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句子默写
  • 1. 按要求默写。
    1. (1) 惊涛澎湃,
    2. (2)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3. (3)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 (4) ,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
    5. (5) 《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凯旋的诗句:
    6. (6) 爱国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请你默写出两句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名句是: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野人:泛指村野之人:农夫。②荦确:怪石嶙峋,或者坚硬。铿然:声音响亮。

    1. (1) 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中“清”字的妙用。
    2. (2) 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对比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 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往事耳           ②鲁肃过寻阳

      ③当知其所亡       ④七年不返

    2. (2) 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 .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 .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 .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 .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 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 (4)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5. (5) 甲文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
四、名著阅读
  •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请你代表所在小组同学为大家推荐一种阅读《骆驼祥子》的方法并简要解释。(学思结合法除外)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邓稼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①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③“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④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⑥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 (1)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2. (2) 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4. (4) 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 . 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 . 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 . 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 6. 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 , 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1. (1) 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
    2. (2) 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3. (3)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4. (4) 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 7.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酒。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被“教诲”→→获“奖励”→坚定“梦想”

    2. (2) 结合语境,体会下列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3. (3) 老人为什么要“惩罚”我?又为什么“奖励”我?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 (4) 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六、作文
  • 8. 写作

    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请以“ ,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阅读”“拥有快乐”……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