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4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17·新疆)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 . 21% B . 0.94% C . 0.03% D . 78%
  • 2. 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 . B . 玻璃 C . 玻璃钢 D . 有机玻璃
  • 3. 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 B . 酒精 C . 石油 D . 天然气
  • 4.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 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B .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C . 就地焚烧废弃塑料 D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 5.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 硫粉 B . 木炭 C . 铁丝 D . 红磷
  • 6.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 . 尿素 B . 氨水 C . 硫酸钾 D . 磷矿粉
  • 7. 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
    A . 石灰水 B . 苹果汁 C . 白醋 D . 蔗糖溶液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碘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3 C . 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D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 9.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 .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放出热量 C .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D .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 10. 三七是一种中药,其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素(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七素中含有氮分子 B . 三七素由20个原子构成 C . 三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三七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
  • 1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B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 D .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去除铁锈
  • 12. 如图所示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 甲、乙质量之和等于丙、丁质量之和 C . 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导电 B . 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 . 由相同数目的原子聚集成的镁、铝、铁中,镁的质量最大 D . 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 木炭粉(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 B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赤热的炭层 C . 氢气(氯化氢)——依次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D . 氯化钾(二氧化锰)——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15. 某气体可能由CO、H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一定量该气体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为2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 B .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H2 C .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D . 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O、H2、CH4
二、综合题
  • 16.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3. (3) 用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产生4.4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这种大理石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 17. 硫酸铜学习之旅。
    1. (1) 微观构成: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填粒子符号)。
    2. (2) 宏观性质:

      ①可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配制硫酸铜溶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颜色为色。

      ②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作用。

      ③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3) 制取方法:

      ①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由此可以判断铜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②若以废铜屑、稀硫酸和空气为原料制取硫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 18.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 (1)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2. (2) 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3. (3) 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a点对应的KNO3溶液与a点对应的NaCl溶液,前者与后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②将b点对应的KNO3溶液升温至t3℃,转变为(填“c”或“d”)点对应的KNO3溶液,前者与后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③t3℃时,将50gKNO3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4. (4)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68g饱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 19. 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流程的示意图如下。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

    1. (1) 自然界通过绿色植物的作用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
    2. (2) 图中虚线框内的能量转化包括能→能→化学能。为什么电解水实验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请具体进行解释:
    3. (3) 图中甲醇转化为甘油酮的第一步反应为;甲醇是一种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上述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是因为不同。
    4. (4) 下列有关该流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该流程对减少碳排放有重大意义 B . 该流程对解决粮食危机有重大意义 C . 该流程中出现的含碳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D . 该流程中出现的淀粉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
  • 20.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的水溶液为黄色;C的浓溶液及B、J均可用作干燥剂;D、E、I、J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只有E是氧化物;D、G中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每个虚线圈中的五种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1) 写出化学式:A,D,F
    2. (2) 写出化学方程式:

      E转化为H:

      I转化为G:

  •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进行粗盐中杂质的去除实验。
    1. (1) 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3g。

      ②过滤

      ③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

      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2) 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除了含有难溶性杂质,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

      ②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验证实验】将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全部溶于水。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

    3. (3) 【除杂实验】测得该精盐溶液的电导率为4420μS/cm,向其中依次缓缓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杂试剂的电导率均已调至约4420μS/cm),得到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随着加入除杂试剂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本实验条件下,不考虑微溶物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分析图像】

      ①图中出现的从下降到上升的拐点,如b、d、f,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②cd段加入的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ef段加入的除杂试剂除去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④g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⑤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A.蒸发    B.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    C.过滤

    4. (4) 【拓展提升】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直至过量,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数目随着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丁离子依次为(填离子符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