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198 类型:中考真卷
一、温州“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是中国首个集戏曲文化、游园体验为一体的戏曲生活市集,定期推出系列文化活动。请你作为戏曲推广人,与同学一起去打卡。(38分)
  • 1. 【打卡戏文大道】

    同学们漫步在悬挂着戏文灯带的林荫大道,赏读戏文,浮想联翩。

    窗外日光弹指过,

    席前花影坐间移。

    “日光弹指过”让人想起《论语》中孔子的感慨:“。”

    惟愿取,年年此夜,

    人月双清。

    “人月双清”使人想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美好祝愿。

    湘浦鱼沉,衡阳雁断,

    音书要寄无方便。

    这一意象,让人想起“”两句。

  • 2. 【打卡主题市集】

    同学们在挑选戏曲创意商品时产生困惑: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林冲,外貌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手机壳上的戏曲扮相截然不同(见右图)。结合名著内容,推测他们扮相不同的原因。

  • 3. 【打卡九山戏台】

    同学们驻足观赏《琵琶记》经典选段《糟糠自餍》。请你借助“戏文卡”,与同学分享体会赵五娘心境的过程。

    戏文卡

    (赵五娘)唱词: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钦钦难捱过的时和岁。这糠呵,我待不吃你,教奴怎忍饥?我待吃呵,怎吃得?

    (选自《元本琵琶记校注》)

    【剧情简介】蔡伯喈辞别新婚妻子赵五娘,进京赴试,远去三年杳无音讯。家乡连年旱灾,赵五娘把仅有的米饭给了公婆,自己吃糠,换来的却是婆婆的猜忌。

  • 4. 【打卡高明亭】

    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

    材料一

    永嘉高经历明 , 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 , 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瑞光楼旌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

    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经历,官名。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③伎:泛指歌舞表演。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⑤剙:同“创”。⑥旌:表彰,显扬。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

    1. (1) 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              ②尝此戏

    2. (2) 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2处)

      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3. (3) ◎围绕提纲,展开讨论

      建议提纲

      一增加高明的相关信息

      ◯高明的生平

      ◯高明的故事

      二增加《琵琶记》的相关信息

      ○《琵琶记》创作缘由

      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

      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 (4) 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 (5) 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

      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 5. 【推广演讲】

    为了推广戏曲文化,请你在班级就“戏曲与语文”这一话题发表微演讲。结合打卡体验,撰写演讲词。要求: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50字左右。

二、班级开展“鲲鹏”主题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请你参加。(23分)
  • 6. 阅读

    鲲鹏记   

    大解

    森林里有一棵大树,非常羡慕天上的飞鸟,幻想有一天也能飞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它的树枝尽力向两边伸展,像树干上长出了翅膀。

    有了翅膀,飞翔就不再是奢望。每当有风吹过,树林里的其他树木都在摇晃,唯有它,伸展的树枝上下翻动,仿佛在吃力地飞翔。

    由于根须深扎在土地里,尽管大树费力振翅,也无法离开土地半步。作为一棵树,能做到这一步已很不容易了,但它不满足,它的理想是像大鹏那样展开巨大的翅膀,在天地之间自由来往。它还想飞到天外,飞到太阳的后面也不停下。

    这棵大树经过多年的练习,终于有一天拔地而起,飞到了天空中。

    当大树拔地而起的那一刻,大地发出了轰鸣,从树根拔起处喷发出一股带血的泥浆。当时,大地不仅松开了树根下的泥土,也使出了洪荒之力,把大树送入了天空。人们惊讶地望着这棵飞到天空中的大树,看见它的根须渐渐收缩,变成了锋利的爪子,它的树冠变成了鸟的头颅,一棵大树成功地完成了变身。

    大树起飞以后,大地留下了伤口,泥浆向外喷涌。天空也震惊了,退到更高的地方,远近的白云也纷纷闪开,给飞翔的大树让出一条路。不,不是让出一条路,而是所有的白云都在瞬间长出了翅膀,跟在大树的身后飞翔。

    一棵大树,变成了鲲鹏。

    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在它翅膀的右边,太阳像吊在高空中的一个球,突然着火,燃烧着,旋转着,散发出毛刺般的光芒。

