”马小明正惊慌失措的看着突然出现的我。我大声呵斥他滚下来!待他滑到地面还未站稳,我就跑上前去用力地把他推倒在地,并骂他是贼。也许自知理亏,马小明并未有任何反驳,抹着眼泪,悻悻地离去。

    ⑧傍晚时分,母亲从地里干完活回来,我便把马小明偷槐花,并被我打倒在地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母亲。本以为母亲会赞赏我护花有功,但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把散落一地的槐花,小心翼翼的捡起:洗净,焯水,调馅儿,和面……不大会功夫,槐花的清香便从那一股股白气中氤氲开来,我淌着口水,迫不及待的等着母亲揭锅,盛篮,然后开始大快朵颐。

    ⑨但母亲把槐花包子盛篮后,却对我说:“给小明送过去吧,你们一起吃。”

    ⑩“什么?让我给贼去送包子?”我简直要惊掉了下巴。

    ⑪“去吧,孩子!小明的父母都不在了,孤苦伶仃地到乡下来同爷爷相依为命。他只不过想吃点槐花而已,并不是贼,以后千万别这样说他了。”母亲的话坚定且不容置疑。

    ⑫一路上我都在琢磨,马小明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怪”,平时不和别人说话,也根本不和任何人玩儿,更没有一个好朋友。原先我们都以为他是从城里来的孩子,看不上我们,谁晓得他的身世竟如此可怜。

    ⑬来到他爷爷家,天已经黑了,这个家,我只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屋内的马小明正给生病在床的爷爷喂馒头稀饭,对于我的突然来访,他有些惶恐,也有些羞愧。但我说明来意后,彼此相视一笑,之前的“恩仇”也就一笔勾销了。回到家,母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看着母亲,也笑了。

    ⑭从那儿以后,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时常会一起去田野抓蝴蝶,去河里摸鱼,爬树掏鸟窝……也会在每个槐花开放的季节,坐在槐树上吃着槐花包子,谈论梦想,憧憬远方。

    ⑮“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又是一年槐花十里香,总情不自禁地在公园的那些槐树下驻足,过往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

    ⑯这些槐花依然清香四溢,我却再也寻不到那些逝去的时光,远去的童年,唯有深深的记忆,像这郁郁的槐香,在心底荡漾。

    1. (1) 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2) 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概括文章第⑤﹣⑬段内容。
    3. (3)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⑬段画线句中“他有些惶恐,也有些羞愧”的原因。
    4. (4) 请谈谈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如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建自我9岁那年。清晰记得,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的情境。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

    ③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好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软,晕厥了过去。

    ④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⑤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⑥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⑦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坐废墟的苦楚。

    (有删改)

    1. (1) 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A  ——执拗修屋——B ——回忆盖屋——C

    2. (2) 文章第②③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通读全文,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爱如屋顶”的含义。
五、写作(共40分)
  • 9. 作文。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不一样的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