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3课现代食物的...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大多价格贵,维修成本高,而近年来出现了“共享农机”,由专业机构出资购置农机,用共享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扫码就能用而且非常省钱。但是存在农民的地块小且分散,有的农民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农民不会操作现代化的农机具等问题。据此可知( )
    A . 农业的机械化弊端显现 B . 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 C . 农业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D . 农业从人工化到智能化发展
  • 2.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各国政府应该( )

    ①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②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粮食安全

    ③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的生产与供应

    ④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粮食安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2021年9月16日宁波象山开渔节,在象山石浦渔港举行了开船仪式。休渔期结束后,大批新鲜海鲜能够迅速而且活蹦乱跳来到我们餐桌,主要是借助了( )
    A . 腌制加工 B . 速冻加工 C . 低氧储藏 D . 冷链物流
  • 4. 杂交玉米一方面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和用途的玉米,如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等;另一方面,可提高作物的抗性(抗病、抗旱、抗虫、抗倒伏等),改良果穗、株型、密植等,从而显著增加产量。这种玉米的发明者是( )
    A . 玛雅人 B . 欧洲殖民者 C . 美国人 D . 墨西哥人
  • 5. 我国著名学者王武指出,现今我国养殖业约占47%,种植业占5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应优先发展水产养殖。王武主张优先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B . 确保粮食安全的考量 C . 国人饮食习惯的落后 D . 增加渔民及国家收入
  • 6. 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该组织早期着重于粮农生产和贸易的情报信息工作。70年代以后,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这一变化( )
    A . 减缓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B . 基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律立 C . 反映了发达国家已解决粮食问题 D . 有利于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
  • 7. 1910—1920年,美国农场拖拉机的数量由1000台猛增到246000台,谷物联合收割机由1000台增加到4000台,农业中使用的动力有2793万马力增加到3750万马力。这说明当时美国农业( )
    A . 规模化生产的普及 B . 劳动生产力的提升 C . 生产向自动化转变 D . 机械化生产的增加
  • 8. 河姆渡村落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这极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同时,河姆渡人很重视保存和储藏食物。河姆渡人用来储存食物的器具主要是( )
    A . 陶器 B . 青铜器 C . 铁器 D . 瓷器
  • 9. (2017高二下·三明期中) 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

    A . 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 . 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 . 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 . 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 10. 1933年,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 . 调节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B . 加强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C . 提高国内需求以恢复社会经济 D .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府职能
  • 11.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
    A . 产业化 B . 智能化 C . 无人化 D . 工业化
  • 12. (2019高二上·三明期中)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
    A . 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 .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 . 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 . 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 13. 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时,水稻亩产约50千克。清代时太湖流域水稻平均亩产约278千克。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1998年,亩产达450千克。2017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
    A . 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B . 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C . 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D . 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 14. 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 )
    A . 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B . 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 C . 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 D . 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美、日、欧等国家的家庭妇女就业率普遍增加,人们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厨房里,加之普遍喜欢旅游、野餐等休闲活动,冷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之一。这表明冷冻食品的兴起( )
    A .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 . 推动了食品保存的智能化 C . 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水平 D . 增强了世界粮食储备能力
二、非选择题
  • 16.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 《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 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 17. 小麦是英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英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