    人们传说,这棵大树的前世是鲲鹏,它因为违犯了天律而被囚禁在森林里,成为一棵树。它站在树林里,扎根长叶,从泥土中汲取精华,时刻准备着冲天而起。

    不是每棵树都有飞翔的愿望,大多数树木都安于自己的命运,一站就是一生。它们的枝条努力伸向天空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而不是飞翔。

    当一棵树飞起来以后,整个树林都矮了下去,它们在风中摇晃着身子,被天空覆盖,也被鲲鹏所俯视。

    鲲鹏翱翔于蓝天时,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领略了搏击长空的快乐和光荣。此时,它凌驾于大地之上,已没什么能阻挡它飞越千山万水。

    不,不是每一棵树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它是被大地养育和托举,也是被天空选择和邀请的冒险者,它之所以能实现飞翔之梦,也源于自己的夙愿、不断的努力和蜕变,直至超越了自身。

    飞翔即历险,谁能说这不是一次赴死的过程?但是,在芸芸众生中,只有它把自己推到了绝路。时候到了,树根松动,大地准备喷发和推举,天空在召唤,太阳冒出了火苗,等待它升空。它必须把自己拔起来,在致命的一跃中完成涅槃。

    飞起来以后,鲲鹏才有自己的领空。它飞起来了,但不是为了博取人们的惊呼和赞许,而是在天空中搏命。

    起初,它飞得非常吃力,甚至危险重重。它在高空中差点被暴风剪断翅膀,甚至曾短暂地晕过去,昏死在空中。但是它又活了过来,它挺住了,继续飞。渐渐地,它的羽毛从绿色变为黑色,然后又变成火红色。最后,它像一个火焰精灵在天空中翱翔。

    行走在天空中的大师,乃鲲鹏。

    它飞着。如果天空失去边界,它就是边界;如果信仰在人间熄灭,它就燃烧,从自己的身体里捧出炽热的灰烬。在它的身体里,比飞翔更持久、更坚毅的,是它的信心。

    很久以后的一天,鲲鹏从天外回来,降落在一个山巅上。并非时间挡住了去路,而是它要在泥土中重新汲取能量,完成下一次涅槃。它回到大地上,是归宿,是寻根,是赴死,还是重生?

    人们奔走相告,说鲲鹏又回来了。它伸展着翅膀站在山巅上,俯瞰着人们,俯瞰着它曾经生活过的大地和树林。就这样,它在山巅上一站就是多年,脚趾在泥土中重新扎下了根,翅膀形的枝丫继续延伸。

    人们最后一次看见它,是多年后的一个早晨。那天,太阳还未升起,大地上突然晨风骤起,聚集的气流沿着山坡向上冲刺,把山巅上的鲲鹏连根拔起,托举到空中。也有人说鲲鹏从山巅上一跃而起,翅膀搅动四周的风云,奔向天空翱翔。它在山巅上空盘旋三周后,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飞去。人们看见它越飞越高,就在它接近太阳光束的一瞬间,它的身体被阳光点燃,忽然燃烧起来。它拍打着燃烧的羽翼继续飞翔,在飞向太阳的途中变成了一只火焰鲲鹏。

    多年以后,有人从天空的背面回来,说鲲鹏并没有死去,它在天空中烧毁了自己的身体,从火焰中提炼出了自己的灵魂,它的灵魂依然在飞,只是寻常不可视见,有时它在时间的外面,有时在透明的光中。

    (选自《创世记》,有删改)

    1. (1) 文中的鲲鹏有很多打动人心的时刻,请再选取两个,为其命名并标注在横轴相应位置上。

    2. (2) 同学决定以鲲鹏为主体设计图案。你心目中最动人的鲲鹏形象是怎样的?根据阅读感受,发挥想象,加以描述。

      提示:关注鲲鹏的姿态、神情、色彩等;关注鲲鹏形象传递出的效果。

    3. (3) 从下面选择一个或多个形象与鲲鹏构图。根据阅读体验,阐述选择理由。

      A大地                  B太阳                  C天空

    4. (4) 根据阅读感悟,再写一节诗歌(3-5行),作为图案的配文。

      鲲鹏

                     你是自我的超越者                            你是      

            不安于作为一棵树的命运                       

      把枝条伸向天空                               

      长成飞鸟的翅膀                               

      搅动风云冲向太阳                           

    5. (5) 根据积累,完成有关“鲲鹏”内容的梳理。

      类别

      内容

      诗文名句

      鹏之徙于南冥也,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②!(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

      成语

      、……

    6. (6) 回顾活动过程,综合对《鲲鹏记》和表格内容的理解,阐述设计“鲲鹏”主题文化衫活动的价值。
三、学校举行“探索”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24分)
  • 7. 你可借助后面的资料夹 , 完成任务!
    1. (1) 小组发现,很多“心”字旁的汉字可概括探索者的优秀品质。根据积累,完成思维导图。

    2. (2) 借助“课外资料”,完成“探索者”系列卡片制作。

      考古人员:

      温州古港是如何被发掘的?历史盛景如何被实证?历史文物又是如何被修复的呢?

