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文物有产生它的地点,或出土地点,或收藏地点,或埋藏与建立的地点。如图所示是某一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一遗址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2. 小明同学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时,看到以下这些弹幕言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 B . 老子认为人应该改造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C . 墨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D . 庄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法治国
  • 3. 流行词是一个时代的标签。下列流行词符合秦朝的一组为(   )
    A . 丝绸之路、小篆、长城 B . 圆形方孔半两钱、楚汉之争 C . 统一、中央集权、暴政 D . 灵渠、休养生息、大泽乡起义​
  • 4. 如图所示是云南省某中学绘画小组以孝文帝改革为主题设计的漫画。漫画内容可以反映出孝文帝改革(   )

    A .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 削弱了北魏实力 C . 沿袭了鲜卑习俗 D . 实现了南北统一
  • 5. 2022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宣传语:千年大运河串珠成链,三十五城美景一水相连,“链”的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涿郡 D . 余杭
  • 6. 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 . 宣政院 B . 蕃坊 C . 驿站 D . 市舶司
  • 7. 下面是期末复习时教师幻灯片中的内容。据此判断,当时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

    元朝关汉卿的《窦娥冤》描写了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新的剧种“皮黄戏”

    A . 元朝繁荣的城市文化 B . 中国古代的戏剧成就 C . 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 D . 明清市民文化的崛起
  • 8. 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人心和士气受到严重打击。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9.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进行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兴起的探索运动(   )
    A .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 完成了反帝任务 C .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 促进了思想解放
  • 10. 1919年7月3日《申报》第7版《我专使未签和约之京讯》报道说:中美通信社接巴黎无线电云,欧洲和约各国于昨日签字,惟中国拒绝签字。材料旨在说明(   )
    A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得胜利 B . 中美通信社及时报道国际新闻 C . 欧洲各国在国际会议上排斥中国 D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 11. 如图所示是李宗仁在台儿庄的留影。2023年是他指挥的台儿庄战役胜利85周年。这场战役(   )

    A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 . 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 .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12.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卡片的内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B .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 C . 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D .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
  • 13. 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抗美援朝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场战争(   )
    A .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B .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 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D . 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 14.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从“铁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精神是(   )
    A . 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B .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C . 忧国忧民,不畏牺牲 D . 心系祖国,严谨治学
  • 15. 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会议

    内容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 . 中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B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入
  • 16. 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十二铜表法》 C . 《罗马法》 D . 《查士丁尼法典》
  • 17. (2023·翼城一模)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说明阿拉伯人(    )
    A . 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B .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 . 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18. 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亚历山大东征 B . 罪恶的“三角贸易”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罗马帝国的扩张
  • 19. 摧毁了本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革命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美国内战
  • 20. 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位于(   )
    A . 英国 B . 西班牙 C . 法国 D . 葡萄牙
  • 21.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和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其中,与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人是(   )
    A . 华盛顿 B . 甘地 C . 亚历山大 D . 玻利瓦尔
  • 22.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一战期间,投入作战的飞机约10万架,大大加重了人员的伤亡。这说明(   )
    A . 飞机在战场上普及迅速 B .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 .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 . 科技使人变得野蛮
  • 23.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   )
    A .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 .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 .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24.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冷战开始 B . 东欧剧变 C . 苏联解体 D . 欧盟成立
  • 25. 2022年11月11日,以“碳中和——国际视野谋篇布局”为主题的“第二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举行。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   )
    A . 生态环境危机 B . 货币金融危机 C . 网络安全问题 D . 地区冲突问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经过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一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从永乐大帝时期开始的这场远航行动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长久的航行,也是欧洲在地理大发现展开一系列海上探险之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航行。秉承“王者无外”“怀远以德”的郑和船队,总体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获得了绝大部分南洋地区国家的欢迎,明朝的威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明朝当时下西洋主要以朝贡贸易为主,这种忽视经济实利却过分在意名义的做法有厚往薄来之嫌,对中央财政造成巨大负担。郑和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接见外邦朝贡者进行大量赏赐,使得明朝货币外流严重,国内钱币出现大规模贬值。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帝国在地理范围方面的特点。
    2. (2)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现实意义,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郑和下西洋是名利双收的丰功伟绩;第二种,郑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古代文明之间交流方式的认识。
  • 27. 以下是李云同学学习“跨学科主题: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

    时间轴

    史海拾贝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知识延伸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的处境太糟了,军需可谓世界战争史上最低,穿草鞋,缺弹药,吃野菜;还要面对来自草地、雪山的威胁,特别是对手压倒性优势的围追堵截。但这支军队不但未垮,还终成“长城好汉”。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地图中的历史

    1. (1) 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请简单说明理由。(要求:选取“红色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答题卡的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事件顺序要正确)
    2. (2) 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
  • 28. 城市是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见证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最为集中的上海,于1954年扩大改造范围。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创造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让资本家继续从企业分得一部分红利和股息的赎买办法。这不仅有效地减少了资本家对私有制变革的抵抗,而且继续利用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扩大生产、增加国家税收、改进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训练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54年党和政府采取什么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材料一中的一系列举措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20世纪70年代,为了给国内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党和政府作出了哪些努力。(请列举两例)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对外开放的两个步骤。
    4. (4) 上海在中国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避免当年(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英国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向威廉和玛丽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得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等。

    材料二:只要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了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689年发表的“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的重要文献。根据材料一说说,哪些规定表明英国以法律权利代替国王权力?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产生了哪些直接效果?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4. (4) 历史蕴含着前人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完成以上问题后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