      面对遥远的历史,考古人员发掘遗迹,修复文物,从断垣残片中寻找证据。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看见古人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的面貌。

      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

      ①补全“考古人员”卡片标题。|②撰写“探月科技工作者”卡片介绍语。

    3. (3) 小组探究各学科“探索活动”的共性。请借助“课内资料”,完成表格。

      活动名称

      本学科知识

      关联学科

      能力(方法)

      成果

      倡导低碳生活

      应用文写作知识等

      科学等

      查阅资料

      ……

      宣传稿

      收集生物样品,尝试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知识等

      语文等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语文等

      考察报告

      各学科“探索”的共性:

    4. (4) 向名著学“探索”。从下面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具体内容,总结作者的探索方法。

      A《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B《昆虫记》(法布尔)

      C《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

    5. (5) 小组开展探索活动。从下面方案中选择其一,借助“资料夹”,根据要求,补写相关内容。

      要求:实施过程分步骤,有方法,可操作性强;成果明确。

      (甲)                                                              (乙)

      探索“千年古港与龙泉青瓷关系”的方案

      活动目的:解密温州古港遗址出土大量

      龙泉青瓷的原因。

      活动准备:(略)

      实施过程和预计成果:

      关于深度了解“嫦娥工程”的方案

      活动目的:深度了解“嫦娥工程”的探月

      历程和成果。

      活动准备:(略)

      实施过程和预计成果:

      资料夹

      语文课内资料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1围绕专题,了解相关知识。可以从一些权威网站搜集最新的可靠数据,也可以从地理课本、百科全书中找相应的介绍,还可以访问权威人士,咨询相关学科老师。

      2实地考察,获取直接资料。走出校园,用笔记录,用相机拍摄。比如村边小河清水不再,泡沫四溢,实地考察一下,记下你的感受;拍摄一张雾霾锁城、行人戴口罩出行的照片,会发现保护环境是多么迫切。

      3撰写宣传文稿。(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

      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收集生物样品,尝试生物分类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利用网络搜索,了解物种的多样性。

      2选择8~10种生物进行观察,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独特性,尝试用外形、颜色、大小、生活环境或其他因素,设计二歧式检索表对收集到的不同生物进行分类。

      3实地调查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如校园、农田、树林等),通过调查、分析,列出造成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的各种环境因素。

      4写出调查报告,讨论物种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选自七年级上册《科学》)

      历史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活动目的

      了解家乡与近代中国有关的建筑物、纪念馆等历史遗迹,感受近代中国历史。

      活动步骤

      1活动准备……

      2活动实施

      ①实地考察、参观,拍摄图片资料,记录相关人员的讲解、介绍。②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作为实地考察资料的补充。③走访与之相关的老人或名人的后代,了解相关的逸闻趣事,使历史建筑鲜活、生动起来。

      3成果汇报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将考察访问的内容撰写成一篇考察报告,重点在于对背景和影响的分析。

      (选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课外资料

      实证千年商港再现“海丝”繁华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以码头、航道、航标等要素齐备的遗迹,实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存续,填补了相关研究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国际意义。遗址出土了大批瓷器、漆器、金属器及其残片,仅瓷器残片就有10吨左右,可以修复的文物超过3000件。

      “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龙泉青瓷是中国外销瓷器的‘主力军’。龙泉和温州间有瓯江水路相通,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最为便捷。”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沈岳明说。

      从遗迹到遗物,古港遗址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进入鼎盛的充分证据。“通常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生产、运输和市场这三个环节。在这个遗址里,与三环节相关的窑业以及城市、码头、航船、航线和航标塔,所有的要素都非常齐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

      (选自“新华全媒头条”,有改动)

      (选自“人民日报”公众号,有改动)

四、请你参加写作活动。(60分)
  • 8. 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怎么小心,我们似乎都难以避免犯错。左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